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207章 晚秋資助的貧困生群體擴大,成立專項助學基金
一九九〇年的暮春,暖風拂麵,綠意鋪陳。紅旗生產大隊的田野間,新翻的泥土散發著濕潤的芬芳,“自然臻味”種植基地裡,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的果蔬藤蔓順著支架攀爬,綴滿了鮮嫩的果實,生機盎然;食品坊的廠區內,機器運轉的轟鳴與員工們的歡聲笑語交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在這蓬勃生機中,一股溫暖的愛心暖流正悄然蔓延——“自然臻味”專項助學基金成立已近兩年,資助的貧困生群體不斷擴大,正以燎原之勢,為偏遠山區的孩子們點亮求學之路。
林晚秋坐在辦公樓的會客室裡,手中捧著一疊厚厚的資助申請材料,指尖輕輕劃過紙上稚嫩的字跡,眼中滿是溫柔與凝重。她身著一襲淺紫色的真絲襯衫,搭配一條米白色的闊腿褲,長發鬆鬆地挽在腦後,歲月似乎格外優待她,隻在她眼角留下了淡淡的細紋,卻更添了幾分溫婉知性的氣質。這兩年,她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助學基金的運作中,親自篩選資助物件、對接貧困地區學校、監督資金使用情況,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不敢有絲毫懈怠。
“林總,這是剛從西南山區寄來的申請材料,一共三十份,都是當地教育部門推薦的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辦公室主任小張輕輕推開門,將一摞嶄新的材料放在桌上,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您看,這些孩子的條件真是太艱苦了,有的父母雙亡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的家裡重病纏身,連基本的學費都湊不齊,卻個個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成績全是年級前列。”
林晚秋拿起一份材料,仔細翻閱起來。申請書上,一個名叫蘇曉燕的女孩寫道:“我想讀書,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將來用知識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字跡娟秀卻有力,字裡行間透著不屈的韌勁。附在申請書後的成績單上,各科成績幾乎全是滿分,還有老師的評語:“該生勤奮刻苦,天賦異稟,因家庭貧困麵臨輟學,實屬可惜。”
看著這些文字,林晚秋的心中泛起一陣酸楚。她想起了自己重生之初的艱難歲月,想起了沈念安小時候瘦弱膽小的模樣,更想起了那些在貧困中掙紮卻依舊渴望知識的孩子。如果不是因為啟用了空間,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奮鬥,她和念安或許也會在貧困中苦苦掙紮。如今,她有能力了,自然要儘己所能,幫助這些孩子擺脫貧困的枷鎖,讓他們能夠安心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張,把這些材料分下去,讓基金管理小組的成員們仔細審核,務必核實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確保資助名額給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林晚秋抬起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另外,聯係當地的教育部門,我想親自去一趟西南山區,實地考察一下那裡的教學條件和孩子們的生活情況。”
“林總,您還要親自去啊?”小張有些驚訝,“西南山區路途遙遠,路況也不好,而且您最近已經夠忙了,食品坊的新品研發和海外市場拓展都離不開您。”
林晚秋笑了笑,眼中滿是執著:“再忙,這件事也不能耽誤。助學基金是孩子們的希望,我必須親自去看看,才能放心。隻有瞭解了他們的真實需求,我們的資助才能更有針對性,才能真正幫到他們。”
小張深知林晚秋的性格,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堅持到底。他點了點頭:“好的,林總,我這就去安排。我會聯係當地的向導,提前規劃好路線,確保您的出行安全。”
沈廷舟推門而入時,正好聽到兩人的對話。他剛從外地考察回來,身上還帶著淡淡的風塵氣息,穿著一身深灰色的西裝,身姿挺拔,眼神深邃。這兩年,他不僅要打理食品坊的業務,還要協助林晚秋管理助學基金,同時,當年任務的遺留問題也逐漸有了眉目,他時常需要外出處理相關事務,卻始終把林晚秋和家人放在首位,儘量平衡好工作與生活。
“要去西南山區?”沈廷舟走到林晚秋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微涼,眼中滿是疼惜,“那裡條件艱苦,路途顛簸,你身體能吃得消嗎?不如我替你去?”
