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221章 食品坊遭遇原材料漲價危機,晚秋拓展供應鏈
春末的風裹挾著麥田的清香,漫過紅旗生產大隊的田埂,卻吹不散林晚秋心頭驟然聚攏的陰霾。她剛從村小學的翻新規劃現場回來,藏青色的西裝套裙上還沾著些許塵土,鬢角的碎發被汗水濡濕,貼在光潔的額角。可此刻,那張素來帶著從容笑意的臉龐,卻被一層凝重籠罩,方纔與村乾部討論校舍改造時的熱忱,儘數被老張帶來的噩耗澆滅。
“林總,您可得拿個主意啊!”老張的聲音帶著難掩的焦灼,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手裡緊緊攥著一張皺巴巴的通知單,指節都泛了白,“方纔李老闆親自打了電話,說從下月起,麵粉、雜糧的價格統統一漲就是三成,還說今年雨水不均,糧食收成怕是要受影響,後續供貨量也隻能‘儘力保障’——這‘儘力’二字,聽著就懸啊!”
林晚秋接過通知單,指尖觸及紙麵的涼意,恰如心頭蔓延的寒意。紙上的字跡潦草卻刺眼,那“漲價30%”的字樣,像一根尖銳的刺,紮得她心口發緊。她緩緩走到食品坊的原料倉庫門口,推開沉重的木門,一股混合著麥香、雜糧清香的氣息撲麵而來。倉庫裡,整齊碼放的麵粉袋、雜糧筐占據了大半空間,可林晚秋清楚,按照食品坊如今的產能,這些庫存頂多支撐一個月。
“自然臻味”食品坊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到如今能供應周邊三個地市、帶動村裡上百戶農戶增收的龍頭企業,靠的就是穩定的品質和親民的價格。這些年,她始終堅持從本地農戶和合作社采購原材料,一來是為了保證食材新鮮,二來也是想讓鄉親們的農產品能賣個好價錢。可現在,原材料突然漲價,而且漲幅如此之大,這無疑是釜底抽薪。
她抬手摩挲著倉庫裡堆疊的麵粉袋,指尖感受到粗糙的布袋紋理,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鄉親們豐收時的笑臉。那些種植小麥、雜糧的農戶,每年就指著賣給食品坊的這些農產品補貼家用,供孩子上學、給老人看病。如果食品坊因為原材料漲價而壓縮采購量,或者提高產品售價導致銷量下滑,最終受影響的,還是這些淳樸的鄉親。
“怎麼會突然漲價這麼多?”林晚秋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她轉過身,目光落在老張焦慮的臉上,“李老闆那邊有沒有說具體原因?是單純的市場波動,還是有其他隱情?”
老張歎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我追問了幾句,他隻含糊其辭地說今年北方旱情嚴重,糧食減產,收購價漲了,他們也是沒辦法。可我總覺得不對勁,咱們周邊幾個縣的糧食收成雖然不如去年,但也沒到減產三成的地步啊!而且,不止李老闆一家,剛才我聯係了另外兩家備用供應商,他們也說要漲價,隻是漲幅沒這麼大,但都提到了供貨緊張。”
沈廷舟不知何時也來到了倉庫門口,他剛去村衛生室檢視裝置添置的進度,聽聞訊息便立刻趕了過來。他一身深灰色的休閒裝,身姿挺拔如鬆,臉上帶著慣有的沉穩。看到林晚秋緊鎖的眉頭,他快步走上前,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彆急,事出反常必有妖。先把情況摸清,再想對策。”
林晚秋抬眸看向他,沈廷舟的眼神深邃而堅定,彷彿蘊藏著無窮的力量,讓她慌亂的心緒漸漸平複了些許。她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你說得對,不能亂了陣腳。老張,你再去核實一下週邊幾個縣的糧食收購價,看看是不是真的普遍上漲了。另外,聯係一下咱們合作的幾家合作社,問問他們的糧食庫存和銷售情況,有沒有遇到收購商壓價或者囤貨的情況。”
“好,我這就去!”老張應聲而去,腳步匆匆,彷彿身後有追兵。
倉庫裡隻剩下林晚秋和沈廷舟兩人,空氣中彌漫著沉默的凝重。陽光透過倉庫的氣窗斜射進來,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塵埃在光柱中飛舞,更添了幾分焦灼的氛圍。
“廷舟,你說這背後會不會有人故意搞鬼?”林晚秋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慮,“李老闆跟咱們合作了三年,一直都很爽快,從來沒有這樣突然漲價、含糊其辭的情況。而且幾家供應商同時提價,未免太過巧合了。”
沈廷舟走到她身邊,目光掃過倉庫裡的原料堆,若有所思地說道:“不排除這種可能。‘自然臻味’現在名氣越來越大,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或許是有人想通過抬高原材料價格,擠壓我們的利潤空間,甚至把我們擠出市場。”
他頓了頓,轉頭看向林晚秋,眼神溫柔卻堅定:“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我們經曆過的風浪不少,這次也一定能扛過去。原材料漲價,無非是兩條路,要麼找到更穩定、價格更合理的供應商,要麼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調整產品結構,推出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對衝原材料漲價的影響。”
林晚秋沉默著,沈廷舟說的這些,她也想到了。可談何容易?尋找新的供應商需要時間,而且質量和供貨穩定性都無法保證;降低生產成本,食品坊的生產流程已經優化到極致,短期內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調整產品結構,研發新產品也需要週期,遠水救不了近火。
