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上煙火(種田) 第56章 第 56 章 農忙時的大雨
農忙時的大雨
叢孝家田少,
今兒差不多能割完全部穀子,兩口子正在田裡揮灑汗水。
今天天氣也是邪門,按說熱天溫度確實是高,
但通常會伴著涼爽的呼呼風聲。
偏偏今日一絲風也沒有,
樹上的葉子紋絲不動,
萎靡不振地將落未落。稻穗頂上的枯葉尖尖地翹起,
偶一晃動,
卻是農人在揮舞鐮刀。
隻有樹上的知了歇斯底裡地拚命嚎叫,
彷彿用儘生命最後的倔強來宣誓主權,告知世人這是個鮮活的世道。
杏娘直起身大口喝水,“咕嚕咕嚕”一陣響,
葫蘆裡的水少了一大半,“今兒這天不對勁啊,
這也太熱了吧,一絲風都沒有。”
她擡頭望天,
猛烈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這也不像要下雨的樣子啊?
叢孝坐在她旁邊扇風,“誰說不是,
這鬼天氣風都停了,
這叫人怎麼活?”
要不還是說農人辛苦呢,
不但靠天吃飯,還要跟老天爺搶糧食。收成時節真是時刻緊繃著一口氣不能鬆懈分毫,就怕出個意外全打了水漂。
叢孝心疼媳婦,扇風的力道大了點,
“要不你先回家歇著去,剩下的地不多了,我一個人也能割完,
大不了晚上遲點回去。”
杏娘毫不遲疑拒絕:“就差臨門最後一腳了,實在不想拖到明天。況且我回去了也閒不了,還不如割完捆了拉回家,穀子長在田裡總是不那麼叫人放心。”
叢孝擦拭額頭的汗水,笑了笑沒說話,聽媳婦的就是了。
此時家裡的叢三老爺望著頭頂碧藍如湖麵的天空,也發出跟兒媳一樣的感慨:這個天兒不對啊,一朵雲彩都沒有,天空藍得好像下一刻就要裂出條縫,風停了,周遭的一切靜止得不似活物。
叢三老爺是個謹慎的性子,一輩子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旦心裡頭犯嘀咕,行事就半分不敢懈怠,時刻緊懸著一顆心。
今天軋場完晾曬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急忙開始收穀子。因還是半乾帶點濕氣,叢三老爺全部用簸箕鏟了倒進籮筐,若明天還是晴天再倒出來接著曬。
少了揚塵裝袋的繁瑣,倒進筐裡顯然簡單得多。他的動作利索,一刻鐘後,家門口的場地不剩一粒稻穀,空蕩的地麵隻剩一道道雜亂無章的灰塵印記。
“你發的什麼瘋,穀子不是曬得好好的麼,你怎麼給裝起來了?”陳氏雙手用力往上提籮筐,往前挪動幾步停下來喘氣,不滿地看著老頭子。
叢三老爺也不遑多讓,邊喘著粗氣邊擡頭,“還是不曬了,我看這天邪門的緊,還是收到家裡安心。”
“我看就你最邪門,這麼大的太陽掛在頭頂看不見?他二伯父門口曬的穀子還好好攤著呢,就我陪你瞎折騰。”陳氏抱怨歸抱怨,看老頭子彎腰也低頭抓籮筐。
一個筐裝滿稻穀,少說也有百十來斤,兩個老人上了年歲扛不動,隻能慢騰騰往家裡挪動。好在就幾步的距離,挪幾下歇口氣,倒也全搬進了家裡。
叢三老爺了卻心事,依舊跑去後院割草,左右水牛吃得多又不會撐死,草料多多益善。
太陽還斜斜地掛在西邊半空,杏娘依舊在割最後剩下的一角稻穀,叢孝在旁邊捆紮。今天割完也不晾曬了,沒得還要拖拉,索性捆好拉回家曬。
