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95章 涼州大馬
正當夏侯惇在營寨之上,眼看樂進所部被紀靈軍的強弓硬弩壓製,己方傷亡不斷加重,心急如焚、進退兩難之際——
西北方向,那沉悶如雷、越來越近的聲響,終於化作了席捲大地的轟鳴!
地平線上,一道黑色的洪流驟然湧現,無數旌旗迎風招展,為首一麵大纛之上,“鎮南將軍張”幾個大字赫然在目!
“是朝廷的援軍!西涼鐵騎到了!”寨牆上的曹軍士卒愣了片刻,隨即爆發出震天的歡呼!絕望的氣氛瞬間被狂喜所取代!
夏侯惇獨目圓睜,難以置信地望著那支如同神兵天降的騎兵洪流,心中一塊巨石轟然落地,取而代之的是洶湧澎湃的戰意!
“天助我也!張繡來矣!將士們,援軍已至!隨我殺出營去,與張將軍共破此賊!”
與此同時,正指揮弩兵步步緊逼、意圖一舉踏平曹營的紀靈,也聽到了那令人心悸的馬蹄聲。
他愕然回頭,隻見煙塵滾滾,鐵騎如潮,臉色瞬間大變:“西涼騎兵?!他們怎會來得如此之快?!”
然而,更恐慌的是他麾下的士卒。
這些袁術軍中的淮泗子弟、揚州兵勇,何曾見過如此規模的騎兵集群衝鋒?
那排山倒海的氣勢,那馬蹄叩擊大地引發的劇烈震顫,未等騎兵殺到眼前,許多人的腿肚子已經開始發軟,陣型出現了明顯的騷動和混亂!
隻有少數久經沙場、悍不畏死的丹陽老兵,還能勉強穩住心神,試圖結陣自保。
但對於久旱逢甘霖的西涼鐵騎而言,眼前的敵軍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他們被天子調離關中,編入中央軍序列,正愁沒有仗打,沒有軍功可立!
長安的天子可是賞罰分明,實打實的田地、宅邸、金銀賞賜下來,不少涼州漢子靠著軍功一躍成為擁有田產的小地主,光宗耀祖!
此刻,眼見戰功就在眼前,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根本無需張繡過多催促,便自發地狂呼酣戰,將馬速提到極致!
“擲!”隨著基層軍官一聲令下,衝鋒在前的西涼騎士們,嫻熟地取出早已備好的短柄標槍,借著戰馬的衝勢,奮力向前投擲!
刹那間,數以千計的標槍如同死亡的暴雨,呼嘯著落入紀靈軍尚未完全穩固的側翼陣中!
“噗嗤!噗嗤!”
標槍輕而易舉地撕裂了皮甲,甚至洞穿了簡陋的木盾!
袁術軍士卒成片地倒下,慘叫聲此起彼伏。
原本就搖搖欲墜的陣型,被這輪狂暴的投擲徹底打亂,露出了巨大的缺口。
“殺!為天子誅逆!”
“踏平逆賊!報仇雪恨!”
張繡一馬當先,手中長槍如龍,怒吼著率先殺入敵陣!
他身後的西涼騎士們更是如同猛虎下山,他們中許多人當年都曾隨董卓與關東聯軍作戰,對以袁紹、袁術為首的關東諸侯本就積怨已久,此刻新仇舊恨湧上心頭,下手毫不留情!
鐵蹄踐踏,長矛突刺,馬刀揮砍,所過之處,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紀靈軍側翼瞬間崩潰!
丹陽兵再是驍勇,也難以在平坦地帶抵擋如此凶悍的騎兵突擊,頃刻間便被衝得七零八落。
紀靈本人雖勇武,試圖組織親兵抵抗,但在騎兵浪潮的反複衝擊下,個人的勇武顯得如此渺小。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被切割、被屠殺,兵敗如山倒!
“將軍!頂不住了!快撤吧!”副將渾身是血,衝到紀靈身邊嘶聲喊道。
紀靈望著漫山遍野潰逃的士卒和如影隨形的西涼騎兵,又看了一眼遠處寨門大開、在夏侯惇和樂進率領下如猛虎出柙般衝殺出來的曹軍,知道大勢已去。
他恨恨地咬牙道:“撤!撤回陳國城內!”
鳴金之聲倉皇響起,殘存的袁術軍如同潮水般向陳國城方向敗退下去,丟盔棄甲,隻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
張繡與夏侯惇兩軍順利會師,騎兵追擊潰兵,步卒清掃戰場,一場幾乎導致夏侯惇部覆滅的危機,就這樣被張繡率領的西涼鐵騎以雷霆萬鈞之勢徹底扭轉!
