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壟上煙火(種田) > 第21章 第 21 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壟上煙火(種田) 第21章 第 21 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河對岸、家門口的河坡、後院的菜園都種滿了各色瓜菜,還剩了不少幼苗,杏娘打算明天早起給麗姑媽送去。菜苗種的密了,長得矮小瘦弱不說,掛果時互相打架,結的果也是又少又小,還不如多留一點空隙長得更健壯。

自過完年,除開回孃家吃酒席,自家還沒正經買過肉開葷,小鯽魚雖說便宜易得,香辣下飯,天天吃也有些膩了,杏娘打算弄點新鮮吃食。

俗話說“清明螺,肥似鵝”,吃不起鵝,田螺還是能吃上的,就是要花費一番功夫,這對現在還算空閒的杏娘來說根本不叫事。

避開晌午稍微熾熱的太陽,下半晌時杏娘揣了敞口竹編簸箕提上水桶往河對岸走去。過了石橋是一條寬敞的土路,農忙時用牛趕著堆滿稻穀的板車走過,旁邊還能跟一個肩膀上挑兩捆稻穀的男人。

路旁邊就是一條水溝,連著家門口的河水,農田用水就從這條水溝流過,雨水多時放水,旱時取水。

來到水溝旁,杏娘彎下身子捲起褲腿,沿著坡下到水裡,握了簸箕兩邊鏟淺水處的泥巴。簸箕裝得半滿端出水麵,轉過身子朝深水處淘洗掉爛泥,最後框底剩了一層淺淺的田螺和樹枝等雜物。

挑揀出中等偏小的螺螄扔進桶,餘下的抖落溝裡。吃螺螄最妙的就是那個啜的過程,太大了不易入味,鹹香鮮辣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吃的不痛快;太小了不容易啜出螺肉,忙活半天,吸一嘴辣湯,越吸越上火。

隻有中等偏小個頭的螺螄吃起來口感最佳,也最易炒製。

杏娘沿著溝邊摸索著往前走,遇到水草多或者水流瘀滯轉彎的地方停留時間稍長,這種地方最易堆積螺螄,一掏一個準。

一條水溝摸完到轉彎的地方,杏娘直起腰噓一口氣,站著緩了一會兒,水桶裝了大半,夠吃兩頓了。

她淘洗乾淨簸箕,坐在草坡上清洗腿腳晾得半乾,穿上鞋襪提桶往家走。

路過叢五老爺家門口,被五奶奶喊住:“杏娘,早上看你在栽菜苗,你今年有沒有多的南瓜苗?”

“有的。”

“勻我兩根吧,”鄭氏坐在小板凳上削蘿卜皮,滿口抱怨,“今年也不知道走了什麼黴運,撒了一把種子下去,半根南瓜苗都沒冒出來,白浪費了那些種子。你五叔就好這一口,天熱了吃不到得埋怨死我。”

“沒問題。”杏娘脆聲應道,放下水桶歇一口氣,“今年的菜苗長得好,明兒早上挖了給您送來,您還要不要彆的?園子裡剩了不少。”

鄭氏擺手,“不要了,要多了也沒地栽,就差了南瓜苗。”

聽到聲音的叢孝走出家門,提起地上的水桶往家走。

“您先忙著,我回家做晚飯了。”杏娘與鄭氏道彆,跟上丈夫的腳步。

進了院子把螺螄倒進乾淨的木盆,再從井裡提一桶水倒進去,叢孝手上忙碌著,嘴裡也不忘說一頓:“怎麼出去摸螺螄也不叫我?我就在雜物房,一嗓子的事。”

杏娘滿不在乎,扯了繩上晾曬的布巾擦臉,“多大點事,我一個人就能應付,又不費事。”

“就中午一個時辰有點熱,早晚還是寒涼,水裡濕氣重,凍壞了腿腳不值當,婦道人家馬虎不得。”

杏娘求饒:“好了,好了,下次一定喊你。”

叢孝轉過身子不說話,滿臉嚴肅,雙眼直直盯著媳婦。

“真的,我發誓可以吧!”杏娘擡起手敷衍一下,把布巾搭上晾衣繩,快步進了灶房,“不跟你扯了,肚子快餓癟了,我去炒菜。”

