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壟上煙火(種田) > 第79章 第 79 章 歡樂中秋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壟上煙火(種田) 第79章 第 79 章 歡樂中秋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歡樂中秋節

中秋節這一日全家老小起了個大早,
穿上新衣打扮妥當,杏娘提了一籃子節禮帶上三個孩子坐船回孃家。

打算過去那邊吃早飯,順便吃了晌午飯再回家整治晚上的團圓席麵。

楊氏喜笑顏開迎了三個外孫、外孫女進屋,
“我的三個小乖乖看著又長高了,
尤其是小二哥,
越發的斯文有禮,
真好,
都是好孩子。”

捧著青果的胖胳膊捏了又捏,
捨不得放手,“還沒過早吧?走,跟外祖母去灶房,
外祖母給你們打糖水雞蛋,保管甜到你們的心窩子裡去。”

青葉是吃過這個的,
且還印象深刻,知道好壞,
迫不及待提意見:“外祖母,我要嫩嫩的能流出蛋黃的雞蛋,不要吃老的。”

兩個小的人雲亦雲:“我也是,
我也要吃嫩的。”

“好好,
都有,
外祖母最會做嫩雞蛋了,放心,不會煮老的。”楊氏忙不疊保證,不就是嫩雞蛋嗎,
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這有什麼難的。

杏娘眼睜睜看著三個小的簇擁著老的往灶房走,她娘眼角都沒瞥她一下,
不由好笑,提上籃子跟著往後院走。

用勺子舀起一顆白色蛋清包裹的橙黃色蛋黃,咬破蛋黃上的薄膜輕輕一抿,蛋黃像流沙一樣湧入口腔,細膩軟嫩,爽滑可口。還真像她娘說得那樣,甜到心窩子開滿花。

“娘,今天晚上家裡打算怎麼過,還跟之前那樣四家並做一家在老宅開火嗎?”

楊氏撇嘴:“那肯定不會,今時不同往日,我跟你爹看著這老些個兒孫就來火。生他們一場,養到這麼大,連孫子都上坡了,還指望著趴在我們老兩口身上吸血呢。

人心不足蛇吞象,哼!且等著瞧好了,老三這個事沒了結,人人心裡的算盤珠子滴溜溜轉個沒完。”

提起這事,杏娘就憂心:“爹許諾三個月後還剩下的銀子,家裡有那麼多現銀嗎?他老人家到底怎麼打算的,也不跟我露個口風,我心裡急得很。”

“說了要你彆管,你就把心放回肚子裡。”楊氏安慰女兒,“你爹什麼風浪沒見過,這還真不算什麼,銀子我們也能拿的出,但不是這麼個拿法。”

見女兒眉頭微挑,一臉疑惑,楊氏少不得安她的心:“世人都說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福氣,這話既對也不對。若是家業興旺,子孫出息,知禮守節,那當長輩的自然能得以安享晚年,其樂融融。

要是一鍋粥裡哪怕摻了一顆老鼠屎,那日子都過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她歎一口氣,繼續說道:“人的心都是偏的,十根手指頭尚且有長短,一大家子這麼些人,怎可能事事公正,一碗水端平?

一個家族隻要大方向掌握好,不出差池,水底下的明爭暗鬥,你來我往都不是問題。怕就怕在有人攪渾了水,其他的人想渾水摸魚,當家的再處事不公的話,心懷鬼胎的就更多了。”

杏娘聽得似懂非懂,他們這一家子在白水灣站穩了腳跟,可人多口雜的,又都是兒孫輩,實在不好管教。

楊氏總結陳詞:“現在爹孃還沒老邁不堪到那個地步,這個家還是能掌得住的。若是真到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天,自有下一輩的當家人來掌舵。再說了,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家大了該散就得散。

要是安分守己,憑著那點血脈之情,自有他的那碗飯吃。若是不甘久居人下,那就各憑本事吧,我們且顧好當前就夠了,後頭的日子到了跟前再說。”

