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上煙火(種田) 第81章 第 81 章 占便宜啦
占便宜啦
張家開出的條件確實豐厚,
可叢孝家裡的情況也是擺在那裡。
一個農家若沒有成年的男性勞動力,憑著老弱婦孺扛住一個秋收,隻怕稻穀還沒歸倉,
人都要倒下來了。
等到第三天陳牙人那邊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叢孝自個也想不出辦法,
打算傍晚過去跟陳牙人辭彆。這次是真的要走了,
便是現在趕回去也晚了些。
他正關了門打算上鎖,
陳牙人歡天喜地,
樂顛顛跑過來,“彆關,彆關,
叢小哥,你這回真得謝謝老哥哥我,
咱哥倆進去說。”
一把推開門順手把叢孝拽了進去。
兩人在堂屋的桌子旁坐下,叢孝給他倒了一碗茶,
“怎麼,老哥可是想出了甚好辦法?”
陳牙人端起茶碗一口悶了,喘著粗氣喜不自禁:“我不僅想出了好法子,
還給一並解決了。”
他到底見多識廣,
頭腦靈活,
在家想了兩天還真叫他琢磨出個可行辦法。
陳牙人當即過去張家,跟老管家如此這般訴說了叢孝家的情況。又提議張家可以在名下的佃農裡挑出兩個年輕力壯,手腳利索的年輕人去往叢家,幫他爹收稻穀。
“如此一來,
你可以接下張家的活計且沒有後顧之憂。二來,你家的秋收還多了一個人呢,那些佃農都是乾活的好手,
人家一個就抵得上你兩個,說起來還是你家占了便宜。”陳牙人得意洋洋邀功。
“怎麼樣,你老哥我這回的事辦得漂亮吧?張家老管家隻猶豫了一瞬就答應了,這事他自個就能做主,都不用稟告主人。而且這兩個人的吃喝張家自個出,算是額外給你的賞賜,不花費你家半個銅板。”
叢孝聞言沉思了片刻,越想越高興,還真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他之前隻想到請村裡人幫忙,卻沒想過長工、佃戶之類的。
這也是有緣由的,泮水村裡叢姓占了大多數,且祖上還是有些個家底的。村子裡人人都是自家的田地,既沒有鄉紳、地主,也沒有長工、佃農,至多像他親哥那樣把田租給族人。
這也導致他根本就沒想到這一茬,叢家缺人手,張家佃戶多得是但缺工匠,兩下裡一交換,皆大歡喜。
叢孝喜出望外,一把抓了陳牙人的手感謝:“老哥哥,你這回真是幫了我的大忙,我都不知道如何謝你。往後咱哥倆就是一對老搭檔,互相幫襯,等從府城回來,我請哥哥大吃一頓,好酒好菜管夠。”
“好說,好說。”陳牙人自是得意,促成了一筆交易固然高興,跟一個各方麵都很不錯,且手藝精湛的年輕人交好,往後大有益處啊!
“咱們明早過去張家,想必他們到時已經挑好了人選,你過去跟他們交代一番。餘下的隻管聽從張家吩咐,跟著張家乾活吃不了虧。”
陳牙人說得在理,叢孝聽得不斷點頭。
……
秋風送爽,碩果累累,沉甸甸的稻穗墜彎了腰。
叢孝一直不見回來,叢三老爺決定不等他了,許是路上有什麼事耽擱了,不能少了他就不乾活,不過日子了是吧?
天微亮,農活二人組老搭檔就去了田裡,此時早晚已稍微有了涼意,婦人走在路上且要披一件單衣。在田裡彎腰忙活小半個時辰,出了汗就不冷了,等到了晌午更是熱得汗珠一滴滴往下墜。
不過比起盛夏時的雙搶,秋收時的太陽光顯然柔和了不隻一星半點。
前者的炙熱彷佛要融化它所統治的這片天地上的萬事萬物,後者依舊是絢爛的陽光,卻不會那樣悶熱難耐,窒息得喘不過氣。
時不時還有秋風拂過,更添了兩分涼意。
晌午青葉照舊給爺爺和娘親送飯,眾人坐在樹蔭底下歇息吃飯。
朱青水嘴裡塞得滿滿的,好奇問到:“三老爺,秋收都開鐮了,您家老七還沒回來?他這次不回來了嗎?”
“那肯定不會,”叢三老爺篤定說到,胸有成竹,“老七是個心裡有成算的孩子,應該是路上有事耽擱了,估摸著這兩天就該到了。”
朱青水羨慕地道:“要我說靠著七哥的手藝在外頭賺銀子又不難,您老跟他媳婦都不用種田了,累死累活的就糊弄個嘴飽。您老何必上趕著種這勞什子的田,乾脆跟您大兒子一樣租出去了事,省得七哥每年來來回回地折騰。”
叢三老爺失笑搖頭:“那不行,莊戶人家沒了田地如何使得,天天悶在家裡發黴嗎?田就是咱們的根,有根才立得住,站得穩。
你不信可以問問你爹,你家兄弟四個都上了坡。按理說你爹孃也可以不用下田,有你們的孝敬口糧就夠過活了,他為什麼日日不落往田裡跑?”