突然,毫無預兆地刮過來一陣清風,起初綿軟軟吹得人心曠神怡,漸漸的稻穗開始左右搖擺。
叢孝心裡“咯噔”一聲,擡頭看天,太陽好像飄過一片雲彩,他加緊手裡的動作。杏娘也察覺到異樣,這風裡似乎帶了涼意,鐮刀劃拉地更加快了,幾乎成了殘影。
忙碌的農人都嗅到了異常,田裡稻杆晾曬多的人家也顧不上割了,一股腦開始捆紮。要是真的下起雨來,長在土裡的稻子還能撐幾天,割了的穀穗是一刻也撐不了,被雨一泡那還得了。
杏娘勾掉最後一把稻穀,扔了鐮刀抱稻杆,抱成堆後拉繩子捆綁。兩口子來回在田裡奔走,到後麵飛快跑起來。
隻見風越發大起來,吹得呼呼作響,而剛才還絢麗奪目的太陽不知不覺開始暗淡。
叢孝把最後一捆稻穀甩上板車,來不及歇口氣去牽牛繩,安好枷柦抖繩索。杏娘恰好拿著水壺、鐮刀等跑過來,他輕斥一聲,掌住板車把手,杏娘在旁扶著稻穀往前推。
路邊的大樹劇烈擺動,張牙舞爪地樹枝透出幾分詭異,天空徹底陰沉,好像一塊黑布陡然遮住了太陽。
田裡到處是奔跑的農人,草帽被吹飛也顧不上,能捆起來的儘量捆綁,太多了捆不了的先抱成一堆垛起來。
走到半路碰到小跑過來的叢三老爺,忙走到板車另一邊也扶著稻穀往前推。
叢孝揮舞鞭子抽了一把水牛,“
啾”,牛蹄加快步子往前奔跑,它也知曉氣氛不同往日,不敢像以前那般慢吞吞挪動步子。
到家時黃豆大的雨點子已打了下來,落在地上濺出塵土,空氣裡滿是泥土夾帶水汽特有的腥味。父子倆停穩板車往下卸稻穀,仍是稻穗朝裡稻杆朝外堆成方形。
壟上不少人家都在搶收門前場地上晾曬的稻穀,人人恨不得多長出兩雙手來鏟穀子,老人、小孩跑得飛起。
杏娘看一眼不遠處叢二老爺的家門口,場地上還敞著大半的金黃色穀子,“我先去二伯父家幫忙,你摞好穀子也過來。”朝男人丟下一句話,不等他應聲,她轉身又衝入雨幕。
跑近了搶過叢鳳手裡的木鍁,一鍬一鍬往籮筐鏟稻穀,女孩手裡一空,忙撿起一旁的簸箕往裡扒。
叢孝父子倆碼好稻穀,又在最上麵蓋了一層草蓆,忙完後也往這邊跑來。
叢二奶奶小腳使不上力,拉著裝滿稻穀的籮筐往家門口拖,父子兩個趕忙接手使力擡起來疾走。不一時又衝過來兩、三個人影,竹掃帚、木鍬、簸箕交相輝映,漫天的塵霧飄揚又被雨水打濕落下來。
雨越發大了,成片往下砸,狂風呼嘯,電閃雷鳴,穀子已然濕透連同泥巴被鏟入籮筐。眾人被雨衝刷得睜不開眼睛,滿頭滿臉的雨水,沉重的濕衣物牢牢貼在身上。
最後一鏟穀子倒進框裡,眾人拿起工具衝進二奶奶家,此時方有空大喘氣。
叢其“呸”一口吐掉嘴裡的土沫,雙手叉腰望著外頭,“這個賊老天,說下就下,連給人喘個氣的功夫都沒有。”
叢家老四介麵:“可不是,從太陽當空到雨落下來,剛過一刻鐘吧,幸虧穀子都搶進來了,否則給這大雨一衝全流河裡去。我們家說不得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今天多謝大夥幫忙。”
叢其擺手,“咱倆家牆挨著牆,不幫你家幫誰家。”
叢二奶奶一手提涼茶一手抱一摞碗過來,“勞煩大夥了,都來喝碗涼茶,坐下歇息一會。”
杏娘用布巾擦臉、脖子,擦完遞給叢孝,“二伯孃,您彆忙活了,我們這就回家去。”
“怎不多坐一會,雨下得這般大,還是躲會兒雨吧!”
