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上煙火(種田) 第55章 第 55 章 割稻碾場正忙時
割稻碾場正忙時
傍晚的餘暉給天邊鍍上一層金黃,
跟稻穀一個顏色,火紅的晚霞占據了半壁江山,明兒是個好天氣,
老漢們心裡頭樂嗬著呢。
青葉、青皮兩姐弟通力合作拉長一根草要子,
平鋪在稻田間隙,
收攏稻茬上晾曬了一天的稻穀,
抱起來放在要子中間。
放滿一大堆後,
鋪開另一根草要子,
小孩子一次抱得少,慢吞吞乾活也沒人催。一個不注意,田裡全是高高聳起的穀堆,
彆看人小,時間長了也有看頭。
青葉站在一行散落的稻穀前,
邊往前走邊收攏杆子,在儘頭處聚成一個小堆。她直起身吐口氣,
又彎腰伸手去抱,咦?手上一涼,摸到一個冰冷的東西。
青葉疑惑抓起來一看,
“啊……蛇……”尖銳的童音刺破天際,
在遼闊的田野久久回蕩,
惹來不遠處喝水的婦人哈哈大笑。
青葉如碰到了火星子飛快扔了出去,細長的水蛇蜿蜒幾下沒入草叢不見了身影。她心有餘悸地站在原地不敢動,手上似乎還殘留著那股涼颼颼的觸感,怎麼甩都甩不掉。
青果更是個看熱鬨不嫌事大的,
嘲笑就沒停過:“哈哈,水蛇有什麼好怕的,姐姐是個膽小鬼。”邊笑邊做鬼臉。
青葉惱火地追著他要打,
小家夥腿腳靈活,早飛奔到另一塊田裡。
杏娘笑著安慰女兒:“沒事,不怕,水蛇不咬人,下回注意點,蛇喜歡躲在稻子下麵的陰涼處。”又嗬斥小兒子消停點,彆欠收拾。
做了好一會的心理建設,青葉繼續抱稻穀,隻不過這回謹慎多了,抱起來之前先翻轉一圈,看看底下沒東西了纔敢動手。
青果則是跑回來,提著一個小籃子繼續撿遺落的稻穗,他是個不長性的,撿一會就牢牢盯著草尖上的蜻蜓。撇下籃子撲過去,蜻蜓飛走了他再回來接著撿,大人也不嗬斥,讓他半玩耍半乾活。三個大人還在割穀子,“刷刷”的鐮刀聲在漸漸停歇的風裡格外響亮。從三老爺擡頭看看天色,走到田埂邊把鐮刀放到水壺旁,開始捆紮稻穀。
把小家夥們抱的兩堆穀子合成一堆,拉起兩頭的繩子,曲起一條腿使勁往下按壓,拽緊繩子扭成一團後塞緊,一捆稻穀就紮好了。
白天割的稻穀捆了大半時,叢孝也放下鐮刀拿起衝擔,兩頭各插一捆挑到停在路上的板車上,直到把板車堆滿。
牽起在河邊吃草的水牛,按上枷柦拉起韁繩一抖擻,吆喝一聲“籲”。笨重的水牛昂起頭顱,邁開蹄子往前走,叢孝雙手趕緊掌住板車把手。
牛車停在家門口的場地,叢孝卸下稻穀,稻穗朝裡杆子朝外擺成方塊,板車卸空後再拉起韁繩返回稻田。
最後一趟板車裝滿後,白日裡割的穀子都已捆紮好拉回家,杏娘也已放下鐮刀跟孩子們一起撿稻穗。
叢孝吆喝一聲,娘幾個把手裡零散的稻杆放在板車上,水壺、鐮刀、衝擔等也放上去,跟在車後麵走回家。
此時天黑得看不清人臉,好在今兒晚上有月亮,明晃晃的玉盤懸掛在半空,清輝的月光灑向這片田野。