她走到倉庫外,望著遠處連綿的麥田。此時正是小麥灌漿的關鍵時期,綠油油的麥浪在風中起伏,像一片無邊無際的綠海。可這片看似豐收的景象,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漲價風波,蒙上了一層陰影。她想起自己重生之初,帶著念安在貧困中掙紮,靠著空間裡的物資和自己的手藝艱難求生;想起為了擺脫極品婆家的磋磨,毅然決然分家單過;想起創辦食品坊時,麵對資金短缺、技術不足、銷路不暢等種種困難,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我不能讓食品坊垮掉,更不能讓鄉親們的希望落空。”林晚秋握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帶來一陣輕微的刺痛,卻也讓她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無論付出多大代價,我都要保住這條供應鏈,保住大家的生計。”
沈廷舟看著她決絕的側臉,心中既有心疼,又有驕傲。這個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女人,身上始終有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他輕輕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溫暖而有力:“我陪你一起。你想做什麼,我都支援你。我們可以分頭行動,你留在家裡穩住食品坊的生產和現有客戶,我去周邊的地市跑一跑,尋找新的供應商。”
林晚秋轉頭看向他,眼中泛起一絲暖意。這些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沈廷舟始終是她最堅實的後盾。有他在身邊,她就有了底氣。“好,那我們分工合作。你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她叮囑道,語氣中滿是關切。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秋和沈廷舟分頭行動,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供應鏈保衛戰,悄然打響。
林晚秋留在食品坊,一方麵嚴格把控生產質量,確保現有產品的品質不打折扣;另一方麵,她召集了食品坊的核心管理團隊,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會議室內,氣氛嚴肅,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
“林總,要不我們也適當提高產品價格吧?”負責銷售的小王試探著說道,“現在原材料漲價這麼多,我們要是不漲價,利潤根本撐不住。而且,咱們的產品口碑好,消費者應該能理解。”
“不行。”林晚秋果斷搖頭,“‘自然臻味’能有今天的口碑,靠的就是價效比。一旦漲價,很可能會失去一部分老客戶,而且也違背了我們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初衷。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漲價。”
“那怎麼辦?原材料價格漲了,成本上去了,不漲價就意味著虧損啊!”小王急道。
林晚秋沉吟片刻,說道:“我們可以優化產品包裝,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調整生產計劃,適當增加一些高毛利產品的產量,減少低毛利產品的生產。同時,加強庫存管理,避免原料和成品積壓,提高資金周轉率。”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我們可以跟下遊經銷商溝通,爭取延長付款週期,緩解資金壓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儘快找到新的供應商,打破現在的價格壟斷。”
會議結束後,林晚秋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村裡的合作社,與合作社的負責人和農戶代表們座談。得知原材料漲價的訊息,農戶們也都憂心忡忡。
“晚秋,這可怎麼辦啊?要是食品坊不收我們的糧食,或者壓價收購,我們今年的日子可就難了!”一位種植小麥的老農握著林晚秋的手,滿臉焦慮地說道。
林晚秋看著老農布滿老繭的手,心中一陣酸楚。她鄭重地說道:“各位鄉親,大家放心,‘自然臻味’永遠不會拋棄大家。不管原材料市場怎麼變,我們都會優先收購大家的農產品,而且收購價隻會比市場價高,不會比市場價低。”
“真的嗎?”老農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當然是真的。”林晚秋點頭,語氣堅定,“我們是利益共同體,食品坊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支援,大家的收入也跟食品坊的命運緊密相連。困難隻是暫時的,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渡過難關。”
她的話像一顆定心丸,讓在場的農戶們都鬆了一口氣。一位農戶代表說道:“晚秋,你這麼說我們就放心了。以後我們一定多種好糧,保證給食品坊提供最好的原材料!”
