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壟上煙火(種田) > 第49章 第 49 章 初次擺攤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壟上煙火(種田) 第49章 第 49 章 初次擺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初次擺攤

吃過早飯,
杏娘提了籃子往菜園走,夏日菜蔬茂盛,碩果累累。

家裡的三處園子長得滿園青翠,
枝繁葉茂,
低矮處的胡椒、茄子、黃瓜、南瓜,
數不勝數;高處的豆角、蛾眉豆、絲瓜,
爬滿竹架,
長勢喜人。

瓜菜長得快,
不幾日就老了,加之成熟的摘掉後嫩的立馬就冒出了頭,不愁沒有菜吃。杏娘決定去給蘇木送一壇醬,
順便摘一籃子新鮮蔬菜帶去。

一個大提籃裝得插不進手,杏娘方罷休,
抹一把額頭的汗水,甩動袖子扇風。這鬼天氣越發熱了,
大早上的稍微動彈一下就熱得直喘氣。

到了鎮上,杏娘懶得頂著大太陽走去蘇木家,直奔醫館而來。

“先把醬給你送來,
農忙馬上要開始了,
怕到時沒工夫給你送。”杏娘喘著粗氣猛灌茶水,
“這一籃子菜是才摘的,嫩的很,豆角、黃瓜可以放進壇子裡當醬菜,剩下的你要婉娘看著辦。”

李蘇木在一旁把蒲扇揮出殘影,
很是心疼,“小姑,害你受累了,
這麼熱的天還要往鎮上跑。你往後不要送了,醬吃完了我自個去你家拿。”

又喝了兩盞茶,杏娘方緩解了炎熱,長舒一口氣,“沒事,我又不是用兩條腿走過來的,現成的船接船送,就是曬一會太陽的事,這算什麼。你忙正事要緊,我閒著也是無事,一會就到了。”

李蘇木想了想沒反駁,接著說:“已得了你兩壇醬,下次送醬來一定得給你銀錢。再不給的話,我都沒臉吃。”

杏娘擺手拒絕,“都是自家園子裡的東西,又不費什麼銀子,我找你要錢做什麼,沒得摳門成這樣,省這幾個銅子也發不了財。”

“小姑!”李蘇木一臉正色,濃黑的眉毛蹙起,不讚同地看著她,“你還跟我說要親兄弟明算賬,怎麼到了自個就看不清了。即便是你家裡的一根草,到了我這裡能用得上,那也是值錢的。”

“可這些醬真的不值錢啊,就是做起來費點事,這能值個什麼?”杏娘也是冤枉的很。

辣椒、生薑、菜籽油,哪樣不是自家的,就鹽巴要花銀子買,可她自個家也要吃鹽嘛。

李蘇木歎一口氣,“小姑,不是這麼算的。我給人看病開藥方得診金,不也是花了時間纔有的。跟你做醬是同樣的道理,你做醬的手藝好,必然有你的獨到之處,我愛吃就必須花銀子買。街上那麼多飯館,灶上手藝好的,生意就好,價格嘛,貴一點也是理所應當,人喜歡就願意買賬啊!”

杏娘委屈表示:“可我又不是做買賣的?”

“你是不做買賣……”說到這裡,李蘇木心裡一動,“小姑,還彆說,你不是一直想賺錢嗎?咱怎麼就不能擺個小攤,專門賣醬菜呢?”

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可行,“小姑,你看你擺攤的話,我肯定要買的,我吃飯可以沒有肉,但是一定不能沒有醬。我在你這裡買醬菜,吃得心安理得,說不定吃得更多呢。

還有家裡的爺奶、爹孃叔伯們,他們家裡吃的醬都沒你做的好吃。到時少不得跑你這裡買回去吃,至少爺奶、爹孃肯定會的,他們又不差這幾個銅板。”

杏娘還是有些遲疑:“可是人人家裡都做醬的,我做出來也沒旁的人買啊,就家裡的這幾個人哪夠?”

“那人人家裡都有婆娘做飯呢,街上怎麼還開了包子鋪、麵館、飯館的?再說了,我看這街上的一般人家也不做醬,他們沒有菜園,嫌麻煩,都是買醬吃的。雜貨鋪的那個醬……”

李蘇木一臉嫌棄,“不是我說,還沒吃呢,聞著就一股黴爛味,他們照樣買了吃。你比他們的手藝好多了,為什麼不試試呢,反正賣不出去的我給你全包了……”

一番話說得杏娘心裡躍躍欲試,已然鬆動,心不在焉地坐船回到家,還在想李蘇木說的話。

周圍村子會編籃子、籮筐的多了去,可叢三老爺還是一有空就去趕集擺攤,掙的雖不多吧,個把月下來也能買一條肉,積少成多嘛。

分了家後自家的地就剩了十三畝水田,三畝旱田,農忙時家裡男人回來幫忙,三個人能乾完這些農活。平日田裡的拔草、施肥、踩水、排水等,她跟叢三老爺也能應付,每個月的趕集時間還是能抽出空來的。

要不要去擺攤呢?

