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壟上煙火(種田) > 第82章 第 82 章 流言如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壟上煙火(種田) 第82章 第 82 章 流言如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流言如刀

家裡來了城裡的佃農幫忙,
叢三老爺心潮澎湃,很為自家兒子自豪。

想他小兒子確實打小就不一般,念書的名額被他哥哥占了,
他就隻能棄了這條路。分家也吃虧,
這點田勉強養得活一家老小,
等到孫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
怕是一絲看頭都沒有,
還不知會淪落到何等樣人家。

可他小兒子硬是闖出來一條生路,
情願背井離鄉,孤身一人遠去萬裡之外的府城當學徒。一去就是好幾年,硬是音訊全無,
跟失蹤了似的。

直到學到一身本領纔回家,且迎娶了遠近聞名的李老先生獨女為妻,
這不是能耐是什麼?

李老先生何許人也?

城裡的那些大老爺們自然看不上此等雜門野道,可在鄉下地方,
李老先生的地位堪比城隍廟裡的土地公。

土地公高坐神台,享用人間煙火,卻冷眼旁觀,
不理世間百態。

比起冷冰冰的土地老爺,
李老先生這個活人肯定是有求必應。且他精通醫道兩門,
掌管神鬼之術,這是比縣令大老爺更為神秘莫測,舉重若輕的存在。

結識了這般的親家,他們叢家在十裡八鄉的路都好走多了。不看僧麵看佛麵嘛,
李老先生的女婿家自然要給幾分薄麵。

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女兒、外孫賒賬開鋪子的那檔子汙糟事,不是他們叢家如何有本事,鎮裡的那些東家、掌櫃全是看在李老先生的麵上才賒的賬。

雖然最後的結果不儘如人意,
可這也恰恰說明瞭李老先生的本事。即便他住在鄉下,在鎮上也是能吃得開。人家認他這個人,肯定他的能耐,很多事他就能擺平,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他的小兒子能成為李老先生唯一的女婿,那他兒子也是個有本事的,不然如何能讓李老先生瞧得上?

叢三老爺暗搓搓得意兒子的所作所為,陳氏也不遑多讓,翻來覆去好幾遍都沒睡著。

“老頭子,你說……老七是不是要發達了?”

叢三老爺皺眉:“他一個莊家漢子,有甚發達不發達的,再出息也就是多吃兩碗米飯的事。你不要有的沒的想一大堆,咱們現在已經分家了,照道理咱們兩個是跟著老大的。現下老七願意養著咱倆,你就得知足,知道嗎?”

陳氏一怔,冷哼一聲轉過身子,背對著老頭子。

“我說的話你彆不愛聽,這條壟上的婆娘哪個不是長了十七八個心竅,你出去不要瞎咧咧,胡說八道。家裡的事外人知道得越少越好,何況眼下老七隻是幫東家老爺做事,東家心善派人來幫咱們一把。

老七又不是跟親家家裡的小李大夫似的,飯碗端得牢牢的,等乾完了活不照樣回來種地。”

想起往事,叢三老爺不禁感慨萬分:“之前大夥看老七在外做工眼熱,掂量他掙了不老少的銀子。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這纔有了娟兒家的王強合夥開鋪子的事。

結果呢,彆人都能掙錢的鋪子,到他手裡虧本不說,家底還賠個精光。這錢不都是老七掏出來的。他就算有金山、銀山,也不夠這麼糟踐的。”

當然,自個家裡也不消停就是了。

“要不是因著這事,老大一家也不會想著分家,他往常占了老七多少便宜,旁人不知道,你我還不清楚?老七性子善,心軟,可再不知事的人經了這一遭又一遭的事也該心寒了。他之前隻是念著都是一家子,不愛計較罷了,真要冷了心腸豈是好糊弄的?

你沒見他上次回來跟他哥吃飯,一個勁地勸酒,憑他哥說得天花亂墜,他隻嗯嗯啊啊的打哈哈。這是鐵了心想過好自個的日子,旁的事都不想摻和。”

可惜老大一家還當是之前,想過來撈撈油水,一頭撞上去才知道豆腐不是黃豆做的,銅牆鐵壁撞個滿頭包。

叢三老爺勸自個媳婦:“我不說你應當也清楚,老大兩口子不是踏實過日子的料。心比天高,想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著的東西。

想的再好,落不到實處,腳跟沒站穩,那都是白搭,遲早得摔一個大跟頭。”

他補充道:“他們年輕經得住折騰,咱們這把老骨頭了何必跟著瞎攪和,嫌日子過得不順麼?現下咱倆幫著老七媳婦把地種好,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念著這個情分,老七就不會不管咱們,定是會給咱倆養老的,這個你放心。”

陳氏一直沒有說話,安靜地聽老伴說,良久,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夜漸深露深重,人倦進入夢鄉,屋外的蟲鳴依舊熱鬨。

隔天早上,叢三老爺領著兩個年輕小夥子去自家田裡。一人割稻穀,一人掌板車,他牽牛繩往家裡拉昨天傍晚堆起來的穀子。

一路上見到的人無不詫異,這條壟上的人閉著眼睛,光聽聲音都能猜出來是誰家的。

便是各家的孃舅親戚也是熟麵孔,誰家來了客,還沒走到家門口,就有路上碰到的人打招呼,或是差使小兒過來告知。

叢孝傢什麼時候多了一門這樣的親戚,孃家也沒見來過這兩人啊?

