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 第96章 增灶減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96章 增灶減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汝陰前線,劉備大營。

隨著張繡率騎兵北上解陳國之圍,文聘分兵回援江夏,曹昂南下牽製孫策,劉備手中直接掌握的兵力頓時顯得捉襟見肘。

此刻,中軍大帳內,劉備望著輿圖,眉頭微蹙。

帳下可用之兵,僅剩文聘留下的兩千餘荊州兵、自己從長安帶來的千餘舊部,以及張繡留下的千餘步卒,總計不過四千餘人。

而監軍賈詡與張濟率領的三千後續部隊尚在途中。麵對正麵對峙、兵力占優的雷薄大軍,營中不免彌漫著一絲兵力單薄的憂慮。

劉備環視帳中謀士,問道:

“元直、德祖,如今我軍兵力分散,正麵空虛,雷薄若探知虛實,引軍來攻,如之奈何?是否當暫退數十裡,憑險固守,以待賈監軍與張將軍兵馬會合?”

徐庶沉吟片刻,目光銳利,獻策道:“都督,此時退兵,示敵以弱,反易助長敵軍氣焰。”

“庶有一計——我軍可反其道而行之,今日起,營中多增灶火,廣立旌旗,夜間多點火把,巡邏隊次加倍,故作疑兵,虛張聲勢,示敵以強!”

“雷薄見我軍營壘規模不減反增,必心生疑慮,不敢貿然進犯,定然會先派小股精銳前來試探虛實。屆時……”

他頓了頓,看向一旁早已按捺不住的張飛,“我軍可遣一員上將,率精兵伏於要道,待其探馬至,迎頭痛擊,力求全殲!如此,既可挫敵銳氣,亦可掩蓋我軍虛實!”

張飛一聽有仗打,還是先鋒重任,頓時環眼圓睜,興奮地跨前一步,聲如洪鐘:“大哥!軍師!此等好事,非俺老張莫屬!定叫那雷薄的前鋒有來無回!”

劉備見三弟請戰心切,又見徐庶之策頗為可行,便撫須笑道:

“益德既有此心,此重任便交予你!命你即刻點齊本部一千兵馬,厲兵秣馬,隱蔽待機!一旦發現雷薄派出的探馬先鋒,立即出擊,務必全殲,揚我軍威!”

“若讓其走脫一人,探得我軍虛實,休怪軍法無情!”

“得令!”張飛激動得滿臉通紅,重重抱拳,“大哥……都督放心!若走脫了一個,俺提頭來見!”

說罷,興衝衝地出帳準備去了。

楊修在一旁,見劉備將如此關鍵的首戰交給略顯莽撞的張飛,且隻予兵一千,不免有些擔憂,輕聲提醒道:

“都督,雷薄麾下亦有精銳,張將軍兵力是否稍顯單薄?是否……”

劉備擺手打斷,語氣中帶著對兄弟的瞭解和信任:

“德祖不必多慮。吾這三弟,性如烈火,看似粗豪,卻頗有些武藝,可擔此任。”

楊修見劉備心意已決,且言之有理,便不再多言。

眾人商議軍務之際,坐在角落負責記錄的青年諸葛亮,正伏案在一塊絹布上奮筆疾書。劉備早已注意到這個沉靜好學的年輕人,溫和問道:“阿亮,一直在寫寫畫畫,所記何事?”

諸葛亮聞聲抬頭,麵容清秀,目光湛然,恭敬答道:

“回都督,亮隨軍以來,每日聆聽都督與諸位軍師、將軍商討軍機,剖析戰局,常覺受益匪淺,心有所悟。恐時日久遠有所遺忘,故將所思所感,隨手記下,以期日後整理成冊,或可溫故知新。”

劉備與徐庶、楊修聞言,皆露欣慰之色。

楊修更是好奇,走過去拿起諸葛亮麵前的絹布觀看,隻見上麵條理清晰地記錄著近日軍議要點。

尤其對徐庶的“增灶惑敵”之策以及自己提出的“分進合擊”戰略有著清晰的概括和簡短的評注,雖言語稚嫩,卻見解獨到,把握住了關鍵。

楊修不禁讚道:“孔明年紀雖輕,然心思縝密,好學不倦,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諸葛亮謙遜道:“楊軍師過獎了,亮愧不敢當,隻是筆錄以供學習耳。”

就在這時,年輕的軍侯魏延入帳稟報:

“啟稟都督!營外有自稱諸葛瑾先生信使之人求見,言有要信呈上!”

“另有兩員將領,一名霍峻,一名吳班,各引鄉勇五百人,自荊州、益州前來投軍,現於營外候見!”

