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流水不長東 > 第52章 秦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流水不長東 第52章 秦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她答應的乾脆,像窯口裡柴火燒的劈劈啪啪。

答應好一陣忽莫名其妙想起世間男女總講情投意合,書上又說日久生情,盈袖姐姐在王郡夫人宅子裡許久,怎沒生出點情意?

渟雲問:“那小郎君為什麼不娶盈袖姐姐呢,我看她好的很。”

“栗子來了。”嫲嫲一聲吆喝,兩個丫鬟抬著筐子往旁邊晾架。

“我來選我來選,我要大個的。”纖雲撒開腳丫子跑了去。

“你不去麼。”崔婉笑與渟雲道,誰也沒注意一旁站著的丹桂手中帕子都快攪破。

“嗯,我也去。”渟雲略作思索,轉而去追了纖雲。

玩哄不外乎這些事,衣食如果不用辛勞,那就成了個樂子。

早秋下來的板栗還不甚飽滿,小廝已摘乾淨尖刺硬殼,丫鬟又拿淡鹽水泡了二三時辰,捏在指尖輕輕一搓,栗子肉上那層苦衣便掉的乾淨。

再拿清水衝過,放在小甕裡,鉤子掛進火塘下層,片刻功夫就變得香軟熟糯。

渟雲再顧不上誰家嫁娶,跟著纖雲洗洗搓搓好一陣,各自撿了喜歡的手捧甕裝好,聞著柴火氣等熟嘻嘻哈哈到戌時末方打著哈欠要散。

火塘裡餘燼未熄,窯要程,平民僅年滿四十無子方可納妾,六品以下可一妻一妾,四品兩妾,二品往上不計數,卻也沒見誰家妻妾成群。

房中養著的床帷女,多以通房相稱,僥幸得寵有孕,方有可能拿到主君一紙妾書。

拿到亦算不得主家,《家範》有言,妾事女君,猶臣事君矣,無外乎是有了名分,兒孫戶籍清白可科舉入仕,添了些許指望。

崔婉親生三子皆已幾近成人,倒不甚擔憂庶子奪產亂綱,又兼謝簡聲名日盛,多半不會無故休妻下堂自損清譽。

後宅內婦有此境遇已是幸事,她向來明禮,深知婦為郎生,子為父跪,臣為君剖,乃是仁義眾德之本。

既是德行之至,何有怨言?甘之如飴爾。

反是旁邊乳母見她麵上似有傷感,閒話道:“雲娘子當真無個憂愁,到咱們府門快一年了,還能問出糊塗話來。

底下作活計的,怎配郎君,玩笑也不該胡謅,給人聽去寒磣。”

“嗯,她沒見過父母姻親,難能得知門戶事,咱們雲兒”崔婉解了衣裳係繩,纖雲多半也不懂得什麼叫門當戶對。

可她生下來便知人有高低,貴賤不同,潛移默化自成做派,誰說要將她與府中小廝配與一雙,定要招人好好打那渾人嘴巴。

這也要緊,今日渟雲在謝府裡問,高低當個隨口聽了,萬一哪天她去到彆家口不擇言,又是一場大禍事。

崔婉對那私塾罵師還十分後怕,趕緊叮囑乳母道:“你不說這一嘴,我倒不當個事了,明兒天亮了,交代底下尋些女兒書送到雲雲房裡去。

另跟伺候的婆子們也提點一聲,彆仗著娘子性情和順年紀小,成日逾越行徑混肴是非。”

乳母含笑稱是,崔婉頓口猶覺不足意,話既說到王家那頭,“也是梬姐姐九泉之下保佑,商戶名聲不好,卻能解得王家燃眉之急。”

