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貝的炒股人生 第561章 我爭取讓大家在追蹤資金流向的過程中最少不覺得累
25-11-10,週五,成交分析。
這個文章係列估計是表格和資料太多了,我看一遍都很累,難怪沒人看,調整一下,隻放最重要的三張表,我爭取讓大家在追蹤資金流向的過程中最少不覺得累。
兩市成交和總市值變化情況:
這個總表不能少的,因為a股市場資金流入和流出,就看這個總市值的變化,成交隻是輔助。
前一個市值高點在25-10-29,我們可以看到,指數收盤高點今天已經超過去了,但市值高點和最高點,還差一點點,估計明天完成?
明天市值再增加3208億元,大a的市值又新高。
我很早就說過,不要看什麼經濟很差,a股越來越美股化了,推動a股指數上漲的是資金,跟我們自己感受到的所謂經濟環境好壞可能關係不大。
a股市值隻要是不斷上漲,資金就是不斷流入的,那整體市場就是不斷上漲的,個股肯定看個人本事,但最終也肯定是選到那些不斷市值增加的行業板塊,收益最好。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保持跟蹤資金流向的原因。
板塊漲跌情況:
今天的這次拉昇,和上次不太一樣了,算力明顯不強,證券排第一,第二,我都以為眼花了,是整車,北汽藍穀看來不僅是大盤逆子,也是板塊逆子。
跟蹤的22個板塊應該是沒有完全反應今天市場的資金流入方向,但資金沒去算力,而且資金也沒走,還在繼續攻擊,指數和總市值都接近新高了。
成交前20漲跌情況:
成交前20的漲跌情況看得就更清楚了,算力偏弱的,資金在未來衝擊新高的過程會選擇哪些方向?我們一會觀察一下行業板塊的市值變化,也許能看到一定的訊號。
當天漲停最多的板塊:
漲停最多的板塊是消費:
比較難從股票投資的角度去挖到消費類的公司,確實也有擅長這方麵的,例如以前的茅台、海天醬油和涪陵榨菜等,但現在可能真的很難,我們認為人力成本占比越高的行業,未來能走出來的概率都偏小,不知道這個理解對不對。
其實做股票,最危險的就是那些股價(市值)漲不回去的熱點個股,這些股票一般都是好股票,不好也不會成為熱點,但漲不回去了,基本上就是兩個原因。(1、沒有預期那麼好,甚至變壞了;2、股價太高了。)
股價漲得高不是缺點,但如果股價漲的高,然後跌下來再也漲不回去了,這就不僅僅是缺點,它還是風險。
24個重點行業的市值變化:
跟蹤資金流向,必須盯著行業市值的變化,我們之前證明過:
市值增加=資金流入;
市值減少=資金流出。
所以,我們想要之道資金流向哪個行業板塊,實際就是要知道哪個板塊市值不斷在增加,沒有增加的,就不是。
那些市值不斷減少的板塊,就是資金流出。
最近就是半導體、通訊裝置、電子元件、小金屬和消費電子資金明顯流出。
那電力和光伏裝置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資金持續流入的行業板塊呢?還要觀察,基本麵上找不到邏輯,就不敢做判斷。
像昨天的能源金屬、電池和電網裝置,今天就沒有創新高了,如果未來一直不創新高,那說明我們對基本麵的判斷也沒錯。
那個行業板塊基本麵是確定性向上的?我們目前看到概率最大的還是新能車,但市值沒新高,說明市場還不認可,那我們的判斷也有可能是錯的。
但如果後續市場認可了(資金不斷流入,市值不斷新高),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更堅定的持股?
資金如果沒進入我們跟蹤的重點行業板塊,那去哪了呢?
很明顯是去了相對傳統的行業,例如釀酒、食品、石油、保險等,我們跟蹤的24個板塊裡也有明顯流入的板塊:
但流出的金額更大一些:
25-11-11,週二。
納指又活過來了,遠離30日均線就相對安全,所以美股一直就是資金推動的市場,經濟好不好,他們的媒體說了算,股市是一直長牛不斷。
但也要注意,美股納指已經形成下跌趨勢了,要修複,就要形成新的上漲趨勢才能結束這段新的下跌趨勢,或者指數創出新高。
納指漲超2%,英偉達漲近6%,閃迪漲近12%,金價漲2.8%。
今天的算力和貴金屬方麵估計會明顯反彈,帶動上證指數創新高。
對於那個“大盤逆子”不敢有太多期望,也不知道孫少軍今天會不會透露一下享界的周交付數量,感披露尊界的,為啥不說一下享界的周交付數量?
行業板塊融資餘額變化:
融資餘額增加最多的還是有色和儲能相關的電網裝置和光伏裝置,沒想到銀行融資餘額減少最多,汽車整車融資餘額還在減少。
主要是賽力斯,股價這麼殺跌,部分融資盤就隻能被動減倉了,整車板塊目前就看賽力斯什麼時候能止住這段下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