劉備聞言,頓時大喜:“哦?子瑜有信至?快請信使!速喚霍峻、吳班入帳!”

這正是雪中送炭!雖隻千人之眾,但在此用人之際,無疑是一支可貴的力量。

片刻,諸葛瑾的信使呈上書信,劉備按下先為拆明。

隨後,霍峻、吳班二人英姿勃發,步入帳中,躬身行禮。

劉備見二人雖年輕,但霍峻沉穩乾練,目光敏銳,吳班則英氣逼人,體魄雄健,皆是可造之材,心中甚喜。當下便道:

“二位壯士,遠來辛苦!值此國家用人之際,能挺身而來,忠勇可嘉!現授二位為屯長,仍統本部兵馬,暫編入中軍。稍後雷薄軍若有異動,你二人便隨張飛將軍一同出擊,建功立業!”

霍峻、吳班見如此輕易便得劉備接納並授以軍職,皆感激涕零,齊聲道:“末將霍峻\\/吳班,謝都督提拔!必效死力!”

劉備勉勵二人幾句,便讓他們先去安頓部屬,熟悉營壘。帳中眾人見忽得兩支生力軍,雖兵力依舊不豐,但士氣為之一振。

待張飛領著新投的霍峻、吳班二人下去整訓兵馬、熟悉營壘後,中軍大帳內暫時恢複了安靜。劉備這才從懷中取出諸葛瑾遣心腹送來的密信,小心拆開火漆,仔細閱讀起來。

信中的內容,讓劉備的神色逐漸變得凝重,繼而又流露出幾分驚歎與欣喜。

他看完後,並未立即表態,而是將絹帛遞給身旁的徐庶、楊修等人傳閱。

徐庶、楊修、以及旁聽的諸葛亮依次覽信。

信中,諸葛瑾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詳細剖析了益州目前錯綜複雜的局勢,明確指出劉璋才能平庸,性格懦弱,無法有效統禦益州龐大的官僚體係和地方豪強。

早年劉焉入蜀時帶來的龐羲、趙韙等“東州士”集團,憑借其軍事力量和外來背景,與益州本土士族如張鬆、黃權、李嚴等矛盾日益尖銳,劉璋無力調和,隻能采取綏靖政策,甚至借征討張魯之名,將龐羲等部分東州勢力調離成都核心區。

州牧府內部也非鐵板一塊。

如張鬆、吳懿、嚴顏等人,或對現狀不滿,或心向漢室,態度曖昧;而黃權、張任、冷苞等人則相對忠於劉璋。

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劉璋的統治基礎實則十分脆弱。

最關鍵的是,劉璋目前正以全力進攻漢中張魯為要務,這無疑極大地牽製了漢中的主要兵力和注意力,造成了其後方的相對空虛。

這正是朝廷千載難逢的良機!

諸葛瑾在信末表示,他將不再深入益州腹地,以免引起劉璋過度猜疑,轉而返回襄陽,一方麵向劉表複命,穩住荊州方麵。

另一方麵,則可藉助荊州的地理優勢,繼續密切關注益州動向,為朝廷下一步行動提供情報支援。

徐庶看完信,眼中精光閃爍,率先開口道:“都督,諸葛子瑜此信,價值連城!實乃天賜良機!正如前番荀公達所謀,取漢中正當其時!此信,足抵數萬精兵!”

楊修也讚歎:“妙哉!諸葛瑾此番出使,不辱使命!其觀察入微,謀劃深遠,更難得的是知進退,明得失。如此人才,假以時日,必為朝廷棟梁!修以為,當速將此信內容,星夜呈報陛下與丞相!”

就連年輕的諸葛亮,雖未直言,但看到兄長在信中展現出的卓越才識與沉穩老練,眼中亦不禁流露出欽佩與自豪之色。

劉備睜開眼,目光掃過帳中諸位謀士,臉上露出笑容道:

“元直、德祖所言極是!子瑜真乃國士之才!其洞察之明,謀劃之遠,堪比古之賢使,折衝樽俎之間而決勝千裡之外!”

他霍然起身,語氣斬釘截鐵:

“機不可失!既然劉璋自露破綻,我等豈能坐視?立即選派得力心腹,持此密信,並附上我等奏章,以六百裡加急,星夜兼程,直送長安未央宮,麵呈陛下與丞相!”

“將益州之情、漢中之機,詳儘稟明,請陛下與朝廷早定大計!”

“諾!”帳外親隨立刻領命而去,安排最可靠的使者與最快的馬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