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222章 在郊區建立種植基地,實現食材自給自足
暮春的餘暉為紅旗生產大隊鍍上一層暖金,食品坊的煙囪裡嫋嫋升起的炊煙,與田間麥浪的清香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可林晚秋的腳步並未停歇,沈廷舟帶回的八份供貨合同雖解了燃眉之急,但那片沉睡在郊區的鹽堿地,早已在她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亟待開墾的希望之地。
“廷舟,明日我們便去實地看看那片鹽堿地吧。”晚飯後,林晚秋將洗淨的碗筷歸置整齊,指尖劃過窗台上擺放的一盆翠綠的薄荷,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早一日動手,便能早一日讓土地煥發生機。”
沈廷舟正幫著念安檢查算術作業,聞言抬頭,眼中映著煤油燈跳躍的火光,溫和而堅定:“好。我已經跟公社那邊打了招呼,他們同意我們先去考察,隻要技術可行,承包手續很快就能辦下來。”他放下手中的筆,走到林晚秋身邊,輕輕攬住她的肩膀,“隻是改良鹽堿地不是易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了?”
林晚秋轉頭看向他,嘴角揚起一抹篤定的笑容,眼底閃爍著不服輸的光芒:“自打重生來到這個年代,哪一步不是在吃苦中闖出來的?當初帶著念安分家,一窮二白;創辦食品坊,缺資金、缺技術、缺銷路,不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鹽堿地雖難改,但隻要我們找對方法,總有讓它變良田的一天。”她頓了頓,伸手撫上沈廷舟略帶疲憊的臉頰,“倒是你,跑了這麼多地方,還沒好好休息幾天,又要陪我去折騰了。”
“能陪你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怎麼算折騰?”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熨帖著她的肌膚,“你想帶領鄉親們致富,想讓食品坊根基穩固,我便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一旁的沈念安仰著小臉,圓圓的眼睛裡滿是好奇:“娘,什麼是鹽堿地呀?是不是長不出莊稼的地?”他已經長成了十歲的少年,身形挺拔,眉眼間既有林晚秋的靈動,又有沈廷舟的沉穩,此刻捧著算術本,小大人似的問道。
林晚秋蹲下身子,揉了揉兒子柔軟的頭發,耐心解釋道:“是啊,鹽堿地就是土壤裡鹽分太多,莊稼很難生長。但娘和你爹想試試,把它變成能種小麥、種雜糧、種蔬菜的好地,以後食品坊就能用上咱們自己種的食材了。”
“那我也要去幫忙!”沈念安立刻舉起小手,臉上滿是期待,“我可以幫著澆水、拔草,還能給你們送午飯!”
看著兒子雀躍的模樣,林晚秋心中湧起一陣暖流。這個曾經瘦弱膽小的孩子,如今已經長成了懂事貼心的小男子漢,成為了她心中最柔軟的牽掛。而一旁的沈念溪,正坐在小板凳上擺弄著一根紅頭繩,聞言也奶聲奶氣地附和:“姐姐也去!姐姐幫娘看花!”