杏娘沉默不語,家常過日子大家都是笑語嫣然,和氣平順。背地裡怎麼樣,誰知道呢,知人知麵不知心呐。

此時她又有些恨自個頭腦簡單了,她能想到的人都能想到,旁人想得到的,她還一頭霧水。

一時李老爺子打拳回來,自有另一番契闊,饒有興致地帶了三個外孫輩屋裡屋外地忙活。

把曬乾的細竹竿頂端劈開手掌長的兩半,中間用一小節竹片撐開,製成三個尖角的形狀。

尋了屋簷下、牆根底、樹杈子間的蜘蛛網轉圈攪了,要是運氣好碰到守株待兔或織網的蜘蛛就更好了。打劫了蜘蛛懸吊在竹竿上吐絲,一邊吐一邊把三角框架織成密密麻麻的網。

餘下就好玩了,舉了竹竿到處跑著粘蟲子、蒼蠅還有蜻蜓,一碰一個準。

有些力氣大的死勁掙紮能脫身,大半捱了蛛絲就小命休矣。

看著網上的蚊子垂死掙紮,三個小的哈哈大笑,團團圍住李老爺子喊“外祖父!”李老爺子捋了胡須一派高人風範,微笑不語。

晌午飯異常豐盛,李家老兩口的飯食本就比叢家精緻,加上杏娘帶來的一堆食材,兩母女下大力氣整治了一桌席麵。越是吃得人少,越不能顯寒磣,三個小的吃得滿嘴流油,嘴巴比抹了蜜還甜。

“外祖母做飯真好吃,我要天天來外祖母家。”

“我也是,外祖母,往後我就一直陪著你好不好。”

“還有我,我也是。”

楊氏笑得合不攏嘴,“好好,日後你們三個就住在老李家算了。你們爹那個家不回也罷,左右他又不在,等他回來了你們再回去。”

見老伴胡說八道,李老爺子但笑不語,格外有興致小酌了兩杯。家裡雖不差酒,老爺子好吃酒卻不貪杯,隻在年節裡或心情愉悅時抿幾口,楊氏當然不予理會。

飯後又歇息了一陣,杏娘帶孩子們回家。

她這還算好的,當家的男人不在家,母子幾個借著往孃家送禮的由頭呆上一天、半天的。家常過日子都是女婿單蹦一個給嶽家送禮,疼惜女兒的人家會給一些回禮。多半是收了卻沒有回的,至多留女婿吃一頓飯了事。

楊氏當然給他們準備了回禮,不同於女兒送來的食材,楊氏送的大多是零嘴點心吃食。

蜜餞果鋪、乾果炒貨、麻花糕點、肉乾肉脯等把個籃子裝得冒了尖,都是姑娘、孩子愛吃的。有些個在鎮上且買不到,還是托了人從縣裡帶回來的,另還有三套齊整的衣裳。

杏孃的針線活隻能說尋常,給孩子做衣裳也無甚講究,楊氏則不一樣。她的一手繡工當真絕妙,花是花葉是葉,繡的蝴蝶翅膀彷似要振翅高飛,栩栩如生。

即便如此,杏娘小的時候楊氏也沒逼著她學刺繡,針線活學會了即可,繡工不願意學也不勉強。

鄉下地方家常穿的是粗布麻衣,至多在年節走親戚時穿棉布做的新衣。彆說繡的是假花,就是繡出來朵真花來,人也隻當你衣服上染了花汁沒洗乾淨。

若說到憑繡工掙銀子,鎮上的富戶家裡有繡娘,再不濟去縣裡的成衣鋪子、繡莊走一趟,什麼時新的花樣找不到。

且刺繡格外的費眼睛,打年輕時起李老爺子就不讓媳婦做繡活。

眼睛花脖子酸繡出來的成品,開價高了無人識貨,賣低了簡直對不起自個揉出來的那些淚水,何苦來哉。

故而楊氏的刺繡隻在老兩口和女兒身上發揮點餘熱,等到女兒出了嫁,每年給小外孫添一套衣裳。

杏娘回到家擼起袖子整治晚上的席麵,男人不在家,可公婆還是在的,那就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小戶之家。

