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界_龍の降臨する地 第6章
接下來就是尋找鐵了,一種是尋找鐵礦,另一種是不斷的尋找含鐵量高的泥沙。
我選用第二種,因為附近就有沙灘。
我猜測過,這是一個內陸湖,那麼這裡曾經就可能存在河流。
隻要有穩定的流水,那麼在水的不同速度下,就會使得夾帶的泥沙規律性地分級沉降的產物。
其成分取決於流域內地表流失土和河岸崩塌物的成分,而那最細的一部分顆粒,會不斷淤積成泥。
這種泥化學成分穩定,顆粒級比較均勻,生產成本低,是生產水泥優良的天然黏土質原料,而且如果含鐵量高的話,也可以拿來鍊鐵。
此外,要是土壤肥沃的話,以後還可以拿來種植。
所以我認為在沙灘中取泥鍊鐵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天已經暗了,我便冇有繼續行動,而是叫大家先休息。
第三天。
我叫大家早早起來乾活,一部分女類人就負責燒炭——不斷地燒火併用冷水冷卻,獲得木炭,木炭燃燒溫度比木頭高,是鍊鐵的好燃料。
而另一部分女類人則負責挖坑,我讓她們在百米外的空地上挖出一條溝渠,方便以後排泄。
如果不好好處理排泄物的話,會讓大家很容易生病,現在我都是吩咐他們到百米外的一處土溝裡排泄,排泄完了還得讓他們用草木灰和泥土掩埋。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畢竟語言不通,我隻能用行動來告訴他們,比如說以身示範,阻止他們到處排泄,和他們一起埋粑粑等等。
言歸正傳,我則帶著剩餘男類人去沙灘,去挖一些淤泥,並將漁網收回。
運氣很好,漁網中的螺螄吸引來了五條大鯉魚,每條至少有十斤多。
而且其樣貌與生理特征跟現代的鯉魚一模一樣。
這讓我更加肯定,這個位麵與地球隻是相似,而不是恐龍時代的地球。
換句話說,我隻是穿越了空間,並冇有穿越時間。
當然,話也不能說滿,萬一是穿越到了其它空間的不同時間也說不定。
輕輕地走到水邊,木矛一提,兩條鯉魚就被當場捕獲。
剩餘三條被驚動得到處遊竄,我提起木矛就往魚的下後方叉去,撲通撲通,手中兩根木矛上各插有一條鯉魚,雖然逃了一條,但還好,收穫還算豐富。
我現場用石片將鯉魚解剖並颳去魚鱗,將魚頭和內臟再次放入魚網中,隻將魚身帶回。
同時,我們也帶回來了一漏鬥的淤泥。具體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反正裝滿了“樹皮漏鬥”。
這淤泥的含沙量也不多,恰好可以試一試——而且鍊鐵的話,需要沙子儘量少一點,畢竟普通的沙子成分隻是二氧化矽罷了,當然,如果是鐵礦沙的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山洞前。
我讓“恩”烤魚,而我去鍊鐵,其餘人全去燒炭。
將淤泥與木炭充分混合,其中所用的木炭要磨成細粉,這樣才能充分反應。
然後將其揉成形,球形,餅形都可以,並放入熔爐的第三層。
在熔爐第二層新增木炭,提供溫度,同時,那些誤入熔爐的石子和一些影響燃燒的雜質,便會因木炭的燒儘而落入第一層——也就是最底層。
燒木炭可以提高煉製溫度,遠比燒樹枝的溫度高,但隻燒木炭仍然不夠,我還需在一旁不停地扇風,當然我會吩咐其他類人輪流扇風,畢竟這可是個累人的活。
要不是時間不允許,我還真想做一個鼓風機出來。
這個鍊鐵持續了很久,我估摸著有三四個小時。
等取出,用水冷卻後,我也如願地得到了十來個小鐵粒。
具體有多少呢?大概可以做一兩個鐵戒指。
然而我並冇有灰心,反而十分興奮,有總比冇有好。
我將鐵粒放在一處空地,並用木炭微微炙烤,防止上麵的水將其腐蝕。
我吩咐女類人繼續鍊鐵,而我則帶著男類人們繼續出去打獵。
四條鯉魚隻能勉強夠我們果腹,我們還需更多的食物。
而且天氣也漸漸轉冷,我們需要儲備糧食與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