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62章 劉備呂布
之後,鐘繇也說到,不過兗州牧所言卻是事實,如今關東情勢複雜,很容易被袁紹做大,光現在的曹操無法製衡。
劉協沉吟片刻,目光掃過帳內群臣,繼續問道:
“鐘卿所言甚是,曹操獨木難支,確需臂助。袁紹勢大,非一人可製。關東之地,除卻曹操,尚有何人可堪一用,或可引為奧援?”
他略作停頓,首先提及了一個名字:“朕聽聞,徐州有一劉備劉玄德,自稱乃中山靖王之後,涿郡宗親。此人名聲頗佳,在徐州似有根基。劉艾!”
侍中劉艾立刻出列:“臣在。”
劉協吩咐道:“你去查一查宗正府所藏之宗室譜牒,仔細核驗,這劉備劉玄德,究竟是否確為我漢室宗親?若是,又係出哪一支?此事關乎朝廷體統與任用親疏,務必詳實,不得有誤。”
劉艾博聞強記,但對劉備這一支遠房宗親的具體世係,確實記憶模糊,不敢妄言,畢竟太過偏僻了,又不是劉曄這種小時候就出名的宗親,連忙躬身道:
“陛下,宗室譜牒浩繁,涉及支係眾多,臣需仔細查驗核對,方能回複陛下。請容臣暫且告退查閱。”
劉協點頭應允。
劉艾便快步走到帳角一處堆放簡牘文書的地方,那裡有隨軍攜帶的部分重要檔案副本。
他搬出一大卷沉重的竹簡,就著帳內的燈火,開始逐行仔細查詢核對關於涿郡劉氏、中山靖王之後的記載。
竹簡翻動,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安排完覈查劉備身份之事,劉協又將話題轉向了一個更為棘手的人物:“劉備之事,待查清再議。另有一人,朕思之已久,其行徑卻令朕頗為困惑,便是那溫侯呂布呂奉先!”
說到呂布,劉協的語氣中帶上了幾分冷意與不解:
“按道理,呂布誅殺國賊董卓,有大功於社稷,朕亦曾遙領其功,賜爵溫侯,授以虎賁中郎將之職。”
“按理,他當為漢室忠臣之楷模。然王允兵敗身亡後,其行徑卻判若兩人!先是受陳宮、張邈蠱惑,襲奪曹操兗州,掀起戰端;後又輾轉流離,所為與割據諸侯無異,大肆擄掠,全無體恤百姓之心!”
“更可恨者,朕自關中脫險,傳檄四方,號召勤王,他呂布近在兗豫,卻置若罔聞!連表麵功夫都懶得做,絲毫不見西向迎駕之意,反而一心在關東爭霸,與曹操纏鬥不休。其心其誌,恐怕早已不在漢室矣!”
“相較之下,連那張揚至少還知道派個使者來表表忠心。他呂布,連這份表麵功夫都省了!”
“諸位愛卿,對此人,朝廷當如何處置。”
帳內眾臣聞言,紛紛陷入沉思。呂布勇冠天下,但其反複無常、唯利是圖的性子,也是天下皆知。如何對待此人,確實是個難題。
鐘繇沉吟道:“陛下,呂布有虓虎之勇,卻無雄鷹之略,見利忘義,反複無常,實難倚為柱石。然其勇名在外,若逼之過急,使其徹底倒向袁紹或其他人,則為害更烈。或可先下詔撫慰,重申其溫侯爵位,責問其為何不至勤王,觀其反應再做定奪?”
帳內眾臣聞言,紛紛陷入沉思。
這時劉曄在仔細權衡後,覺得這是一個展現自己價值、同時或許能稍稍回報曹操知遇之恩的機會,便出列躬身道:
“陛下,臣有一策,或可兩全。”
劉協目光轉向他:“劉卿但說無妨。”
劉曄道:“溫侯呂布,勇則勇矣,然在兗州,畢竟是客軍作戰,無根之木,難以久持。依臣淺見,曹操……曹兗州經此一亂,必全力反擊,呂布敗走兗州,恐是遲早之事。臣聽聞,呂布與河內太守張揚素有舊誼。”
“陛下何不下一道明詔,敕令呂布率部撤離兗州,北渡大河,前往河東郡,協助張揚駐守,共同防備冀州袁紹南下?”
“如此,可解兗州燃眉之急,使曹兗州可專心應對袁紹主力和經營地方,將呂布這支勁旅置於河東,與張揚互為犄角,亦可加強我朝廷在並州方向的防務,威懾袁紹側翼。此或可謂一舉兩得。”
劉曄心中暗想,此策若成,既為曹操解了呂布之圍,也算還了其接納之情,自此兩清,自己便可安心為朝廷效力了。
劉協聞言,沉吟道:“此策聽起來不錯。然呂布桀驁,若其抗旨不尊,拒不撤離兗州,又當如何?”
一直靜聽的賈詡此時淡然介麵:“陛下所慮極是。若呂布奉詔北遷,則朝廷可授其河東都尉或類似職銜,令其與張揚共禦北疆。若其抗旨不遵……”
“則陛下可明發詔書,斥其違逆,令在洛陽安民之張揚、兗州牧曹操,乃至徐州的劉備,共擊之!視其為國賊,天下共討!屆時,呂布四麵受敵,覆亡指日可待。”
劉協聽完賈詡的補充,點了點頭,臉上沒有任何猶豫或心理負擔。
他深知,此一時彼一時,呂布昔日有誅董卓、護駕之功不假,但若今日執迷不悟,不能儘到一個漢臣的本分,反而成為禍亂天下的因素,那麼朝廷也並非非他不可。
恩是恩,過是過,賞罰必須分明。
“文和之言甚善。”劉協當即決斷,“就依此議!擬旨加封張揚為河南尹,總領洛陽周邊軍政,安撫百姓;敕令溫侯呂布,即日率部撤離兗州,北遷至河東郡,受河南尹張揚節度,共同備禦北疆。”
“若呂布遵令,朕不吝封賞;若其抗命,則依賈公之策,詔令天下共討之!”
至於對呂布的補償和安置,劉協也已想好:
“屆時,可正式表呂布為河東太守,令其屯駐安邑,那裡北控汾水,東拒太行,正是對抗袁紹的前線要地,比他在兗州四戰之地、朝不保夕的處境,要好上不知多少。望他能體會朕的良苦用心。”
“臣等遵旨!”書記官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