叢三老爺喝完水,把碗擱在桌上,交代二嫂:“這雨眼看著一時半會的停不了,我們就不耽擱了。你們家的穀子都淋了雨,現下也沒法曬。我看不如攤開晾在堂屋裡,免得夜裡發了熱冒芽,您自個考量一下,我們就先回去了。”
他二哥就是個典型的書呆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跟他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這個二嫂能擔事。
眾人說了幾句話,紛紛衝進雨幕往家跑,左右衣物已經濕透,不如一口氣跑回家洗澡換衣裳。
等杏娘換了乾淨衣裳坐在堂屋裡擦頭發時,屋外仍是傾盆大雨,嘩啦啦往下潑,絲毫沒有緩減的跡象。
屋子裡漆黑一片,彷彿到了晚上,好似要點了油燈纔看得清人臉。不時有閃電拉出一條亮光,照亮堂屋的一個角落。
頭發擦得半乾在頭頂挽一個鬆鬆的發髻,杏娘去灶房看晚上要炒的菜。許是知道今天能割完稻穀,陳氏晚上準備的菜還挺多。
半個老南瓜、一碗小雜魚、一條大白刁,加上壇子裡的幾樣菜,足夠做一桌豐盛的晚飯,正好慶祝穀子豐收。
杏娘挽起袖子給老南瓜削皮,今年南瓜結得多,口感甜糯細膩,用本地的話說就是吃起來很麵,就是不好削皮。滑不溜秋又不好抓緊,厚實的皮緊繃繃的。
把洗乾淨的南瓜切成塊放入灶後的小陶罐,米也淘洗乾淨倒進大鐵鍋,添上水,喊大女兒:“青葉,幫娘過來燒火煮飯。”
“哎,好。”堂屋傳來“蹬蹬”的腳步聲。
杏娘拎起大白刁刮魚鱗魚鰓破肚,清洗乾淨切成塊裝盤備用。
小雜魚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都是小指頭長短,用大拇指刮掉魚鱗,捏破魚鰓擠出內臟。一小碗魚弄完,腰痠背痛,骨頭都麻了。
青葉算是燒飯的老手,開始用草把子接連不斷的大火燒,鍋裡的水半乾時轉小火慢慢烘烤,貼著鍋底的一層米飯慢慢變硬成一張鍋巴。
把飯鏟進木盆後,揭下厚厚的焦黃色鍋巴,鐵鍋裡光可鑒人不粘一粒米飯。先把飯煮熟再炒菜,等吃的時候溫度正好不會燙。
大白刁蒸熟後澆上用早稻磨成的米粉調成的湯汁,鮮香撲鼻。小雜魚先煎地兩麵焦黃,淋上用炸胡椒加水調的勾芡,蓋上鍋蓋燜一會。
從壇子裡撈出兩條灌胡椒,多放點油煎得焦脆,最後再炒一個小青菜,滿滿一桌農家風味的小菜,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欲滴。
叢孝兩眼放光地看著飯桌上的菜,“今天有炸胡椒糊小雜魚啊,我做夢都想吃這個菜,一看見這鮮紅的顏色就能配三碗米飯。”
杏娘好笑地調侃:“那你好好吃個夠,等閒了天天煮給你吃。”
外麵大雨如注,狂風呼嘯,雷聲在頭頂轟隆隆作響,飯桌上點了一盞油燈,昏黃的光線照亮小小的灶房,一家子團團圍著吃得噴香。
在這樣水汽彌漫的時刻,燉菜吃起來也不覺得熱,煎的外酥裡嫩的小雜魚都不用吐刺,嚼吧嚼吧全嚥了。
三個孩子碗裡隻有小半碗飯,上麵蓋著一層鍋巴,小糯米牙咬地“咯吱咯吱”響。饞地叢孝忍不住從大兒子碗裡夾了一小塊,塞進嘴裡過過乾癮。
“嘿!今兒這雨下得可真好。”叢孝突然想起什麼,兀自樂嗬,“田裡泡了水正好耕地啊,免得我累死累活地踩水,稻穀也割完了,這雨下得及時。”
叢三老爺不慣著他:“有本事你到外麵去嚎一嗓子,你看會不會有人錘死你,咱家是田少趕得及時,彆家可都還沒割完呢。”
“啊哈,那還是算了。”叢孝訕笑。
這樣的夜晚也是格外的易眠,風聲、雨聲、雷電聲,睡在稍顯涼意的床上心裡滿足得像喝了蜜水,甜滋滋的,一會兒就沉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