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壟上煙火(種田) > 第23章 第 23 章 三個糊塗蛋湊成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壟上煙火(種田) 第23章 第 23 章 三個糊塗蛋湊成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三個糊塗蛋湊成堆……

英娘自然是不會孵小雞的,
不過她另有說辭:“那你也不能撇下我跟她來往,我也要孵小雞。”

杏娘嘴角抽動,無語地看著她:“你家有吃不完的雞蛋,
這不是自找麻煩?”

“我不管,
反正你倆不能背著我打的火熱,
沒準什麼時候你就跟她最要好了。”

對著她一副吃酸喝醋的模樣,
杏娘好氣又好笑,
提議她找婆母要母雞和種蛋。

英娘想都不想一口拒絕,
“還是算了,我那幾個妯娌可不是吃稀飯的,三個人六隻眼睛都盯著我家呢,
我懶得跟她們吵,又不是買不起。”

她又不肯自個一個人去找雲娘,
非拖著杏娘一起,兩人一起去了何家。好在雲娘一如既往地笑顏以待:“不是什麼難事,
每年想抱窩的母雞多,再留下一隻就是了。”說著準備了跟杏娘同樣的母雞和種蛋。

英娘臉上露出少許嫌棄:“怎麼才這點蛋?夠用麼?”

杏娘睨了她一眼,沒好氣的吐槽:“你以為這是你婆母送的雞蛋呢,
這還嫌少,
多了母雞也照顧不來啊!”

雲娘笑著補充:“是了,
種蛋多了母雞翅膀兜不住,孵出來也是壞蛋,這些蛋也不是個個都能出小雞。我家養的雞多,每年留兩隻雞抱窩,
你若是怕小雞不夠,也可以抱兩窩。”

“算了。”英娘不假思索地搖頭,“我們家就三口人,
雞蛋多了也吃不完,還要給它們餵食,不劃算。”

“喲!你還知道什麼是劃算呢。”杏娘打趣她,惱得英娘衝上去撓癢,兩人打鬨成一團。

等她們鬨夠了,雲娘再說了一遍注意事項,兩人聽得直點頭。

……

犁完了水田還要耙一遍,把大塊的土碾碎,之後就放滿水泡著。

忙完了田裡的活計,叢孝繼續搗鼓他的雞籠。雞籠已經初具雛形,個彆細節處還需調整,又過了兩天,一個規整齊全的雞籠出現在杏娘麵前。

整個雞籠由木條拚接而成,能裝下十來隻雞,四角由四根粗木支撐,底下的那麵離地有一尺,一側有兩個活動的簡易小門。

“底下是鏤空的,雞屎掉下來可以用掃把伸進去掃,免得臭烘烘堆在裡麵不好清理。這兩個小門可以上下提拉,早上拉開晚上放下,是不是很方便?最上麵可以擺幾個草窩,給雞下蛋。”

叢孝得意洋洋跟媳婦顯擺他的傑作,可彆小看了這麼個玩意,花了他整整十天的時間。

杏娘從左到右繞一圈,滿意地點頭:“不錯,不錯,這可比彆人家黑乎乎的一個小箱子似的好。有的乾脆就放幾個籮筐,睡覺下蛋都在裡麵,雞屎滿地都是,醃臢的不行,這樣就很好,放在豬圈也不臟。”

叢孝搖頭道:“不放在豬圈,我想過了,放在豬圈還是不好清理,況且你明年也打算養豬,還是放在開闊的地方比較好,你看豬圈前的那片地怎麼樣?”

“你是說那裡……”杏娘沉吟半晌,摸著下巴給予肯定,“也不是不行,不過要搭一個草棚才行。”

說乾就乾,兩口子又開始砍樹、拉樹、劈樹枝的忙活起來。

家家的池塘周圍都種了一圈水杉,本地的一種常見樹木,長得順溜筆直,樹杈子多卻不茂密,樹冠自下而上依次變小。因而隻要勤修剪下麵的樹枝,樹之間的間隔就不用預留那麼大,鋸掉的樹枝正好曬乾了留著冬天燒火。