叢孝彎起嘴角無奈地搖頭,這個媳婦什麼都好,就是玩性重,成婚這麼多年,還是個孩子脾氣。自個也不能時時在家看著她,行事越發的由著性子了。

他拿過小板凳坐下搓洗螺螄,用刷子刷螺殼表麵深綠色的茸毛。

……

送了鄭氏五根南瓜苗,杏娘把園子裡剩下的各色菜苗都挖了,連著根係周圍的土一起小心放進籃子往壟西頭麗姑媽家走去。

叢麗正在房裡做針線,聽見聲音忙招呼杏娘進去,“快坐下,我腿腳不便就不去迎你了。”

“您說的哪裡話。”杏娘放下籃子,就近坐在叢麗身旁的椅子上,“您的腳怎麼樣了?可好些了?這段日子一直瞎忙,也沒來看您。”

叢麗咬斷線頭,收拾好針線放進笸籮,聞言摸著左腳踝苦笑。

“人老了不中用,這隻腳崴了快三個月才能勉強下地,走路時間長了就一陣一陣的疼。什麼活都做不了,心裡乾著急。多虧了你送來的藥膏,要不然還有得磨,替我謝謝你爹,等什麼時候碰到他老人家了,我當麵好好道謝。”

她垂下眼簾,語氣裡滿是失落,“人生了病就是個累贅,誰還當你是個人呢,各家都是一攤子事,忙得很,你能來看我,是你有心了。”

“您啊,就是愛多想。”杏娘安撫地拍拍她的手,與叢麗的萎靡不同,她的聲音充滿活力,讓人聽了心裡就歡喜,“傷筋動骨一百天可不是說著玩的,您就是心裡急得跟熱油鍋著了火似得也沒用啊,那骨頭縫是一天長一丁點,長滿一百天。”

像是想起了什麼,她樂不可支,“至於我爹,他老人家日子過得才叫舒坦呢,要我說您就該跟他學,我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跟你娘吃飽,全家不餓。”

越想越好笑,彆人還沒如何,她自個倒樂嗬地前仰後合了,就這豁達的性子,說她不是李老爺子的親閨女都沒人信。

被她這麼一鬨騰,叢麗的心情不自覺明朗起來,嘴角含著輕鬆的笑意,“李老爺子是神仙轉世,積夠了福報還要回去當神仙的,咱們都是沾了他老人家的光。”

杏娘擺手,指著地上的籃子,“今年瓜菜出苗好,菜園多了一些苗子,我想著您腿腳不便就提過來了,看看能不能用上。”

叢麗又是一通道謝:“勞煩你了,用得著,用得著,我這正著急呢,你張姐夫就不是個乾細致活計的性子,撒下去的種子出的苗稀稀拉拉。一場雨下來死了一大半,愁得我嘴角都要冒泡了,春天不種菜,今年的菜可怎麼夠吃。”

她皺著眉頭數落完,想起自家男人做的事,果斷下定決心,“這回可不能讓他再糟蹋了,還是讓小玉栽吧。”

“哈哈!”被她嫌棄的樣子逗樂,杏娘又笑得合不攏嘴,“張姐夫那麼好的人聽到您這麼說他,可要傷心了。”

等緩了一會笑意,杏娘輕聲勸解叢麗:“小玉是個好孩子,您也彆太過苛待她,她一個小小孩童快比我都忙了,彆累壞了身子。”

“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叢麗長歎一口氣,整個人透出一股沁入心底的哀傷,“這都是她的命,誰叫她命不好自小就沒了爹孃,現在把能吃的苦都吃了,總好過吃一輩子的苦。”

叢麗夫婦育有三子四女,大兒媳婦在生第二胎時難產而亡,災難並沒有對這個小家庭表現出絲毫的同情,次年冬天大兒子染了風寒。本以為吃幾劑湯藥就沒事了,不成想竟然越來越嚴重,漸漸的下不來床,飯也吃得少了。

沒等天氣變暖和,好好的一個大高個就這麼閉上了眼睛,丟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小女娃。

彼時幾個孩子娶的娶嫁的嫁,兒子們成婚後也已分家,叢麗夫妻跟著小兒子家一起住。莊戶人家出身的都有一種宿命,即便老到腰比沉甸甸的稻穗還要彎了,隻要還有力氣握鐮刀,也是要去田裡忙碌的。