林晚秋抬頭看向他,眼中滿是暖意:“我沒事,你放心吧。你最近也夠忙的,又是食品坊的事,又是你那邊的事,還是我去比較好。再說,我也想親自去看看孩子們,和他們聊聊天,瞭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這兩年,基金資助的孩子已經從最初的二十幾個增加到了一百多個,覆蓋了五個省份的十幾個貧困縣。但我總覺得做得還不夠,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幫助。這次去西南山區,我想不僅要擴大資助範圍,還要和當地的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捐贈一批圖書和教學裝置,改善他們的教學條件。”
沈廷舟看著她眼中閃爍的光芒,心中滿是敬佩與支援。他知道,這個女人心中不僅有小家,更有大家,她的善良與格局,一直都讓他深深折服。“好,我支援你。”沈廷舟握緊她的手,語氣堅定地說道,“我會安排好公司的事情,陪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真的嗎?”林晚秋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是你那邊的事情……”
“沒事,都安排好了。”沈廷舟笑了笑,“和你一起去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幾天後,林晚秋和沈廷舟帶著基金管理小組的成員,踏上了前往西南山區的旅程。他們乘坐火車轉汽車,再換乘當地的三輪車,一路顛簸,終於抵達了目的地——西南山區的清溪鎮。
車子駛進清溪鎮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感到震撼。這裡群山環繞,山路崎嶇,泥濘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屋頂覆蓋著茅草,有些房屋甚至已經傾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鎮中心的小學更是簡陋得令人心疼,幾間破舊的土房便是教室,窗戶沒有玻璃,隻用塑料布遮著,寒風一吹便呼呼作響;教室裡的桌椅都是破舊不堪的,桌麵坑坑窪窪,椅子搖搖晃晃;黑板是用墨汁刷過的木板,字跡模糊不清。
孩子們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背著破舊的書包,光著腳丫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卻個個臉上都帶著純真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看到林晚秋一行人,孩子們好奇地圍了過來,睜著大大的眼睛,怯生生地看著他們,卻沒有絲毫的惡意。
林晚秋的心中一陣刺痛,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在現代的幸福生活,想起了沈念安寬敞明亮的書房,淚水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她走上前,溫柔地摸了摸一個小女孩的頭,輕聲問道:“小朋友,你們喜歡讀書嗎?”
小女孩用力點了點頭,聲音清脆卻帶著幾分羞澀:“喜歡!我們想讀書,想考大學,想走出大山!”
簡單的一句話,卻像重錘一樣敲在每個人的心上。林晚秋強忍著淚水,笑著說道:“好孩子,以後姐姐會幫助你們,讓你們安心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清溪鎮中心小學的校長和當地教育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林晚秋和沈廷舟參觀了學校的各個角落,詳細瞭解了學校的教學情況和孩子們的生活狀況。校長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已經在這裡執教三十多年了,他握著林晚秋的手,激動地說道:“林女士,沈先生,太感謝你們了!我們這裡條件艱苦,很多孩子都因為家裡窮,不得不放棄學業。你們的助學基金,真是給這些孩子帶來了希望啊!”