請來壟上的幾個堂兄弟一起放倒一棵水杉,粗的部分用作打樁的四根柱子,細的鋪在頂上,再蓋上舊年枯黃的稻草,貼著灶房的一麵牆搭建,一個簡陋的草棚子就這麼搭好了。

豬圈、茅房和牛棚是豎著灶房蓋的,正好灶房後正好空了一小塊地,有一年杏娘隨手扔了一把冬瓜種子。這下好了,這東西藤蔓長地快,結的冬瓜又大又多,吃不完的冬瓜爛在地裡第二年又自個發芽長藤結果,不用人管自顧自長地碩果累累。

以往這片地剩的冬瓜都便宜了叢五老爺家的雞,用尖嘴啄,用腳踩,吃得肚子鼓脹脹的,下的蛋卻沒叢三老爺家的份。正所謂他家餵食,彆家下蛋,忒不劃算。

今年叢孝打算把這片地給圍起來,紮上半人高的籬笆牆,正好把草棚連起來。整片地一分為二,一小半養雞,另一半種冬瓜,吃不完的冬瓜喂雞,一舉兩得,肥水不留外人田嘛。

杏娘說想養雞,叢孝就搞出來這麼大陣仗,英娘眼紅的不行,“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家的雞下的是金蛋呢?”

“就算不是金蛋,那也是這條壟上最大的雞蛋。”杏娘揚起下巴,毫不掩飾她的好心情,“要不然都對不起我付出的這番心血。”

“那是你的心血麼?那是叢七哥的心血。”英娘不服氣的叫嚷,“我每天把雞喂得飽飽的,我就不信了還能比不過你。”

“咱們走著瞧!”

……

為了慶祝雞棚的大功告成,杏娘決定犒勞全家的五臟廟府,一直沒吃肉嘴裡都快淡出個鳥來了。

叢孝去鎮上買肉,杏娘琢磨著用什麼菜來配,菜園裡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吃的幾樣早就吃膩了。不過這可難不倒好吃嘴的李杏娘,何況現在又不是大雪覆蓋、寒冷刺骨的冬天,萬物複蘇的季節,隨便扯根草出來,根都是甜滋滋的。

田間地頭,水溝窪地長滿了各種野菜,母女倆提上籃子沿著水溝邊找。這可是青葉最愛乾的事,跟打豬草不同,打豬草講究的是速度快,挖的多,要蹲在那手裡鏟子不能停,彆提多無聊了,又累又枯燥。

挖野菜不同啊,野菜雖然多可雜草更多,得趣的是那個尋找的過程。一片野草當中躲藏著幾蓬薺菜、馬齒莧,找到時彆提多歡快了。

杏娘不找彆的,隻找野芹菜,一種香味獨特的野菜,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討厭無比,聞到氣味都要躲開。野芹菜喜歡生長在小水溝邊、水田裡,要麼沒有,要麼就是一大片。連著根一起挖出來,一股奇特的氣味霎時充滿整個鼻腔。

青葉捏著鼻子幫娘一起挖,真搞不懂大人怎麼喜歡吃這麼奇臭無比的東西,打死她她都不吃。

母女倆回到家打了井水洗菜,過了一會叢孝竟回來了。

“今天回來的到是早,肉呢?”

“還早呢!”叢孝一臉苦笑,雙手一攤,“今天壓根就沒去鎮上,我是走回來的,沒有買肉。”

早起周老爺子劃船經過叢三老爺家門口,叢孝揮手喊停,恰逢朱青水在叢孝家河邊的小碼頭釣魚。

靠水的人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個小碼頭,簡陋些的直接就地挖幾層台階,講究些的在最底層鋪一塊石板,少有像叢孝家這麼規整的。挖好的台階用磚頭鋪的整整齊齊不說,連邊緣也用磚做了個隔檔。

小碼頭很長,嵌入河底的高度也深,即便是在枯水的寒冬仍有台階踩下去不會濕了腿腳。

熱天還好,一到了冷天,叢孝家周圍的幾戶人家都愛來這裡打水、洗漱。一來不像彆處那麼滑溜,不會摔個四腳朝天,二來乾淨爽利不會打濕棉鞋。

最愛這個小碼頭的人,杏娘還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朱老四朱青水,無他,這裡釣魚最方便不過。他家人少,田畝打理得也不甚勤勞,做完了田裡的活就無事可乾了。兩口子又不是那一等勤快的人,做半天歇半天的,無所事事的朱青水就愛上了釣魚。