朱青水脖子一縮不敢搭腔,旁人家的事他能嘴賤說上兩句,自個老爹的事是不敢亂開玩笑的。
他不敢開口,朱老爺子卻是有話說:“哼,靠他們賞飯吃我還不如跳河來得快,我要是今兒撂了挑子,明兒就該請了李老先生來給我看風水選墳地的方位了。沒辦法,不孝子生得太多,自個都快要餓死了,哪還顧得上我們兩個老骨頭。”
朱青水長歎一聲,無奈投降:“爹,您這是說的哪裡話,我們再怎麼沒用,您二老的口糧還是能掙出來的。跟叢七哥比,那確實比不上,論到乾農活,我們幾個也不差啊!”
“那不見得,”朱老爺子嘲諷地看著小兒子,“我有一個問題想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你能不能幫我解開?”
“我就不明白了,你在田裡割穀子就好好地割,為什麼割兩把就直起腰歇半天,割兩把再直起腰歇一會。你那腰是蓮藕做的麼,一掰就斷?你一直彎著腰割怎麼了,那腰還能斷了不成?”
朱青水:“……”
旁聽的眾人憋笑,臉都漲紅了不敢吭聲,哼哧著背過身偷笑。朱老爺子正在氣頭上,現在可不能再火上澆油。
“我一看你那做事的德行就來火,做事不像個做事的樣子,懶懶散散,渾身無力像熬了十天十夜沒睡醒似的。你還有臉說彆人,我要是靠你吃飯,早成了餓死鬼去閻王爺那裡報道投胎去了。”
朱青水嘴巴張闔,不服氣叫嚷:“瞧您把我說得這般不堪,腰一直彎著肯定累啊!我就是直起身歇口氣,又沒耽擱做事,您用不著這麼說我吧?”
“你是沒耽擱自個的事,”朱老爺子了無生趣地說。
“隻不過要靠你養老就沒指望了,哪次農忙你不是拖到最後才做完。我這個老頭子要是等到你來幫忙,穀子都爛到田裡了還沒看到人影。”
朱青水嘴巴張了張,無可辯駁,幾個兄弟裡他家做事最慢。上頭的三個哥哥乾完了自家的,還有時間去老頭子那裡搭把手。
到了他這裡,不要彆人來幫他就夠好了,哪可能幫得了旁人。
為了給弟弟解圍,朱青山插嘴道:“今年的穀子不錯,顆粒飽滿,不像去年那麼多癟殼,應該能賣個好價。”
有鄰人搭腔:“可不是,今年老天爺知道疼人哩,該下雨時下雨,該出太陽時也不含糊。到了年底得多給灶王爺上柱香,祈求他老人家上了天庭多給咱說說好話,要龍王爺保佑咱風調雨順纔好。”
一時又說到給灶王爺的貢品,過年的菜色,話題岔到十裡開外。
割到晚上捆好稻穀堆在田埂上,叢三老爺是沒本事掌住一板車的穀子拉回家。路上顛簸不平,力氣稍微鬆懈就翻了車,到時更麻煩,索性等兒子回來了再往家裡拉。
兩人回到家才知家裡來了客人,說是客人也不對,兩個二十左右的年輕小夥子,長得黝黑結實。
跟叢三老爺說了原委,又拿出叢孝的書信,叢三老爺自然是識字的。
信裡說他做事的東家遣他去府城一趟,他不能回來幫忙秋收,所以求了東家派兩個佃農回家幫忙。要他爹和杏娘隻管安排好二人的住宿和飯菜,田裡的事交給他們即可。
看完信叢三老爺有片刻迷茫,隨手把信遞給兒媳,他家咋還用上佃農了?
佃農是城裡的地主老爺家纔有的,他家的田地給人家當個添頭都嫌少,就這還有佃農來幫忙?
他兒子是做了多大的事纔得到東家老爺的看中,連家裡的下人都派來給自家乾農活?
不過迷糊歸迷糊,兩個活生生的小夥子卻不能視而不見。
醒過神來後,叢三老爺熱切招呼兩人吃晚飯,又使喚老婆子清理雜物房,挪出長板凳卸兩扇門板,鋪上被褥當床鋪。
他家沒有佃戶,也不知道如何招待人家,住宿就這個條件,隻能在吃食上多下點功夫,可不能怠慢了對方。都是給東家做事,指不定還能給兒子結個善緣呢。
縱使不能,他們來家裡幫忙,自家總是感激不儘的。
飯後叢三老爺偷偷叮囑兒媳:“你明天早上就不去田裡割稻穀了,先去鎮上買魚肉,晌午的飯菜儘量做得豐盛些,讓客人吃得儘興纔好。”
杏娘聽得連連點頭,本來農忙時的吃食就要比平日裡好。現下家裡來了幫忙的客人,雖說不是自家的親戚,也要讓人家吃得滿意纔好。
這一夜人人心思湧動,難以入眠,想他叢傢什麼時候有過佃農,連長工都沒請過。
雖說老叢家之前是富裕過的,可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小輩們見都沒見過,隻從長輩的隻言片語中聽過一兩句。
叢三老爺小時倒是見過家裡請長工,也隻在農忙時請過四、五個,等到年齡漸長分了家,各家的那些田哪還請得起哦!
等到了兒子這一輩再分家……
哎,不提也罷,要不是小兒子還能在外打零工做活計,維持一下家裡的體麵,他簡直無顏去見地下的老祖宗。
沒想到有生之年家裡還能請得起佃農乾活,叢三老爺思緒翻飛。儘管是兒子東家使喚過來幫忙的,那也是自個兒子有本事不是?
怎不見旁的在外做工的有這般能耐,能得到東家的如此賞識,可見還是他兒子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