林晚秋看著校長眼中的淚光,心中滿是感動:“校長,您辛苦了。教書育人是偉大的事業,我們隻是做了我們該做的。接下來,我們會給學校捐贈一批圖書、桌椅和教學裝置,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同時,我們會擴大資助範圍,讓清溪鎮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都能得到資助,不用擔心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
沈廷舟補充道:“我們還計劃在這裡建設一所希望小學,讓孩子們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後續,我們會安排專業的施工隊伍過來,儘快啟動建設。”
校長和老師們聽了,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道謝。孩子們也歡呼雀躍起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那笑容純真而美好,如同山間的野花,在逆境中綻放出頑強的生命力。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秋和沈廷舟走訪了十幾戶貧困學生家庭。每到一戶,眼前的景象都讓他們心痛不已。蘇曉燕的家住在半山腰的一間土坯房裡,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隻有一張破舊的木板床和一張小小的桌子。她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沒有勞動能力,家裡的重擔全壓在年僅十二歲的蘇曉燕身上。但即使如此,蘇曉燕依舊沒有放棄學習,每天放學回家,做完家務後,就借著昏暗的煤油燈看書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爺爺奶奶,姐姐,哥哥,你們快坐。”蘇曉燕懂事地給他們倒了水,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她的小手因為長期做家務而變得粗糙,卻依舊緊緊握著一本已經翻得卷邊的課本。
林晚秋看著眼前這個懂事的女孩,心中滿是心疼與敬佩。她從包裡拿出一些營養品和學習用品,遞給蘇曉燕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這些東西你們收下,給孩子補補身體。以後曉燕的學費和生活費,我們都會負責,讓她安心讀書,不用再擔心家裡的事情。”
蘇曉燕的奶奶拉著林晚秋的手,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謝謝你,好心人!謝謝你給了曉燕希望!我們曉燕是個好孩子,她要是能一直讀書,將來一定能有出息!”
蘇曉燕也紅了眼眶,哽咽著說道:“姐姐,謝謝你!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報答你,報答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林晚秋摸了摸她的頭,溫柔地說道:“不用謝,孩子。好好學習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以後有什麼困難,隨時跟我們說,我們會一直支援你。”
在走訪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場景還有很多。有失去父親、母親重病纏身卻依舊樂觀開朗的男孩,有跟著姑姑生活、把對知識的渴望藏在心底的女孩,他們都有著不屈的靈魂和對未來的憧憬。林晚秋和沈廷舟一一記下他們的情況,承諾會給予他們長期的資助,讓他們能夠安心完成學業。
這段時間,林晚秋和沈廷舟每天都早出晚歸,翻山越嶺走訪貧困學生家庭,雖然身體疲憊,心中卻充滿了溫暖與滿足。他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希望,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情的價值。沈廷舟看著林晚秋為孩子們奔波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驕傲。他知道,這個女人不僅有著出色的商業頭腦,更有著一顆善良溫暖的心,她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越來越多的人,也讓“自然臻味”的品牌不僅僅是一個食品品牌,更成為了一個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的象征。
回到紅旗生產大隊後,林晚秋立刻組織基金管理小組召開會議,根據在西南山區的考察情況,調整了資助方案。他們將清溪鎮及周邊地區的五十多名貧困學生納入資助範圍,為他們提供學費、生活費、學習資料等全方位的資助;同時,啟動了希望小學的建設專案,聘請了專業的設計團隊和施工隊伍,確保希望小學的建設質量;此外,他們還聯合省城的一些愛心企業,為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了大量的圖書、電腦、實驗器材等,改善當地的教學條件。
訊息傳開後,社會各界紛紛響應。很多愛心人士和企業主動聯係林晚秋,希望能為助學基金捐款捐物;食品坊的員工們也再次慷慨解囊,有的捐出了自己的獎金,有的捐出了家裡的圖書和學習用品;沈念安在北京大學得知訊息後,也組織同學們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捐贈了大量的書籍和衣物,還利用假期時間,前往西南山區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自然臻味”專項助學基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資助的貧困生群體也不斷擴大,從最初的二十幾個增加到了兩百多個,覆蓋了八個省份的二十多個貧困縣。基金的運作也越來越規範,管理小組建立了完善的資助物件篩選機製、資金管理機製和跟蹤反饋機製,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到實處,每一個受資助的孩子都能得到真正的幫助。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助學基金的情況,林晚秋還定期在食品坊的官網和當地的媒體上公佈基金的收支情況和資助成果,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她還組織了“愛心助學”公益活動,邀請受資助的學生代表和捐贈者代表參加,讓大家麵對麵交流,分享孩子們的學習成果和成長經曆。