安撫好農戶們的情緒,林晚秋又馬不停蹄地趕回食品坊,處理堆積如山的事務。她白天忙著協調生產、溝通客戶、對接合作社,晚上則熬夜覈算成本、分析市場資料,常常忙到後半夜。沈廷舟不在身邊,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她沒有絲毫怨言,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一定要保住食品坊,保住鄉親們的希望。
而另一邊,沈廷舟則踏上了尋找新供應商的征程。他驅車前往周邊的五個地市,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糧食收購站、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種植基地。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常常一天隻吃兩頓飯,有時為了趕路程,甚至通宵開車。
可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他發現,不少糧食收購商確實都在漲價,而且很多收購站都存在囤貨惜售的情況。更讓他起疑的是,有幾家原本願意合作的供應商,在得知他是“自然臻味”的負責人後,都紛紛婉拒了合作,態度曖昧,似乎有所忌憚。
沈廷舟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一定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操控。他沒有氣餒,而是改變策略,不再找大型收購商,轉而深入農村,直接與種植大戶和小型合作社對接。
在鄰市的一個偏遠鄉村,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老周的種植大戶。老周種植了兩百多畝小麥和雜糧,今年收成不錯,可因為當地的收購商壓價,他正愁著糧食賣不出去。得知沈廷舟的來意後,老週一開始還有些猶豫,畢竟“自然臻味”雖然名氣大,但他對合作的穩定性還有些擔心。
沈廷舟耐心地向他介紹了食品坊的發展情況、采購需求和合作模式,承諾給出合理的收購價,並且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保證按時付款。老周被沈廷舟的誠意打動,又聽聞“自然臻味”一直致力於帶動農戶增收,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
“沈先生,說實話,我也聽說了最近糧食市場的亂象,那些收購商聯手壓價,我們農戶苦不堪言。”老周歎了口氣,“你們食品坊願意給出合理的價格,還能簽訂長期合同,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我願意跟你們合作!”
就這樣,沈廷舟成功與老周簽訂了供貨合同,解決了一部分原材料的供應問題。可這還遠遠不夠,老周的產能隻能滿足食品坊三分之一的需求。沈廷舟沒有停留,又繼續前往下一個鄉村。
途中,他遇到了暴雨,山路泥濘難行,車子不小心陷入了泥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手機也沒有訊號。沈廷舟沒有慌亂,他下車檢視情況,挽起袖子,徒手推車。雨水打濕了他的衣服,泥漿沾滿了他的褲腿,可他絲毫不在意,一心隻想儘快擺脫困境,繼續尋找供應商。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他終於把車子推出了泥潭。此時的他,渾身濕透,狼狽不堪,可他隻是簡單地擦拭了一下,便又驅車前行。他知道,時間不等人,食品坊的庫存越來越少,他必須儘快找到足夠的供應商。
幾天後,沈廷舟終於回來了。他風塵仆仆,眼底布滿了血絲,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整個人瘦了一圈,可眼神卻依舊堅定。他一見到林晚秋,便從包裡拿出一疊厚厚的合同,臉上露出了疲憊卻欣慰的笑容:“晚秋,有收獲了。我跟三個地市的八家種植大戶和合作社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他們的產能加起來,足夠滿足食品坊的需求,而且價格比李老闆他們低了五個百分點。”
林晚秋看著沈廷舟疲憊的模樣,心中一陣心疼。她走上前,伸手替他拂去肩上的塵土,眼眶微微泛紅:“辛苦你了,廷舟。你一定累壞了吧?”
“不累,能解決問題就好。”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依舊溫暖有力,“不過,我也打探到了一些訊息。這次原材料漲價,確實是有人在背後操控。咱們市的幾家大型糧食收購商聯手囤貨,抬高了本地的糧食價格,還威脅其他小型收購商和種植戶,不準他們以低價給我們供貨。李老闆他們也是迫於壓力,纔不得不漲價。”
“果然是這樣。”林晚秋眼中閃過一絲冷冽,“這些人為了利益,竟然不惜損害農戶和企業的利益,實在太過分了!”
“他們以為這樣就能把我們逼垮,可他們低估了我們的決心和能力。”沈廷舟的語氣帶著一絲不屑,“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穩定的供應商,他們的陰謀也就破產了。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這些人很可能還會使出其他手段。”
林晚秋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盤算:“我們不能一直被動應對。這次雖然找到了新的供應商,但供應鏈還是依賴外部,難免會受到市場波動和人為操控的影響。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實現食材的自給自足。”
她抬頭看向遠處的田野,目光堅定而長遠:“廷舟,我想好了。我們在郊區租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專門種植食品坊需要的小麥、雜糧、蔬菜等原材料。這樣一來,不僅能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還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能帶動更多鄉親們就業增收。”
沈廷舟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這個想法好!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確實是長遠之計。這樣我們就能擺脫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掌握供應鏈的主動權。而且,郊區的土地資源豐富,租金也相對便宜,適合大規模種植。”
“是啊。”林晚秋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我已經打聽了,郊區有一片廢棄的鹽堿地,麵積有上千畝,雖然現在不能直接種植,但隻要加以改良,就能變成肥沃的良田。我們可以承包下來,進行土壤改良,然後建立標準化的種植基地,采用綠色種植技術,保證食材的品質。”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食品坊的屋頂上,也灑在林晚秋和沈廷舟的身上,給他們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原材料漲價的危機,在兩人的攜手努力下,暫時得到了緩解。而建立種植基地、實現食材自給自足的想法,如同一顆希望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林晚秋知道,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土壤改良需要資金、技術和時間,種植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她並不畏懼,經曆了這麼多風雨,她早已不是那個初入六零年代、茫然無措的小女人。她有沈廷舟的支援,有鄉親們的信任,有自己的堅韌和智慧,她相信,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讓“自然臻味”食品坊走得更穩、更遠,讓紅旗生產大隊的鄉親們過上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