辛苦勞累大半年,眼瞅著下個月就要秋收,到時又是一場忙碌,何不趁此節日好好犒勞全家的五臟廟府。馬無夜草不肥,這年頭人過得比牛馬好不了多少。

不在年節裡找補些油水,人都得熬成人乾,活著還有甚趣味。

不到太陽落山,夕陽眷念地在人間灑下一片黃昏,家家戶戶炊煙嫋嫋升起,煎、炸、燉、炒諸般手段儘數上場,魚肉的香味隨風飄散。

饞得晚歸的麻雀在枝頭急得跳腳,這麼好的美味卻享受不到,著實可惜。

除了鹵豬蹄做了一個菜,其餘的魚、肉,或蒸,或紅燒、或炒都做了三樣。加上清理菜園子找出來的燉老南瓜,醃黃瓜,小蔥炒雞蛋,整整湊了十個菜,飯桌擺得沒有一絲空隙。

杏娘給叢三老爺倒了一杯黃酒,喜得老頭子眉毛鬍子快飛起來。

“杏娘好手藝,瞅這一桌席麵比鎮上的酒席也不差什麼了。鎮上的酒席且還沒有這般實惠呢,老七不在家,咱們爺幾個自個樂嗬,來來來,都拿筷子吃起來。”

杏娘笑一笑:“爹孃喜歡就好,七哥不在家,這是兒媳應該做的。”

陳氏扯扯嘴角,過節的大好日子,她也懶得找茬。

一家子熱熱鬨鬨吃晚飯,晌午在外祖家吃過一頓豐盛的飯菜,三個小的不像之前那樣火急火燎。不過好飯菜難得,誰也不會嫌多,照舊吃得香甜,誰知道下次得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吃上這麼一頓。

飯後洗漱了照樣在巷子口乘涼,人人手裡拿一塊月餅當消遣,他們也不知道這中秋節賞月是咋回事。

月亮有啥好看的,不是圓的就是扁的,要麼就是消失不見,還能看出朵花來不成。太陽可是頂頂重要的,沒了太陽人還怎麼活,可這月亮著實有點多餘啊!

大晚上的也就走夜路能有點用,也沒見誰天天都要趕夜路是吧。再說了,沒有月亮的晚上,拿了火把趕路也是一樣的。

叢三老爺喜滋滋跟他五弟顯擺:“我家兒媳買的月餅裡頭加了紅糖哩,可甜了,甜得我牙都要掉了,你家的是什麼味道?”

叢五老爺翻他一個白眼,了無生趣道:“我婆娘是什麼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哪裡捨得花錢買月餅哦。隨便捏了兩個蕎麥煎了當月餅,你說什麼味道?蕎麥的味道。”

鄭氏做的蕎麥餅麥香濃鬱,軟糯有嚼勁,可再香甜它也是蕎麥做的。

叢三老爺訕訕一笑:“彆氣了,你家裡還有兩個小子沒上坡,她心裡著急難免節省了點。呐,我的月餅給你吃一口。”

說著手伸了過去,叢五老爺當然不會客氣,低頭就是一大口。

“哎……哎,你怎麼咬了這麼多,好歹給我留一口。”叢三老爺心疼地看著缺了一大半的月餅,眉頭都皺了起來。

“哼,瞧你那小家子氣,叫你跟我顯擺,大不了我的蕎麥月餅也分你一口……不,你想吃多少口都行。”跟他三哥比,叢五老爺顯然是很“大方”的。

“那不用,你自個留著吃吧,晚飯吃得太飽,我肚子裝不下。”

老兄弟兩個竊竊私語,說些裡外家常,小孫子們呼嘯著飛奔而過。

唔,今晚的月亮確實有點不一樣,似乎格外亮了些。又大又漂亮,像一個白玉做的盤子懸掛在半空,這麼近,那樣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