杏娘拿不定主意,索性還有兩日纔到鎮上趕集的日子,她用不著那麼快下決定。

擺攤的事且要靠後,菜園又紅了一批辣椒,杏娘今日要做炸胡椒。

洗乾淨的紅辣椒瀝乾水分,揪掉蒂後切成碎末,灑鹽拌均勻。另準備多一些早穀米磨成的粗粉,也倒進去拌勻,儘量讓米粉多過辣椒碎混合成較乾的粉末。

裝壇時用拳頭壓緊實,塞了枯稻草後蓋上蓋子,加養水,發酵二十幾天就可以炒了吃。若是放了切了片的蓮藕一起醃製,就叫炸藕,時間到了直接舀一碗,多加一點油炒,酸辣開胃。

放好壇子,杏娘又思量起擺攤的事,到底不甘心就這麼放棄。

她爹李老爺子年輕時一雙破草鞋、一杆爛幡子,背著個舊布袋,就敢走遍十裡八鄉的村鎮。走過的路沒有一千裡也有八百裡,靠著這點營生娶妻生子,養活了一窩兒孫。

若是他爹像她這麼畏畏縮縮,思前想後的,那什麼都不用乾了。早餓死在哪個犄角旮旯,連個收屍的人都沒有,哪敢想現下這種好日子。總而言之,人就要敢想、敢做,像蘇木說的那樣,怕什麼,賣不出去大不了拿回家自個吃。

她雖比不過她爹,但隻是去鎮上擺個小攤還是能做到的,不是還有個公爹作伴麼?有個老人一起做買賣,她就算是個年輕婦人,也讓人挑不了刺。

下定了決心就做,到了趕集這日清晨,杏娘準備好一應物什放進一個背簍,隨叢三老爺一起坐船去鎮上。

葫蘆鎮就一條主乾道略微寬敞繁華,道路兩旁坐落著糧鋪布店、金銀器皿首飾鋪、醫館書店等,若乾條小巷連通主乾道。

一月中逢五日且每隔五天是趕集日,十裡八鄉的農人自發帶了家裡的產出來小巷販賣。有推了獨輪車停在巷子口,車上放著果子、菜瓜等物,或是地上鋪一塊破席子,擺放草鞋、蓑衣,亦有直接提了一籃子雞蛋,就地蹲下即成一個小攤位。

叢三老爺挑了兩個大籮筐熟門熟路走到一條小巷的中間偏後段,掏出筐裡的魚簍、簸箕、菜籃子等一一在地上擺放整齊,占了一片不大不小的位置。

留了靠路邊的一角給杏娘做買賣——她帶的物件著實少。

杏娘見此趕緊拿了公爹編的一個淺口長條提籃擺上,將背簍裡的兩小壇醬菜、一大壇子醬及一布袋乾菜放好。

要說做醬菜的食材,新鮮蔬菜和乾菜皆可,隻不過乾菜口感偏硬,更有嚼勁,放進醬壇子的存放時間更長。才摘的豆角、黃瓜等醃了,頭幾天能吃個新鮮,再多幾天就有了酸味,漸漸的就不能吃了,還壞一壇醬。

兩小壇醬菜是在家裡事先拌好裝進去的,都是一斤裝,家裡攏共就四個這般大小的壇子,都被杏娘拾掇好帶來。

若是能賣出去,剩下的兩壇現拌了即可,要是賣不了,也免得自家吃這麼多的醬菜。

叢三老爺是個閒不住的,坐在小板凳上也拿了篾條編鬥笠,不時跟相鄰的攤販搭幾句話。杏娘無事可乾,好奇地東張西望,他們來得早,巷子裡的攤位還沒擺滿,路過的行人也不多,最多的是跨了提籃買菜的婦人。

坐了沒一會,杏娘就不耐煩了,跟公爹打個招呼,自個溜達去了。

她做姑娘那會就經常跟著父兄出門逛街,鎮上的巷道再熟悉不過。隻是那時光顧著找零嘴吃食,日常家用少有關注,這會不免留心各類柴米油鹽的物價。

街上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油鍋裡撈出的麵餅噴香,走得進了還能聽見店裡的吃客咀嚼的“哢嚓”聲。縱使在家裡過了早,杏娘也被饞的吞一口唾液,畢竟清湯寡水的稀飯和重油酥脆的油餅還是有明顯的區彆。

緊走幾步轉個彎遠離油香,杏娘方吐出一口氣,彆一個子沒賺到還掉貼幾個銅板,那還做甚的買賣。

逛了一圈走過幾條巷,杏娘慢吞吞往回走到自家攤前。此時巷子裡的攤位鱗次櫛比,閒逛的行人也多了起來,交談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比對過各式物件價格,杏娘心裡大致有了數,她原本心裡就有個念頭,此時不過更堅定了而已。

彆的攤位前人來人往,尤其是賣藕梢子、蓮蓬、菱角等時令菜的木盆前。白生生細長的藕梢子從水裡撈出來還在滴水,甩一把就上秤。這個菜吃的就是個鮮嫩,隔夜就過了味,少了幾分水意。

故而一次買的不多,夏季正當時,長得茂盛繁殖快,一場雨後滿池冒尖尖的“綠樁”。兩、三根長條掰成段即可清炒一盤,再多加兩根一天的量都夠了。

自家攤位前問價的人卻少,偶有個把婦人停步掃一兩眼,又撇了眼神往前走,害杏娘提著心白高興一場。

叢三老爺卻是毫不在意,依舊慢悠悠編製篾條,跟隔壁的老漢說得興起時咧嘴大笑,絲毫不管攤位前空無一人。

瞟一眼冒著熱氣的包子鋪,杏娘垂眼略一思索,從背簍裡又掏出一個大海碗——打算拌醬菜用的。從醬壇子舀了大半碗的醬,挨著醬菜平放在提籃裡,她還偷摸著往裡滴了兩滴芝麻香油。

本來是不打算用的,這玩意也貴啊,這時卻不得不拿出來當個引子。

如此忙碌一通,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好,瓷白的碗裡紅通通的辣椒格外顯眼,最上麵還浮著一層鮮亮的棕紅色油。因是去年做的陳醬,浸泡了將近一年時間,醬的色澤更為濃鬱,近乎紅褐色。

隔了四、五步的距離,一股醇厚的、辛辣中帶著麻油的霸道香味就衝入口鼻,引人垂涎欲滴。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聞到這個香氣,唾沫就不由自主地分泌,擋都擋不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