有福氣的人是直到躺在棺材的前一刻,吃的都是自個親手種出來的糧食,不需要彆人的施捨。

叢麗尚且要在小兒媳手底下討生活,家裡家外的幫襯著不停手,何況一個隔了房的小女孩。小小的一點兒,人還沒灶台高呢就學會了燒火做飯,踩著凳子擦洗大鐵鍋,踮著腳尖胳膊伸出老遠。

等大了些,洗衣裳打豬草帶孩子更是不在話下,成日穿著洗的發白的寬鬆舊衣,外人隻看見她永遠低著頭忙碌的小身影,幾乎不怎麼跟人說話。

房裡一時寂靜無聲,逝去之人留下的傷痛如同一道陳年傷疤。經過歲月的流逝,傷口表麵已經結痂完好如初,可內裡仍在流膿腐爛,痛入骨髓。

“您要放寬心。”杏娘打破沉默,嗓音越發柔和,“菊花娘不是個心狠之人,縱使不是自個親生的,到底是看著長大的孩子,不會慢待了小玉。”

“她很好,我不怪她,我誰都不怪,五個手指頭尚且有長短,何況是隔了房頭的,我隻是……隻是心疼我的玉兒,她打小沒了爹孃名聲不好,再不掙出個能乾的名頭,往後可怎麼找到好人家。”

叢麗聲音暗啞,漸漸帶了絲哽咽,淚水從眼角滑落。

她哭泣了兩聲,竭力壓抑住喉嚨口的酸澀,洶湧辛辣的氣息憋得胸口悶疼,她緩緩吐出一口氣,止住了翻江倒海的哀傷。

“現在我隻奢望能活到她出嫁,找一個可靠的人家,將來到了地底下,我跟老大夫婦也有個交代,彆的……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杏娘無言的拍撫她的脊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的經上布滿歡樂,有的經上寫滿苦難,“您更要保重好身體,小玉出嫁還要您穿衣梳頭呢!”

“是啊!我可得好好活著,活成個老厭惡,活到閻王爺都拿我沒辦法。”

晚飯時叢孝問起麗姑媽的腳,杏娘說好了□□成,還需要好好養著,走路不能太快不能太久。

“嘖嘖!”陳氏滿臉豔羨,夾一筷子青菜,“她這個腳修養的可夠長的,一躺就是幾個月,什麼活都不用乾,真是享福。”

叢孝無動於衷,眼皮子都懶得撩起,杏娘無聲地扒飯,彷彿沒有聽到。

唯有叢三老爺不滿地輕斥:“說的什麼怪話,誰家生病是享福,你去享一個試試看。”

陳氏翻他一個白眼,嘴裡嘟囔幾聲不滿,當著全家人的麵還是給老頭留了顏麵沒有嗆聲。

桌上隻剩碗筷碰撞的聲音。

作者有話說:

----------------------

預收文《巫女的亂世逃荒記》,求收藏

田間地頭的穀子才收進糧缸,稻殼上的露水尚未乾透,手持比單凶神惡煞的皂隸們,如餓狼猛虎般撲向鄉民收繳賦稅。

麥芽親眼看到五歲的堂弟被繩索緊緊捆綁住手腳,倒吊於房梁之上,胥吏一手牽繩一手前指,厲聲嗬斥:“每畝一錢五分,今日如若不繳清,保管叫這小畜生當場頭破血流,命喪黃泉。”

二叔、二嬸匍匐在地苦苦哀求,他們的額頭重重砸向乾枯堅硬的黃土地。額頭上的鮮血洇濕地麵,開出一朵朵暗紅色的花,如索命的冤魂。

皇朝末年,外戚當政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苛捐雜稅層層盤剝,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百姓賣兒鬻女仍難存活。

世人隻知身為醫婆外孫女的麥芽略微通曉岐黃之術,能辨識草藥治病救人,卻不知作為巫族最後一個傳人的她最擅長的是巫蠱之術。官兵凶惡盜匪橫行怕什麼,蛇蠱的毒液能腐肉蝕骨,蜘蛛蠱見血封喉,蟲蠱穿腸破肚、啃噬五臟六腑……

虎狼環伺,沒有雷霆手段,莫施菩薩心腸,縱使被罵作蛇蠍妖女,她也要帶領家人翻越戰火連天的城鄉,找到百年前族人避世的那片隱秘家園。

寧可叫人怕,不可被人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