正是秋收時節,家家忙得暈頭轉向,披星戴月,恨不得跟哪吒似得長出三頭六臂,這兩人還有空閒跑到旁人家裡幫忙。

當即有好奇心旺盛的上前詢問,叢三老爺少不得一一作答:“老七要給他東家乾活,這個時節趕不回來,他東家憐惜我家老的老小的小,就派了兩個人過來幫忙。”

一路走一路問一路答,到家時叢三老爺唾沫星子都說乾了,無奈搖頭。這些人可真夠無聊的,這般繁重的體力活都擋不住那顆八卦的心。

殊不知他老人家的話比秋風掃過落葉的速度還快,不到一個上午,傳遍壟上的各家各戶,連三歲小兒都知道他家來了兩個乾農活的年輕小夥子。

“聽說了嗎,叢家老七這次農忙不回來了,他東家派了兩個人過來幫忙。”

“叢老七可真厲害,自個回不來不打緊,還多了兩個幫手。”

“可不是,這就相當於請了兩個長工,還不用花他的銀子,多好的事。”

拉回家的稻穀卸在門口的場地上,叢三老爺在家軋場、碾場,另一個佃農回去田裡割稻穀。

近晌午的時候,穀子碾出來攤開晾曬,杏孃的飯菜也做好了。紅燒肉、梅菜扣肉、肉丸蛋皮湯、一大盤蒸魚,魚多肉足,都是大菜。

叢三老爺怕籃子放不下,特意拿出背簍裝了。

剛走出家門碰到鐮刀壞了,回家換鐮刀的叢五老爺,迎上前急切地問:“老七不回來了?聽說他雇了兩個人回來乾活,他現下這般出息啦?”

叢三老爺:“……”

流言就是這麼傳開的,越傳越離譜。等到在家裡的杏娘聽到時,說的已經是叢老七在外頭發了大財,爹孃、媳婦、孩子要接到縣裡去過活。家裡的田也不種了,雇了佃戶打理,還要多買些田地呢。

杏娘:“……”

這已經不是三人成虎了,這簡直就是流言如刀啊,刀刀見血,見血封喉,一擊斃命。

叢三老爺背著竹簍給家裡的幫工送飯,又是一路走一路問,這回換成了一路辟謠。說出真相後人還不信,一雙懷疑的眼睛上下打量他,好像他藏了什麼秘密沒說出來。

叢三老爺:“……”

就很心累!

喊來田裡的兩個幫工,開啟背簍端出飯菜,四菜一湯,都是用大海碗裝得滿滿的,另有一大盆米飯。

杏娘灶上手藝本來就好,這回又是下了大功夫感謝幫工。幾碗肉菜散發出噴鼻的香味,濃油赤醬,碗放下來時,最頂上的那塊紅燒肉還在微微顫動。

“來來,咱們先吃飯,家常農家飯菜,二位彆嫌棄。”

兩個佃農中稍微年長的歡喜道謝:“老爺子說的哪裡話,咱們往常給東家乾活隻求能填飽肚皮,最多添個蘿卜、白菜。沒成想來您家還吃上大魚大肉了,是我二人該給您老道謝纔是。”

這兩人還真沒說謊,吃飯時那個狼吞虎嚥。

叢三老爺疑心他兩可能都沒嚼兩下就咽進去了,噎著了就喝一口湯順下去。

搶飯菜比逃荒的人還凶猛,叢三老爺半碗飯才下肚,人已經開始添第三碗了。

兒媳用木盆盛飯時,他還覺得太過了,現下看來還是兒媳有遠見。這哪叫吃飯,這就是倒飯,一碗一碗往嘴裡倒,他看了都覺得噎得慌。

往常農忙時的好胃口此刻蕩然無存,吃了一碗就放下碗筷。不過興許是沒乾重活,隻在場地上轉悠了一上午的緣故。

想來也是,佃戶的收入比他們還不如,大頭都是交給雇主,剩下點糧食勉強夠他們裹腹。孩子多的人家恐怕連吃飯都得數著米下鍋,哪裡吃得飽,更彆說買魚肉。

這還是年成好的時候,若是遇上災年,租子都交不齊。無米下鍋隻得賣兒賣女,不然一家子都得餓死。

哎!都是可憐人,叢三老爺歎一口氣,端起木盆給二人添飯,“多吃點,我家裡的飯菜管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晚上回去飯菜更多。”

二人連連道謝,想他兩個老實巴交,乾活勤快,隻因不善交際被張家老管家打發到這偏遠之地勞作。本還以為是吃苦受罪來了,沒想到這裡離縣城遠是遠了點,人們的吃穿住行卻是不差的。

更有甚者因地處偏僻,遠離城鎮,倒免了被權貴強買強賣的境遇。

且此地水源豐沛,稻穀長得極好,物產豐盛,農人自然不愁吃穿。比他們這些佃農強了不隻一星半點,哪裡輪得到他們嫌棄彆人。

吃過飯他們也不歇息,拿了鐮刀就開乾。

對他們來說,隻要稻子還沒裝進麻袋,那睡覺都得睜著眼睛,既然如此還不如乾完了活再休息。

叢三老爺直眉瞪眼看他們走出老遠才反應過來,這是要去田裡割稻穀?忙趕上去勸說:“才吃過飯,得歇息片刻纔是,不急這一時半會的。”

二人隻是搖頭不肯,吃了人家的豐厚飯食,自是要抓緊乾活纔好。

叢三老爺沒得法子,隻好擱下背簍跟著一起忙碌。雖然兒子的來信要他們不用去田裡勞作,可袖著兩隻手看彆人忙自家的活像什麼樣子。

叢三老爺做不到乾巴巴站在那裡什麼都不乾,拿起鐮刀也揮得虎虎生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