念溪今年剛滿六歲,粉雕玉琢的模樣,一雙大眼睛像清澈的溪流,格外惹人喜愛。林晚秋笑著點點頭,將兩個孩子擁入懷中:“好,等種植基地建起來了,娘帶你們一起去看莊稼發芽、開花、結果。”
次日天剛矇矇亮,東方泛起魚肚白,林晚秋便和沈廷舟收拾妥當,帶著乾糧和水壺,騎著自行車往郊區趕去。春風拂麵,帶著泥土的芬芳,道路兩旁的楊柳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在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為他們送行。
騎行約一個時辰,一片廣袤的土地便映入眼簾。遠遠望去,那片鹽堿地呈現出一片灰白之色,與周邊翠綠的田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彷彿一塊被遺忘的貧瘠之地。走近了才發現,地麵上凝結著一層白色的鹽霜,腳踩上去堅硬無比,偶爾能看到幾株枯黃的野草,在風中瑟縮著,顯得格外淒涼。
林晚秋蹲下身,伸手抓起一把土壤,指尖傳來粗糙乾澀的觸感,土壤中夾雜著細小的鹽粒,鬆手時,大部分土壤都順著指縫滑落,隻留下一層白色的鹽漬。她眉頭微蹙,心中暗自思忖:這鹽堿化的程度比預想的還要嚴重,想要改良,確實需要下一番苦功。
“這土地確實棘手。”沈廷舟站在她身邊,目光掃過這片千畝鹽堿地,語氣中帶著一絲凝重,“以前聽老人們說,這樣的地隻能靠刮鹽起堿、修築台田這些老法子,可效果都不太好。”
林晚秋沒有說話,而是閉上雙眼,集中意念進入了祖傳的玉佩空間。空間內依舊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現代倉庫裡物資充足,技能麵板上農業知識板塊熠熠生輝。她快速瀏覽著關於鹽堿地改良的資料,從水利措施到農業措施,從生物改良到化學改良,一幕幕畫麵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個方案逐漸清晰起來。
片刻後,林晚秋睜開雙眼,眼中已然沒了迷茫,取而代之的是胸有成竹的光芒:“廷舟,我有辦法了。”她站起身,指著這片鹽堿地,語速沉穩地說道,“鹽堿地改良不能隻靠一種方法,得采用綜合措施。我們可以先開挖排水渠,降低地下水位,把土壤裡的鹽分排出去;再修築台田,抬高種植層麵,避開鹽分聚集的區域;然後種植一些耐鹽堿的植物,比如苜蓿、甜高粱,用生物方法改良土壤;最後再輔以合適的肥料,調節土壤酸堿度,這樣循序漸進,不出三年,這片地就能變成良田。”
沈廷舟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你說的這些方法,可行嗎?”他雖然不懂農業技術,但他相信林晚秋的判斷,從創辦食品坊到帶領鄉親們種植經濟作物,林晚秋總能想出出人意料的好辦法。
“可行。”林晚秋重重點頭,語氣堅定,“我在一本古書中看到過類似的記載,再結合我們現在的條件稍作調整,一定能成功。而且空間裡有一些改良土壤的專用肥料配方,我們可以自己配製,既省錢又有效。”她頓了頓,望著這片沉寂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憧憬,“你看,這裡地勢平坦,麵積廣闊,正好可以建成標準化的種植基地。我們可以劃分出小麥區、雜糧區、蔬菜區,還能建一個育苗棚,培育優質的秧苗。等基地建成了,不僅能滿足食品坊的原材料需求,還能吸納村裡的閒散勞動力,讓鄉親們多一份收入。”
沈廷舟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彷彿已經看到了這片鹽堿地豐收的景象:金色的小麥隨風起伏,飽滿的雜糧掛滿枝頭,綠油油的蔬菜鮮嫩欲滴,鄉親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握緊林晚秋的手,語氣鄭重:“好,那就按你說的辦。我們分工合作,我負責聯係施工隊開挖排水渠、修築台田,你負責研究肥料配方、製定種植計劃。”
回到村裡,林晚秋和沈廷舟立刻召開了村民大會,宣佈了承包郊區鹽堿地、建立種植基地的計劃。訊息一出,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興奮,有人質疑,有人猶豫。
“晚秋啊,那片鹽堿地可是出了名的不毛之地,你們真能把它改成良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柺杖,滿臉擔憂地問道。
“是啊,林總,我們可聽說以前有人試過改良,最後都失敗了,還賠了不少錢呢!”一位中年漢子也附和道,眼中滿是疑慮。
林晚秋站在土台上,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村民,語氣誠懇而堅定:“各位鄉親,我知道大家心裡有顧慮。那片鹽堿地確實難改,但我已經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且我和廷舟會全身心投入,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她頓了頓,繼續說道,“種植基地建成後,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無論是開挖水渠、修築台田,還是播種、施肥、收割,都會優先雇傭村裡的鄉親,工錢絕對不會低於市場價。等基地盈利了,我們還會拿出一部分利潤分給大家,讓大家都能享受到種植基地帶來的好處。”
沈廷舟也補充道:“大家放心,承包土地的資金由我們來出,技術方麵由晚秋負責,大家隻需要出力氣,就能拿到實實在在的工錢。就算初期沒有盈利,我們也會按時給大家發工資,絕不拖欠。”
村民們聽著他們的承諾,議論聲漸漸小了下來。林晚秋這些年為村裡做的實事大家有目共睹,翻新村小學、創辦食品坊、帶動大家種植經濟作物,每一件都讓鄉親們受益匪淺。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放下了疑慮,紛紛表示願意支援他們的計劃。
“晚秋,我們相信你!你說怎麼乾,我們就怎麼乾!”