眾人的臉沐浴在這清冷的月色中,白日的疲憊似乎化成縷縷青煙緩緩消散。孩童縱情在車後嬉笑打鬨,永遠不知倦怠為何物,大人們邊走邊閒聊,土路上一片歡聲笑語。
“還在割呢,忙了一天了,該回家吃飯了。”
“趁著月亮多割幾把,白天曬得人頭暈,割不了多少。還是這會有勁,晌午飯吃得晚,現下還不餓,再多割一會。”仍在田裡忙碌的漢子站起身擦汗。
叢三老爺搭腔:“看天色今兒晚上應是個晴天,不會下雨,割完了就這麼攤開晾著也沒事,明兒曬一天正好捆起來。”
“可不是,難得的好天氣,錯過可惜了,加把勁把這塊田割完回家。”
牛車“噠噠”聲遠去,叉腰的男人重新彎下背脊揮舞鐮刀,就著月色忙碌。
……
油燈下一家人坐在飯桌旁唏哩呼嚕吃飯,吃得狼吞虎嚥,盤子裡的菜以驚人的速度消失,食物纔是消解辛勞的唯一有效方式。
“明兒再割一天,我就把門口的場地壓出來。”叢三老爺嚥下一口飯,舉著筷子道。
“嗯,剩下的也不多了,我倆正好能應付,您先把穀子碾出來,免得突然下急雨。”叢孝埋頭猛扒飯,吃得擡頭的功夫都沒有,“想不到田少有田少的好處,還不到往年的一半時辰,稻穀就快割完了,可真快啊!”
杏娘停下筷子白了他一眼,“哼!”一聲冷哼震耳欲聾——飯桌上猛地一靜,接著隻剩下碗筷碰撞咀嚼的聲音。
片刻後,叢孝輕聲提醒大兒子:“青皮,把碗端起來吃,不要放在桌上,出去會被人說沒教養的,知道嗎?”
青皮乖巧應好,小手把碗端起來。
杏娘這回沒吭聲,飯桌又恢複寧靜。
天還矇矇亮,叢三老爺往門前場地潑了幾桶水,乾硬的土殼逐漸綿軟。長年累月閒置在巷子裡的石滾這時派上了用場,給水牛套上韁繩,左手牽撇繩右手執鞭。
輕斥一聲,水牛緩慢擡起蹄子。
人站在中央,石滾大頭在外,小頭在內,跟在水牛後麵緩緩轉動,一圈一圈地碾軋。
場地上被人、畜下雨時踩出的凹凸不平的腳印,掀起的土坷垃,板車壓過的車軸痕跡,一一被碾平,如同燙平衣物上的褶皺。
伴隨著石滾“吱呀吱呀”的滾動,場地變得平整、光滑,好像一麵鏡子,看不見任何凸起坎坷。
叢三老爺滿意點頭,正轉頭察看是否有漏網之魚時,突然瞄到水牛甩動尾巴,屁股鼓脹脹的往外噴氣。
心下一抖,急慌慌解開韁繩把牛趕到河邊,還不等到坡上,一大泡牛屎就噴湧而出,大坨大坨往下掉,冒起一團熱氣。
叢三老爺嫌棄地皺眉閉息,“老夥計,一大早上的火氣就這般大,你昨兒晚上是吃了多少草料啊?”卻是鬆了口氣,好在反應及時沒有拉在場地上,要不然這一早上白忙活。
碾完場子略晾乾,天熱乾得快,此時太陽才剛升起,白色的日光初露鋒芒。
叢三老爺把昨天晚上堆好的稻穀一捆捆搬下來撒開平鋪在場地,先晾曬半個上午,他老人家拿起鐮刀去屋後的田埂上割草。
這幾天不光人辛苦,水牛更是受罪,接下來更是離不得它,需得吃些好草料養養精神。在伺候水牛這方麵,叢三老爺從不含糊,比對他自個還上心。
將近晌午時又把牛拉來軋場,水牛轉了一圈又一圈,石滾也在稻子上滾動了一輪又一輪。直到整個稻穗完全脫落,稻杆變得輕飄飄的才罷休。