盈袖往謝府送東西,必然是先往謝老夫人跟前走動過的,王家請帖未至,二人先知了大概。

算計女方嫁妝不光彩,王亨出此下策,顯是走到了山窮水儘,不過,丘家既為巨賈,當知生意先出方能進。

“亨哥兒就是沒成家,所以不擔事,好在郡夫人誥命在身,三代朝中有名。

希望那那丘家小女德性好些,明白夫榮妻貴這個理,多多勸誡亨哥兒,上進纔是正經。”崔婉絮叨將釵環卸下。

第二日開了窯,丫鬟婆子將炭材取出搗碎過篩後稍稍加了一點水揉製成粗胚後才遞給幾個娘子玩耍,這樣能避免碳粉嗆進口鼻裡。

渟雲依著盈袖所言,取了花油滴入炭胚和勻,又學著崔婉樣子鑄模晾曬勾色成畫收筐,成品和盈袖給的基本無差。

適逢雙喜臨門,宋雋叫女使傳了話,說今年水汛大好,淤泥深處反無垢,藕多的是。

隻要貢船往京中,妥妥的給渟雲送一籃來,不差那一節兩節的。

渟雲聽完此話狂喜,學著纖雲樣子拍了兩下巴掌,陳嫲嫲在一旁捂著胸口唸,“天爺,五百兩銀錢就買一籃藕呢。”

立秋已久,處暑都過了,白露連秋分,仲秋月圓正合良宵,王家的婚事遍傳盛京,日子就定在團月中秋佳節前夕。

為何不是當日?當日家家應節,哪還有人去喝喜酒呢?這急吼吼的兩家人,根本等不到盈袖說的“年底”。

但凡京中有些臉麵的人家,王亨皆遞了喜帖,那丘家更是在京郊置了宅子,陪嫁的藤箱隨仆婦先到,連著三四天纔算過完了城門。

丘家小女再來,伺候的丫鬟婆子又二三十人足足七八架馬車,家中長兄孃舅親自陪同送嫁。

這份榮光,京中嫁女也不外如此,原不打算上門相賀的,皆暗暗改了主意備置隨禮。

數著快到了日子,謝老夫人叫人傳來崔婉,叮囑道:“咱們與王家,不定將來如何,能抬舉就抬舉些。

再說,聖人也是人,人哪有不喜歡講情分的,旁的嘴上說勢力,依我講來,咱們不求高攀,但求彆讓犯事的拖下水。

那王亨吃喝玩樂多不過敗儘家財流落街頭,還能惹出牽連咱家禍事不成,你也讓郎君上個表書,莫虧了郡夫人恩典。

莫嫌我說的瑣碎,你如今是主母,我可不想再提下回了。”

謝簡身在禮部,主理就是儀祭宴貢,提議恩澤臣子,正在他的職責以內,於公於私,當仁不讓。

於是崔婉攜渟雲往王家赴宴時,吹吹打打新娘落了轎,撒過穀豆,跨過馬鞍,牽巾拜堂挑蓋頭,秉筆內人手持聖旨唸曰:

紹承鴻緒,撫育烝黎,惟風化之本,肇於人倫,念王氏兒郎,學秉義方,躬行篤淳,丘紳之女,毓質靈秀,柔則嘉順,

今星占吉兆,時協良辰,兩姓成好,喜結秦晉,特賜鎏金銀合巹杯一對,定窯白釉剔花鴛鴦枕一雙,賀夫妻一體,永結同心。

有知事的等了許久,並沒聽到那句“佈告中外,鹹使聞知”,內人尖利嗓子喊:“昭德元年八月十四,宣。”

一句之差,旨意截然不同,官家擬旨,起詔落詔皆有製式,半分不能差錯。

沒有那句話,意味著這封旨意僅為隨口作賀,並非官家聖意嘉許須得朝臣記錄在冊。

然丘家來人如何明白個中差距,隻憑此一樁斷定是良緣無疑,新人雙雙叩首在地,齊呼萬歲。

渟雲站在崔婉身後,被諸多大人擋住視線,僅聽得議論紛紛,丘家小女好個花容月貌傾國傾城。

又有人道“王家小郎也不差,麵如冠玉,目如郎星,難怪京中風流軼事件件有他名。”

難得今日王郡夫人狀態也好,神色奕奕和丘家孃舅一起端坐高位,接茶謝禮一點沒出亂子。

承過旨意後,王家門房散了新緞給賓客討彩,剩下的,便是禮官領著新人往房中金銀彩果撒帳求子求福,結發結繩藏枕交杯禮成。

來賀禮的娘子夫人紛紛追到內屋要哄新娘,崔婉拉了渟雲跟著到貼了大紅喜字窗下,看窗內一雙剪影手腕各執金盃。

窗外有人疑惑道:“怎麼我看那丘小娘子戴的發冠,好像在哪見過。”

“匠人手藝大同小異,東西相近的多了去了。”

“不對,我指定是在哪見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