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 第206章 念安高中期間參與科技創新大賽,獲得省級獎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206章 念安高中期間參與科技創新大賽,獲得省級獎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一九八八年的盛夏,蟬鳴聒噪如鼓,將古城中學的校園渲染得熱烈而鮮活。高大的香樟樹撐開濃密的綠蔭,細碎的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葉片,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微風拂過,帶來陣陣草木的清香,也捎去了畢業班學子們伏案苦讀的焦灼。高三(1)班的教室裡,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此起彼伏,彙成一曲緊張而有序的備考樂章。

沈念安坐在靠窗的位置,身著洗得發白的藍白校服,身姿挺拔如鬆。他的側臉輪廓分明,鼻梁高挺,眉眼間繼承了林晚秋的溫婉與沈廷舟的英氣,隻是此刻,那雙清澈明亮的眼眸正專注地凝視著桌上的草稿紙,眉頭微蹙,神情帶著幾分思索的凝重。草稿紙上密密麻麻地畫滿了公式、圖表,還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機械結構圖,墨跡深淺不一,足見他已在此處鑽研了許久。

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教室裡彌漫著濃鬱的備考氛圍,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地複習文化課,唯獨沈念安,在完成既定的複習任務後,總會抽出時間琢磨他的“小發明”。這份對科技創新的執著,源於他從小對數學和物理的濃厚興趣,更離不開林晚秋和沈廷舟的悉心引導與支援。

早在沈念安初中時,林晚秋就發現了他在數理方麵的過人天賦。彆的孩子還在為解方程頭疼時,他已經能自主鑽研初中奧數題;彆的孩子對電路原理一知半解時,他已經能用廢舊零件組裝簡單的收音機。林晚秋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強迫孩子死讀書,而是全力支援沈念安的愛好,給他買了大量的科普書籍、數理競賽題集,還特意托人從省城買來一套簡易的物理實驗器材。

沈廷舟也常常抽出時間,和沈念安一起探討問題。他曾是部隊軍官,對機械、電路等方麵頗有瞭解,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沈念安講解複雜的原理,還會引導他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父母的鼓勵與支援下,沈念安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數理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還多次在學校的數理競賽中獲獎。

升入高中後,沈念安的視野更加開闊,他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理論學習和小型實驗,而是開始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想要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研發出能解決實際困難的產品。一次,他跟隨沈小剛去“自然臻味”的種植基地幫忙,發現種植基地的灌溉全靠人工,不僅效率低下,還浪費水資源。尤其是在乾旱季節,員工們需要頂著烈日,一桶一桶地給果蔬澆水,辛苦不說,還常常因為澆水不均勻,導致部分果蔬長勢不佳。

看著員工們汗流浹背的身影,沈念安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他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自動灌溉裝置,既節省人力,又能合理利用水資源,讓果蔬得到均勻的灌溉?這個念頭一旦生根發芽,就再也無法遏製。從那以後,沈念安就像著了魔一樣,開始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研究灌溉技術和電路原理,想要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

“念安,又在琢磨你的發明呢?”同桌李明湊了過來,臉上帶著幾分佩服,“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你還有心思搞這些?不怕影響成績啊?”

沈念安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放心吧,我已經製定好複習計劃了,不會影響高考的。這個自動灌溉裝置我已經研究了好幾個月了,現在就差最後一個關鍵部分,我想儘快把它完善好。”

李明看著草稿紙上複雜的結構圖,不由得咋舌:“你這也太厲害了吧!居然能自己設計自動灌溉裝置。我聽說最近省裡在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你這個發明要是拿去參賽,肯定能獲獎!”

“科技創新大賽?”沈念安的眼睛一亮。他之前確實聽老師提起過,但一直忙著完善發明,沒來得及關注。

“是啊!”李明興奮地說道,“這個大賽含金量可高了,獲獎的話不僅能拿到證書和獎金,高考還能加分呢!好多重點大學都很看重這個比賽的成績。你這麼有天賦,可彆錯過了這個好機會!”

沈念安的心中一動。他研發自動灌溉裝置,初衷是為了幫助種植基地解決實際問題,但如果能通過參賽獲得認可,不僅能為自己的高考加分,還能讓更多人瞭解這個裝置,或許能幫助更多的農戶解決灌溉難題。想到這裡,他心中的念頭更加堅定了。

放學回家後,沈念安迫不及待地把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的想法告訴了林晚秋和沈廷舟。

此時的“自然臻味”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食品企業,林晚秋和沈廷舟也比以前更加忙碌,但他們始終沒有忽略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教育。家裡的客廳寬敞明亮,牆上掛著沈念安從小到大獲得的各種獎狀,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和沈念安的實驗器材。

林晚秋正在廚房準備晚飯,聽到沈念安的話,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念安,媽媽支援你!你的發明能幫助種植基地解決灌溉問題,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能去參賽,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成果,也是一件好事。”

沈廷舟坐在沙發上,手中拿著一份檔案,聞言抬起頭,眼中滿是讚許:“好小子,有想法!爸爸也支援你。不過,高考在即,參賽準備不能影響複習,你要合理安排時間。”