戰場硝煙尚未散儘,夏侯惇與張繡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會麵。
夏侯惇獨目掃過張繡身後那些甲冑鮮明、殺氣未消的西涼鐵騎,目光中閃過一絲極其複雜的情緒。
他曾隨曹操參與討董之戰,在滎陽汴水吃過徐榮率領的西涼兵大虧,幾乎全軍覆沒,那是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
如今雖為盟友,親眼再見這支勁旅的悍勇,心底難免泛起一絲忌憚與不是滋味。
他抱拳道:“張鎮南鐵騎銳不可當,今日若非將軍及時來援,惇幾為紀靈所困,在此謝過!”
張繡在馬上微微欠身還禮,神色平淡,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他內心對這位甫一接戰便損兵折將、需要自己救援的曹軍主將,著實有些看不上,覺得其曹操軍中二號人物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不過,對方畢竟是友軍,表麵功夫仍需做足。
他語氣客氣卻透著公事公辦的意味:
“夏侯將軍言重了。繡奉劉將軍與朝廷鈞令,北上策應,分內之事耳。今紀靈雖敗,然殘部退守堅城,恐仍有一番糾纏。”
“繡已擊潰敵軍、解陳國之圍,需即刻回師汝陰,向劉都督複命,不便久留。這圍困城池、肅清外圍之事,便有勞夏侯將軍了。”
說罷,不待夏侯惇多言,張繡便一揮手,率領麾下騎兵如風卷殘雲般,朝著潰逃的袁術軍方向猛撲過去,進行最後的追擊和擴大戰果,儘可能多地殺傷、俘虜敵軍。
西涼鐵騎一路狂飆,將紀靈潰軍追殺至陳國城下,使其損失過半,狼狽逃入城中閉門死守。
張繡見好就收,並未貪功攻城,下令在城外安全距離紮營休整一夜,清點戰果,救治傷員,等待步軍主力的到來。
次日清晨,夏侯惇率領主力曹軍抵達陳國城下,開始安營紮寨,構築工事,對城池形成包圍之勢。
行軍途中,夏侯惇頗感意外地發現,張繡的涼州騎兵營地秩序井然,沿途並無劫掠百姓的跡象,與記憶中董卓麾下軍紀敗壞的西涼兵形象大相徑庭。
他忍不住向尚未開拔的張繡詢問道:“張將軍麾下兒郎,驍勇善戰,然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實令惇刮目相看。”
張繡聞言,臉上露出一絲與有榮焉的神色,解釋道:
“夏侯將軍有所不知。自陛下還於舊都,重振綱紀,對軍中約束極嚴,賞罰分明。”
“更有司隸校尉賈文和先生時常督察各軍,執法如山,無人敢犯。如今吾等皆為王師,豈能與昔日董賊麾下相提並論?”
一旁的曹純看著西涼騎兵精良的裝備和昂揚的士氣,等張繡離開後低聲對夏侯惇羨慕地歎道:
“元讓兄,涼州大馬,縱橫天下,名不虛傳!若我兗州也能有此等精銳騎軍,何愁大事不成!”
夏侯惇作為曹操集團的元老,軍政皆通,深知組建和維持強大騎兵的耗費何其巨大,他微微搖頭,低聲道:
“子和,養一支可堪大用的鐵騎,所需錢糧、馬匹、器械,非同小可,非一州之地所能輕易支撐。此事需從長計議。”
曹純聽罷,默然點頭,深知其難。
不久,張繡見夏侯惇部已站穩腳跟,開始收降散兵,鞏固營壘,便不再耽擱。
他下令集結部隊,帶上戰死同袍的遺體以及俘獲的重要物資,準備啟程返回汝陰前線向劉備複命。
臨行前,曹操麾下的騎都尉曹純主動請纓,要求帶領數十名精銳騎兵隨行。張繡看眼下同為討逆聯軍,不便推辭,便點頭應允。
就在隊伍即將開拔之際,一名部將押著一個被繩索捆綁的袁軍降卒來到張繡馬前。
那降卒相貌普通,但眉宇間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凶悍之氣。部將稟報道:
“將軍,此人自稱有重要軍情,關乎壽春逆賊內部虛實,定要麵陳劉都督!”
張繡打量了那人幾眼,見其神色雖略顯惶恐,但眼神深處卻異常鎮定,不似尋常潰兵。他略一沉吟,眼下正值用人之際,寧可信其有。
便對左右吩咐道:“既如此,將他看好,隨軍帶回汝陰大營,交由劉都督發落!”
說罷,張繡不再停留,與曹純及其小隊合兵一處,率領得勝之師,踏上了返回汝陰的歸途。那名降卒,也被押在隊伍之中,一同南行。
(昨天找工作去咧,今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