叢三老爺用叉子抖落稻杆掀在一旁堆成草垛,這也是寶貝,燒火煮飯都靠它。清理乾淨稻杆,用木耙子來回薅,最後再用竹掃把略一遍,半長的、細碎的稻草全被清出來。
此時場地上已然隻剩下金黃的稻穀,含有大量碎屑、浮塵。
叢三老爺囑咐小孫女:“乖乖坐在堂屋門口趕麻雀,糧食要是被它們偷吃光了,咱們就要餓肚皮。隔一會翻動一下稻穀,爺爺要去忙彆的事情。”
青葉嚴肅點頭,她是個較真的孩子,讓她看著穀子彆被麻雀吃了,她就寸步不離地守在小板凳上。旁邊一根長長的竹竿,一有麻雀停下來就上下左右拍打,嘴裡大聲嗬斥。
此時的麻雀也是賊精賊精的,似是知曉眼下正是豐收的季節,成群結隊候在場地前的樹上。稍不注意就飛下來啄食穀物,有時用竿子且趕不走,它們的膽子也被訓練大了,非得人跑過去一陣亂轟。
捉是彆想捉到它們,隻得捉迷藏似的費力地跑來跑去,家裡的孩子們就被賦予這項任務。
每隔半個時辰,青葉就光著腳丫子走去翻動稻穀。大人可以用木耙子來回攪動,孩童可拿不動那玩意,隻得赤腳上陣。
從最邊沿開始,雙腳並攏,腳底板緊貼地麵,穿過暴曬的穀子。直直地走到儘頭再返回,腳底下的地麵滾燙,稻穀從腳背上拂過,酥酥麻麻的。這種感覺有點麻,有點癢,說不上難受,但是也不會舒服。
青葉做事認真細致,走的線直直的且一行緊挨著一行,排的密密麻麻,可漂亮了。如隔壁叢五老爺家的兩小子,那可真是筆走龍蛇,灑脫豪邁,轉兩個圈完事。
臨近太陽落山,昏黃的光線把人的影子拉成長長的一條,投到地上伸出老遠。
青葉跟青皮兩個扶著推板的把手,叢三老爺在前麵拉繩子,推板所過之處稻穀堆積,直至聚成小山推不動,此時正好積到正中央。
抽出推板,爺孫三個返回邊緣處再拉,叢三老爺囑咐兩個孫輩:“推板不要豎得太直,稍微往後靠一點,緊貼地麵扶穩了,不能蹦起來,知道嗎?”
“知道。”異口同聲倒是很響亮。
叢三老爺滿意點頭,正想再誇兩句,一張嘴巴含了滿口的灰塵,嗆進喉嚨劇烈咳嗽起來,“咳……咳……”
原來是陳氏拿了掃帚在他們推過後的地麵猛掃,灰塵漫天飛舞,細屑紛紛揚揚,濃烈的粉塵迫得兩個孩子閉眼捂嘴落荒而逃。
叢三老爺也丟盔棄甲,“咳……你說你著的什麼急,等我們堆好了再掃不遲,咳……合該用木鍁纔是,怎麼掃上了?”
陳氏不滿地瞪著他,一把將掃帚摜到地上,“好心幫你一把還不領情,我愛用什麼就用什麼。”
叢三老爺無奈搖頭,不想跟老婆子歪纏,好容易等灰塵落地,招手把兩個孩子叫來繼續扶推板。
等場地晾曬的稻穀堆成一座小山,叢三老爺就著微風揚場。人站在上風口,鏟一木鍁穀子朝著天空高高揚起,稻穀重重落下,碎屑飄落下方。
這纔是真正的滿天飄塵,除了叢三老爺,周圍的人走個乾淨。不一會兒,叢三老爺眉毛、鼻子、嘴巴一圈都是黑灰,整個人像從灰堆裡打了個滾的鹹鴨蛋。
揚過塵的稻子用簸箕鏟了裝入麻袋封口,再搬到堂屋碼好,叢三老爺才長舒一口氣,一直懸在喉嚨口的心放下一半,這下總歸妥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