“是啊,跟著林總,我們準能過上好日子!”
“我願意去種植基地乾活,就算累點也沒關係!”
看著鄉親們信任的眼神,林晚秋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這份信任來之不易,她一定要把種植基地辦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接下來的日子裡,郊區的鹽堿地上熱鬨了起來。沈廷舟聯係的施工隊進駐了工地,挖掘機、推土機日夜不停地工作,轟鳴聲打破了鹽堿地的沉寂。村民們也紛紛加入進來,有的開挖排水渠,有的修築台田,有的平整土地,每個人都乾勁十足,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期盼。
林晚秋更是忙得腳不沾地。白天,她頂著烈日在工地上指導施工,檢視排水渠的坡度是否合理,台田的高度是否合適,土壤的改良是否到位;晚上,她回到家中,在煤油燈下研究肥料配方,根據空間裡的資料,結合當地的土壤情況,反複試驗,配製出適合鹽堿地的專用肥料。
沈廷舟心疼她太過勞累,總是勸她多休息:“晚秋,工地上有我盯著,你在家好好研究肥料配方就行,不用天天跑。”
林晚秋卻搖了搖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臉上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笑容:“不行,種植基地是我們共同的心血,我必須親自盯著才放心。而且隻有實地檢視,才能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調整改良方案。”她頓了頓,看著沈廷舟布滿血絲的眼睛,心中一陣心疼,“倒是你,也要注意身體,彆太累了。”
沈廷舟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寵溺:“我沒事,你不用擔心。隻要看到你為了目標努力的樣子,我就渾身是勁。”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林晚秋和沈廷舟的帶領下,在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種植基地的建設有條不紊地推進著。排水渠縱橫交錯,像一條條銀色的絲帶,將土壤中的鹽分源源不斷地排出去;台田整整齊齊,像一個個階梯,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耐鹽堿的苜蓿種子被撒播在土壤中,漸漸冒出了嫩綠的芽尖,為這片灰白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機。
可就在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一天中午,林晚秋正在育苗棚裡檢視秧苗的生長情況,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爭吵聲。她連忙走出育苗棚,隻見幾個陌生的漢子正和沈廷舟爭執不休,為首的正是之前聯合囤貨漲價的糧食收購商之一,王老闆。
“沈廷舟,你們這是在斷我們的財路!”王老闆雙手叉腰,臉色陰沉,語氣不善,“這片鹽堿地要是改成了良田,你們食品坊就再也不用從我們這裡采購原材料了,你讓我們怎麼活?”
“王老闆,買賣自願,我們隻是想實現食材自給自足,並沒有斷誰財路的意思。”沈廷舟麵色平靜,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而且當初是你們聯手漲價,想把我們擠出市場,現在我們找到自己的出路,你們又來橫加阻攔,未免太不講道理了吧?”
“講道理?在商言商,利益為先!”王老闆冷笑一聲,身後的幾個漢子也紛紛附和,擺出一副要動手的架勢,“我告訴你,這鹽堿地改良專案必須停下來,否則彆怪我們不客氣!”