“我知道了,爸爸!”沈念安用力點了點頭,“我已經製定好計劃了,每天晚上和週末抽出時間完善發明、準備參賽材料,不會耽誤複習的。”

“那就好。”沈廷舟笑著說道,“如果你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什麼技術難題,隨時可以問我,爸爸一定儘力幫你解決。”

得到父母的支援,沈念安更加信心滿滿。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邊緊張地備戰高考,一邊利用課餘時間完善自動灌溉裝置。為了攻克技術難題,他常常熬夜到深夜,草稿紙堆了厚厚一摞,手上也因為焊接零件磨出了水泡,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林晚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每天都會給沈念安準備營養豐富的夜宵,提醒他注意休息,還會在他疲憊的時候,陪他聊聊天,緩解他的壓力。沈廷舟也常常和沈念安一起探討技術問題,幫他分析裝置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在父母的關愛與支援下,沈念安的自動灌溉裝置終於完善好了。這個裝置采用了先進的感測器技術,能夠自動檢測土壤濕度,根據土壤的乾旱程度自動調節灌溉量和灌溉時間,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水資源,還能確保果蔬得到均勻的灌溉,有效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為了讓裝置更加完善,沈念安還特意帶著裝置去種植基地進行了多次試驗。試驗過程中,裝置的表現非常出色,得到了沈小剛和種植基地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念安,你這個發明太實用了!”沈小剛看著自動運轉的灌溉裝置,由衷地讚歎道,“有了這個裝置,我們再也不用頂著烈日人工澆水了,不僅省了力,還澆得更均勻,你看這些草莓,長得比以前好多了!”

老員工王大叔也笑著說道:“念安這孩子真是太聰明瞭!不愧是林總和沈總的兒子,年紀輕輕就這麼有出息。這個裝置要是推廣開來,肯定能幫咱們農民省不少事!”

聽到大家的讚揚,沈念安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但他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對裝置進行了最後的優化。

參賽材料的準備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沈念安需要撰寫詳細的發明說明書,製作裝置的展示模型和ppt。為了讓說明書更加專業、嚴謹,他查閱了大量的專業資料,還請教了學校的物理老師和農業專家。為了讓展示模型更加直觀、精美,他特意去省城購買了優質的材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製作。

林晚秋和沈廷舟也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給予他最大的支援。林晚秋幫他整理資料、修改說明書,沈廷舟則幫他除錯裝置、完善模型。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參賽材料終於準備好了。

高考結束後,沈念安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帶著他的自動灌溉裝置前往省城參加比賽。

科技創新大賽的賽場設在省城的科技館,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賽選手齊聚一堂,每個人都帶來了自己精心準備的作品。賽場內人頭攢動,氣氛熱烈而緊張。選手們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環保類的、機械類的、電子類的,個個創意十足、製作精良。

沈念安的自動灌溉裝置雖然看似簡單,但實用性強、技術先進,很快就吸引了評委和其他選手的關注。在展示環節,沈念安從容自信地向評委們介紹了裝置的設計理念、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效果,還現場演示了裝置的操作方法。

評委們對沈念安的作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仔細地檢視了裝置的結構,認真地詢問了相關的技術問題。沈念安沉著冷靜地一一作答,他的專業知識和清晰的表達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這個自動灌溉裝置設計得非常巧妙,實用性很強,能夠有效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灌溉難題,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一位資深評委笑著說道,“小夥子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前途不可限量。”

聽到評委的讚揚,沈念安的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比賽結束後,沈念安回到了家,開始焦急地等待比賽結果。這段時間,他一邊等待訊息,一邊預習大學的課程,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準備。

林晚秋和沈廷舟雖然沒有多問,但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們每天都會關注大賽的官方訊息,希望能儘快聽到好訊息。

半個月後,好訊息終於傳來。沈念安收到了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寄來的獲獎通知書,他的自動灌溉裝置榮獲了省級一等獎!

那天下午,沈念安拿著獲獎通知書,一路飛奔回家,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陽光灑在他的身上,讓他看起來格外耀眼。

“媽媽!爸爸!我獲獎了!省級一等獎!”沈念安推開家門,興奮地喊道。

林晚秋和沈廷舟正在客廳裡商量事情,聽到沈念安的聲音,立刻迎了上來。當看到沈念安手中的獲獎通知書時,林晚秋的眼中瞬間泛起了晶瑩的淚光,沈廷舟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念安,你太棒了!”林晚秋一把抱住沈念安,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媽媽就知道你一定能行!”

沈廷舟拍了拍沈念安的肩膀,語氣沉穩卻難掩驕傲:“好小子,沒讓爸爸失望!這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值得驕傲!”

沈念安依偎在母親的懷裡,心中滿是溫暖與感動。他知道,這個獎項不僅僅屬於他自己,更屬於一直支援他、鼓勵他的父母。如果沒有父母的理解、關愛和支援,他不可能走到今天。

訊息很快傳遍了紅旗生產大隊和古城中學,大家都為沈念安感到高興。食品坊的員工們紛紛前來祝賀,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也打來電話表示恭喜。

“林總,沈總,恭喜啊!念安真是太有出息了,居然獲得了省級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張主任笑著說道,“這可是咱們紅旗生產大隊的驕傲啊!”