撒一把魚食打窩,一根魚竿甩下去,涼爽的風吹著,頭戴草帽,一屁股坐下去能坐一天不挪窩。

看叢孝上了小船去鎮上,朱青水也顛顛地跟了上去,嚷著也去買塊肉打牙祭。等船行到壟中間過石橋時,正好碰到田裡回來的何石。

“田埂上的雜草長得快比人高了,正好割了喂牛。家裡的鐮刀豁口比缺牙的老太太還大,割起來費勁的很,還是買一把新的好使。”何石坐在船舷上,摘下草帽擦一把汗。

“可不是。”叢孝搭腔,“秧田的秧一天天跟墜著了似得,田梗上的草都割完了兩茬,該長的不長,不該長的長得飛快。”

朱青水翻白眼撇嘴:“行了,我的兩個好哥哥,就你們倆是勤快人,咱不說這些了行麼。我昨天釣了一條黃骨魚,你們是沒看到,那個頭,比我一隻手掌還長……”

三人從小一起長大,小時候放牛、爬樹、偷果子什麼沒乾過。長大後各自成家生子,日子就像夜幕下的皮影戲,活色生香,精彩紛呈,卻是無聲靜默的。時光靜悄悄地流淌,白了鬢角,彎了脊背。

好容易三個人湊一堆,那真是有說不完的話,唾沫星子亂飛,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寬闊的清波上,絲毫看不出平日的穩重擔當。

沿途不斷有人上船,一年的忙碌即將拉開序幕,農人要趁著這個空閒把家裡空缺的補上,免得忙起來不順手。一條不大的小船擠得滿滿當當,胳膊肘橫到胸腔上,轉個身都困難。

莊戶人說話聲音似打雷,扯著嗓子生怕彆人聽不見,滿船的人聲喧鬨,好不熱鬨。

岸邊再有人招手時,周老爺子擺手不再停船,船上擠進去隻蒼蠅都困難,實在是上不得人。

一時又說起鎮上的物價,“米價漲了不少呢,年前賣稻穀時價賤,一過完年倒是漲了。”

“哪年不是如此,你要扛得住也可以這時節賣稻穀,每斤還能多個幾文。”

“要是扛得住還說什麼,家底子太薄撐不住啊!”

眾人跟著唏噓不已,靠天吃飯的農戶有幾個富裕的,都是卯吃寅糧,過一日算一日,哪年收成不好了還得餓肚子。

聽人說到銀子,叢孝纔想起忘到後腦勺的一件事,他轉頭問何石:“出門急了點,忘了問杏娘要銀子,你這裡趁手麼?”

何石笑得比哭還難看,“我比你更急,一看見你倆連回趟家都顧不上了,你說呢?”

倆人一起側身看向朱青水,他滿臉無辜一聳肩:“我比你倆出息,自個有銀子不用找婆娘要,但是你們也知道,我天天出門釣魚怎麼可能把銀子帶身上?”

片刻後,被轟下船直挺挺立在岸邊的三個倒黴蛋望著漸行漸遠的小船麵麵相覷,能趕走三個占著位置辦事不靠譜的年輕人,眾人巴不得哩!好在船家周老爺子厚道,沒有收他們的船資,否則真要笑掉旁人大牙。

“其實剛才應該問一圈的,怎麼的也能借到幾個錢吧。”朱青水無不惋惜地提議。

叢孝搖頭拒絕:“我家現在杜絕一切跟借錢、欠債、賒欠有關的詞。”

何石亦是附和:“沒錯,你家年前鬨的那出可真夠嚇人的,也就你有本事能擺平,我家可惹不起,還不如費點事明天再跑一趟。”

“那就走起唄!”朱青水率先邁開步子,“哥兒幾個出發吧,這坐船坐一半,走路走一半的,也是新鮮,這一路可有得嘮了。”

就這麼的三人折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笑得杏娘腰疼,叢三老爺家的吃肉大計隻得延遲一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