林晚秋快步走到沈廷舟身邊,眼神冷冽地看著王老闆:“王老闆,種植基地是我們合法承包、合規建設的,受公社和大隊支援,你想阻攔,恐怕沒那麼容易。”她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警告,“當初你們聯手漲價,損害了農戶和我們的利益,我們沒追究你們的責任已經仁至義儘了。現在請你們立刻離開,不要影響我們施工,否則我們隻能報公安處理了。”
王老闆沒想到林晚秋如此強硬,一時有些愣住了。他原本以為林晚秋隻是個隻會做飯的女人,沒想到竟然如此有膽識、有魄力。看著周圍越來越多的村民圍了過來,眼神中滿是敵意,王老闆知道今天討不到好處,隻能放下一句狠話:“你們給我等著!這事沒完!”說完,便帶著手下悻悻地離開了。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沈廷舟輕輕拍了拍林晚秋的後背,低聲說道:“彆擔心,我會安排人加強巡邏,不會讓他們再來搗亂的。”
林晚秋點了點頭,心中卻絲毫不敢放鬆警惕。她知道,王老闆他們不會善罷甘休,以後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她並不畏懼,有沈廷舟在身邊,有鄉親們的支援,有自己的堅韌和智慧,她相信,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林晚秋和沈廷舟一邊應對著王老闆等人的暗中使絆,一邊加快了種植基地的建設進度。他們克服了資金短缺、技術難題、天氣變化等一係列困難,終於在秋收之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土壤改良工作。
當第一批小麥和雜糧的種子播撒到改良後的土壤中時,林晚秋站在田埂上,望著那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眼中滿是激動的淚水。沈廷舟從身後輕輕抱住她,在她耳邊低語:“晚秋,我們成功了第一步。”
林晚秋靠在他的懷裡,感受著他沉穩的心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這隻是第一步。以後我們還要把種植基地擴大,引進更多優質的作物品種,讓這片土地真正變成生金的寶地。”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曾經的鹽堿地已經煥發出勃勃生機,金色的小麥成熟了,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散發著誘人的麥香;雜糧地裡,高粱紅似火,玉米黃澄澄,一派豐收的景象;蔬菜大棚裡,黃瓜鮮嫩欲滴,西紅柿紅彤彤,青椒綠油油,讓人目不暇接。
村民們忙著收割、采摘,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位老農捧著飽滿的麥穗,激動地對林晚秋說道:“晚秋啊,真沒想到,這鹽堿地竟然能長出這麼好的莊稼!你真是我們的大功臣啊!”
“是啊,林總,要不是你,我們哪能有這麼好的收成,哪能拿到這麼高的工錢啊!”另一位村民也感慨道。
林晚秋看著這豐收的景象,聽著鄉親們的稱讚,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一年多的辛苦和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片土地的豐收,更是鄉親們希望的豐收,是食品坊穩固發展的基石。
沈廷舟走到她身邊,遞給她一瓶水,笑著說道:“晚秋,你看,我們做到了。現在食品坊的原材料終於可以自給自足了,再也不用擔心被彆人卡脖子了。”
林晚秋接過水,喝了一口,清涼的感覺傳遍全身。她轉頭看向沈廷舟,眼中滿是柔情:“這都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你,我也走不到今天。”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歡快的腳步聲,沈念安和沈念溪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念安手裡拿著一張獎狀,臉上滿是自豪:“娘,爹,我數學競賽拿了第一名!”
念溪則拉著林晚秋的衣角,仰著小臉,眼中滿是期待:“娘,學校要組建藝術團了,我想去報名參加!我想唱歌、跳舞!”
林晚秋看著兩個孩子,心中湧起一陣欣慰。念安越來越優秀,念溪也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她蹲下身子,揉了揉念溪柔軟的頭發,笑著說道:“好啊,我們念溪想參加藝術團,娘當然支援你!”
沈廷舟也笑著說道:“是啊,隻要你們喜歡,我們都支援。念溪有音樂天賦,說不定以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呢!”
念溪聽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蹦蹦跳跳地說道:“謝謝娘,謝謝爹!我一定會努力的,爭取成為藝術團的核心成員!”
看著女兒雀躍的身影,林晚秋和沈廷舟相視而笑。種植基地的成功,讓食品坊的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也讓這個小家的生活越來越美滿。而念溪對藝術團的嚮往,又為這個家庭增添了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