沈念安的班主任也打來電話,語氣激動地說道:“林晚秋女士,沈廷舟先生,恭喜你們!沈念安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在科技創新方麵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真是太優秀了!他已經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了,希望他能再創佳績!”

聽到這個訊息,林晚秋和沈廷舟更加開心了。他們鼓勵沈念安繼續努力,爭取在全國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為了慶祝沈念安獲獎,林晚秋特意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還邀請了沈小剛一家和幾位親近的員工一起來家裡吃飯。飯桌上,大家頻頻向沈念安敬酒,表達祝賀之情。沈念安雖然不善飲酒,但也一一禮貌地回應。

席間,沈念安看著滿桌的飯菜和大家臉上的笑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他想到,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父母的支援,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資源。而在偏遠的山區,還有很多和他一樣有天賦、有夢想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早早地輟學打工,他們的夢想也因此被埋沒。

想到這裡,沈念安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他抬起頭,看著林晚秋和沈廷舟,認真地說道:“爸爸媽媽,我想把這次比賽獲得的獎金捐出去,資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

林晚秋和沈廷舟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與欣慰。他們沒想到,沈念安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深厚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念安,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媽媽很欣慰。”林晚秋溫柔地說道,“媽媽支援你。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僅憑這一筆獎金,能幫助的孩子是有限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

沈廷舟點了點頭,讚同地說道:“你媽媽說得對。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專項助學基金,長期資助那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讓他們能夠安心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

沈念安的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太好了!爸爸媽媽,這個主意太棒了!這樣就能幫助更多的孩子了!”

“好,那我們就這麼定了。”林晚秋笑著說道,“等你從全國大賽回來,我們就開始籌備助學基金的事情。我們不僅要資助貧困學生上學,還要為他們提供學習資料、實驗器材,幫助他們培養興趣愛好,讓他們能夠全麵發展。”

沈廷舟補充道:“我們還可以和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捐贈圖書、建設實驗室,改善當地的教學條件。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

飯桌上的員工們也被沈念安的愛心和林晚秋、沈廷舟的善舉深深打動。

“林總,沈總,你們真是太有愛心了!”王大叔感慨地說道,“我支援你們!我也想為貧困孩子儘一份力,我願意捐出一個月的工資!”

“我也願意捐!”沈小剛立刻說道,“能幫助那些貧困孩子上學,是一件積德行善的好事,我肯定要支援!”

其他員工也紛紛表示願意捐款捐物,為助學基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著大家熱情高漲的樣子,林晚秋的心中滿是感動。她知道,愛心是可以傳遞的,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就能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實現夢想。

幾天後,沈念安帶著他的自動灌溉裝置前往北京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比賽中,他憑借出色的作品和精彩的展示,再次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最終榮獲全國二等獎。

載譽歸來後,沈念安收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係。這個訊息再次讓大家感到無比振奮,紅旗生產大隊又一次迎來了喜慶的時刻。

在沈念安即將前往北京上學之際,林晚秋和沈廷舟正式啟動了專項助學基金的籌備工作。他們將沈念安的比賽獎金全部捐了出來,還拿出了一筆資金作為基金的啟動資金。食品坊的員工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周邊的企業和愛心人士得知訊息後,也積極響應,為助學基金捐款。

很快,“自然臻味”專項助學基金就正式成立了。基金的宗旨是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改善貧困地區的教學條件,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基金成立後,林晚秋和沈廷舟專門成立了一個管理小組,負責基金的管理和運作,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到實處。

他們還製定了詳細的資助方案,通過各地的教育部門和慈善機構,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為他們提供學費、生活費、學習資料等方麵的資助。同時,他們還計劃在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學,捐贈圖書和實驗器材,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沈念安在前往北京上學前,特意和父母一起去了一趟偏遠的山區,看望了幾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當看到那些孩子在簡陋的教室裡認真學習的樣子,看到他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沈念安的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爸爸媽媽,我到了大學以後,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沈念安堅定地說道。

林晚秋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說道:“好兒子,媽媽相信你。無論你走到哪裡,爸爸媽媽都會支援你。我們也會把助學基金辦好,幫助更多的孩子實現夢想。”

沈廷舟看著眼前懂事的兒子,心中滿是驕傲。他知道,沈念安已經長大了,不僅有了出色的能力,還有了善良的心靈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比任何榮譽都更讓他感到欣慰。

送彆沈念安後,林晚秋和沈廷舟全身心地投入到助學基金的工作中。他們親自前往貧困地區考察,瞭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製定針對性的資助方案。他們還積極聯係更多的愛心企業和人士,擴大助學基金的規模,讓更多的貧困孩子能夠受益。

“自然臻味”專項助學基金的成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媒體紛紛報道了林晚秋和沈廷舟的善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資助貧困學生的行列中來。

看著助學基金幫助的貧困學生越來越多,看著那些孩子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林晚秋和沈廷舟的心中滿是欣慰與滿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