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穿越大宋,嶽飛笑麻了 6章,名將入夢
-
朝會仍在繼續,後續冗長的奏對讓劉禪越來越疲憊。
當藍珪終於高唱退朝時,劉禪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隻覺得比在成都聽一天相父講學還要累。
回到福寧殿,他屏退了大部分宮人,隻留兩個遠遠伺候。
殿內安靜下來,白日裡那封捷報的內容,又在他腦中迴響起來。
“克複……秋毫無犯……”
他倚在榻上,喃喃自語。
這感覺很奇怪,就像在一片泥沼中跋涉時,忽然瞥見遠方有一點似曾相識的燈火。
是了,就是心安。
自從在這具身體裡醒來,他無時無刻不感到一種無所依憑的恐慌。
而這來自前線的八個字,竟奇異地給了他腳踏實地的感覺。
“嶽飛?”
他又唸了一遍這個名字,試圖在趙構零碎的記憶裡搜尋更多關於此人的印象。
卻隻得到一些帶有幾分猜忌的片段,這讓他有些不快,索性不再去想。
晚膳時他有些心不在焉,連平日裡覺得新奇的南方菜式也嘗不出滋味。
夜色漸深,隻有巡夜衛士的腳步聲偶爾傳來。
劉禪躺在龍榻上,隻覺得渾身骨頭都在抗議。
他閉上眼,白日裡文書官誦讀捷報的聲音,與記憶中蜀漢朝堂上彙報漢中大捷的景象交織在一起。
那儘忠報國的模糊身影,與五丈原搖曳的燈火也開始在浮動。
在沉入夢鄉的前一刻,他腦子裡最後一個念頭竟是,若能見見此將,便好了。
值夜的宮女宦官垂手侍立,呼吸輕淺,生怕驚擾這位近日性情大變的官家。
夢境如期而至。
起初一片混亂,鐵蹄震耳,金字旗如烏雲壓頂,他在臣子護衛下倉皇登船,回望故土在烽煙中模糊。
夢中,這具身體仍本能戰栗。
“陛下……陛下……”
無儘的逃遁與恐懼中,一個熟悉的蜀地口音穿透迷霧,清晰入耳。
是相父!
劉禪猛地回頭,周遭景象驟變。
不再是江南煙雨或顛沛舟船,而是五丈原蕭瑟的軍帳。
帳內燈光如豆,藥味瀰漫。
他見諸葛亮斜倚榻上,麵容憔悴,鬢角霜白,那雙曾洞察天下的眼睛,正溫和又帶著遺憾的望著他。
“相父!”
劉禪想撲過去,卻動彈不得。
北伐未竟,星落秋風,是諸葛亮心底最深的遺憾與痛。
“臣再不能奉陛下左右,興複漢室……”
諸葛亮聲音漸弱。
“不!相父!”
劉禪在心中呐喊。
眼前景象再次破碎、重組。
五丈原的愁雲被熾烈金光驅散。
金光來自頂天立地的身影,背對著他,如山嶽巍峨,擋住夢中所有北方寒風與鐵蹄。
那人身著染血鎧甲,披風獵獵作響,似正迎向千軍萬馬。
脊梁挺直,滿是力量與不屈。
劉禪目光被寬闊背脊牢牢吸引。
這身影、氣勢、與白日克複襄漢、秋毫無犯的捷報隱隱呼應。
難以言喻的安心混雜著巨大震撼,將他包裹。
金色身影似感知到注視,緩緩轉身。
麵容稍顯模糊,但堅毅輪廓、凜然正氣、看向他時毫無保留的忠誠眼神。
漸漸地,這張臉與記憶中諸葛亮鞠躬儘瘁、憂國憂民的麵容交錯融合。
五丈原的遺憾與眼前噴薄的力量,丞相府的諄諄教導與沙場上的錚錚鐵骨……
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此刻在夢境,奇異地完美重疊。
睡夢中,劉禪緊蹙的眉頭舒展,嘴角無意識勾起細微安心的弧度。
他翻身抱過錦被,發出穿越以來第一次鼾聲。
劉禪做了個難得的好夢。
自那日名將入夢後,心頭那股無依無靠的漂浮感似找到了可係的錨。
接連兩日,他臉上帶著輕鬆神氣,看福寧殿裡過分精緻的陳設也順眼了些。
這日清晨用膳時,他舀了一勺香糯的粥,隨口問侍立的藍珪:
“嶽飛的軍隊如今到了何處?何時能回京?”
他問得自然,彷彿關心尋常公務。
藍珪卻心頭一跳,小心翼翼躬身回:
“回大家,嶽招討使已奉詔自鄂州啟程,算算日程,約莫再過七八日便可抵達行在。”
“七八日……”
劉禪小聲重複,眉頭微蹙。
他覺得時間長,按想法,這樣的功臣該快馬加鞭回來受賞。
但冇多言,隻點頭繼續喝粥,心裡琢磨著嶽飛回來該賞什麼?
金銀絹帛,還是如先帝和相父那般給更大權柄,讓他安心打仗?
他心思單純,隻念酬功,不知這隨口一問如石子投湖。
退朝後,中書門下後省的值房內氣氛凝重。
秦檜端坐主位,手指輕敲紫檀木桌麵。
麵前坐著幾位心腹禦史和郎官。
“嶽鵬舉此番凱旋,聖心甚悅啊。”
秦檜緩緩開口,聲音平和,聽不出喜怒。
“聽聞,陛下近日時常問起嶽飛的行程。”
一位麪皮白淨的禦史立刻接話:
“下官也聽聞了。官家甚至在夢中都念及嶽將軍。”
話雖含蓄,卻點出宮內流傳的官家夢囈相父的秘聞。
另一人憂心忡忡:
“嶽飛本就桀驁,如今立此大功,若再得陛下眷顧,隻怕日後更難節製。他那直搗黃龍,迎還二聖的妄論,若蠱惑聖聽……”
“慎言。”
秦檜抬眼掃了那人一下,目光銳利,對方立刻噤聲。
他沉吟片刻道:
“嶽招討使為國建功,自當褒獎。然則,武將擁兵過重非國家之福。
“前唐藩鎮之禍,不可不察!陛下仁厚,我等為臣當時時提醒,使聖心明察秋毫,方是儘忠之道。”
話雖冠冕堂皇,在座諸人都心領神會。
“相公的意思是……
“嶽飛此次用兵,雖克複襄漢,然耗費幾何?民力疲敝否?有無擅權之處?這些都需仔細查覈,據實奏報陛下!”
秦檜語氣依舊平淡:
“待嶽飛入朝奏對,諸位當秉持公心,詳問北伐細節,尤其是與偽齊、金虜交鋒過程,有無處置失當。務必使陛下兼聽則明。”
“下官明白。”
幾人齊聲應道,眼中閃過瞭然。
這是要在嶽飛的功勞簿上找瑕疵,至少讓陛下聽到不同聲音。
與此同時,臨安的酒樓、茶肆早已被訊息點燃。
說書人把嶽飛收複襄漢六郡的故事編得精彩紛呈,引得滿堂喝彩。
士子們議論北伐中原的可行性。
市井小民也知朝廷打了勝仗,了不得的嶽將軍要回來了。
期待、興奮與不易察覺的緊張,在這東南帝都的空氣中發酵。
皇宮大內,劉禪對此渾然不覺。
隻覺這幾日等待漫長,甚至埋怨起原主定下的繁瑣禮儀。
他隻想快點見到夢中與相父身影重合的將軍。
他摒退左右,獨自走到殿外廊下,望著北方天空。
“快點回來吧。”
他低聲自語,帶著如孩童盼新年禮物般的急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