在一次“愛心助學”公益活動上,蘇曉燕作為受資助學生代表發言。她穿著嶄新的衣服,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光芒。“兩年前,我因為家庭貧困,差點就輟學了。是‘自然臻味’專項助學基金給了我繼續讀書的機會,是林阿姨和沈叔叔給了我希望。這兩年,我努力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第一。我希望將來能考上師範大學,回到山區當一名老師,像我的校長一樣,教書育人,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她的發言真摯而感人,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林晚秋看著台上自信開朗的蘇曉燕,心中滿是欣慰。這兩年,她看著蘇曉燕從一個靦腆內向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少女,看著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因為助學基金而改變命運,她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沈廷舟坐在林晚秋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低聲說道:“晚秋,你看,這些孩子都在慢慢成長,你的愛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林晚秋轉頭看向他,眼中滿是溫柔:“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是你一直支援我,是員工們一直擁護我,是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一直幫助我,纔有了助學基金今天的規模。”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我一直覺得,一個企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承擔社會責任。‘自然臻味’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愛。現在,我們有能力了,就應該回饋社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隻有這樣,企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沈廷舟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這些年,他親眼見證了林晚秋的成長與蛻變,從一個隻想護住小家的母親,到一個帶領鄉親致富的企業家,再到一個心懷大愛、回饋社會的公益人,她的格局越來越大,境界越來越高。而他自己,也在林晚秋的影響下,更加註重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
就在助學基金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得到幫助的時候,沈廷舟當年執行保密任務的遺留問題也有了突破性進展。他收到了老戰友的訊息,當年出賣情報、導致任務失敗的內奸終於浮出水麵,目前藏匿在邊境地區,需要他親自前往協助抓捕。
接到訊息的那天晚上,沈廷舟坐在書房裡,眉頭微蹙,神色凝重。他知道,這次任務充滿了危險,邊境地區環境複雜,內奸狡猾狠毒,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陷險境。但他更清楚,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查清真相、抓捕內奸是他的責任,他不能退縮。
林晚秋端著一杯熱茶走進書房,看到沈廷舟凝重的神情,心中咯噔一下。她放下茶杯,輕聲問道:“廷舟,怎麼了?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沈廷舟抬起頭,看著林晚秋擔憂的眼神,心中滿是不捨與愧疚。他握住她的手,語氣沉重地說道:“晚秋,當年我執行任務的內奸找到了,現在在邊境,需要我過去協助抓捕。”
林晚秋的心中一緊,臉上露出了擔憂的神色。她知道,邊境地區危險重重,內奸更是心狠手辣,她實在不放心沈廷舟去冒險。“廷舟,能不能不去?太危險了。”
沈廷舟搖了搖頭,眼神堅定:“不行,晚秋。這不僅是為了完成當年未完成的任務,更是為了給犧牲的戰友們一個交代。我必須去。”
他看著林晚秋眼中的擔憂,心中滿是疼惜:“你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一定會平安回來的。食品坊的事情,還有助學基金的事情,就辛苦你多費心了。”
林晚秋知道,沈廷舟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不會輕易改變。她強忍著心中的擔憂,點了點頭:“好,我支援你。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我和孩子們都在家裡等你回來。”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會把食品坊和助學基金的事情打理好,讓你沒有後顧之憂。你放心去吧。”
沈廷舟緊緊抱住林晚秋,心中滿是感激與不捨。他知道,自己這一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林晚秋和家人。但他彆無選擇,隻能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去完成這場遲來的“戰鬥”。
出發前,沈廷舟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大學,看望了沈念安。他看著已經長成挺拔青年的兒子,心中滿是驕傲。“念安,爸爸要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你在學校要好好讀書,照顧好自己,多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放心。”
沈念安看著父親凝重的神情,心中雖然擔憂,卻還是點了點頭:“爸爸,你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習,也會經常給媽媽打電話。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