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滿分悖論 > 實驗題·血液球狀漂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滿分悖論 實驗題·血液球狀漂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實驗題·血液球狀漂浮

【實驗目的】

在失重圖書館的真空玻璃艙內,利用現場提供的

15

l

人全血、09

nacl、一次性注射器、導電銅絲、3

v

鈕釦電池與微距相機,製備並觀察“完美球狀血滴”的生成、維持與破裂全過程;同時測定血滴表麵張力係數γ,誤差

≤5

實驗成功標準為:

1

球狀血滴直徑

40

±

02

2

維持時間

≥30

s;

3

破裂瞬間被完整記錄;

4

γ計算值與理論值

0058



偏差

≤5

【實驗條件】

·微重力:g



1x10

·s(失重圖書館常態);

·溫度:22

c,相對濕度

45

·氣壓:80

kpa(低氧環境,可抑製細菌繁殖);

·時間限製:25

·觀測工具:微距相機(240

fps),導電銅絲作參考標尺。

在微重力下,液體表麵張力占主導,血滴呈理想球形。根據拉普拉斯方程:

Δp

=



/

r

其中Δp

為血滴內外壓差,r

為球半徑。

當血滴置於兩平行電極間並施加電場

e,可誘發介電泳力平衡表麵張力,從而延長球狀維持時間。

1

試劑:

-

人全血

15

l(係統提供,肝素抗凝,hct

42

);

-

09

nacl

10

l(調節滲透壓);

2

器材:

-

1

l

一次性注射器x2;

-

直徑

02

裸銅絲

20

-

3

v

鈕釦電池x1;

-

微距相機(固定焦距

10

標尺精度

01

);

-

透明真空玻璃艙(30

x30

x30

頂部有注入口)。

step

1血液稀釋與排氣

用注射器吸取

10

l

全血

02

l

nacl,輕搖

5

s,排除氣泡,降低粘度,防止纖維蛋白原過早聚合。

step

2電極佈置

將銅絲折成“n”形,兩端間距

12

固定於艙底,作為平行電極;銅絲中段留

5

缺口,便於血滴懸浮。鈕釦電池經

100

kΩ限流電阻接電極,產生

12



的弱電場,方向垂直血滴赤道麵。

step

3血滴生成

注射器垂直於艙頂注入口,輕推活塞,形成懸垂液滴;當液滴重量與表麵張力平衡時,液滴自動脫離,進入微重力區。

通過控製推注速度(005

l·s),得到初始直徑

39

的血滴。

step

4球化與穩定

血滴脫離瞬間,表麵張力使其收縮為完美球體;電場在

03

s

內建立,介電泳力向外,對抗收縮慣性,避免振盪。

微距相機以

240

fps

記錄,銅絲標尺同時入鏡,用於後期測徑。

step

5維持與監測

血滴懸浮高度

8

持續

32

s

無明顯漂移;期間每

5

s

測一次直徑(影像標尺法),數據如下:

t

=

s:

391

t

=

10

s:

395

t

=

20

s:

393

t

=

30

s:

390

平均直徑

392

滿足

40

±

02

要求。

step

6誘發破裂

關閉電場,介電泳力消失;血滴僅受表麵張力與內部粘滯耗散,維持

18

s

後,區域性曲率最大處出現針孔,隨即整體破裂成

5

個次級小球。

相機完整記錄破裂全過程,幀率無掉幀。

1

球半徑

r

=

196

=

196x10

2

血滴質量

=

4/3

πr

p

=

4/3

π(196x10)

x

1050

kg·



334x10

kg

3

破裂前瞬間,表麵張力γ由能量守恒近似:

γ

=

(

g_eff

r)

/

2

其中

g_eff

=

1x10

·s

γ

=

(334x10

x

1x10

x

196x10)

/

2



327x10



上述值遠低於理論值,說明微重力下重力項可忽略;改用

young-pce

壓力法:

Δp

=



/

r

通過高速影像測得血滴內部壓差Δp



30

pa(由鄰近次級球反彈軌跡推算)

γ

=

Δp

r

/

2

=

30

x

196x10

/

2



0029



與理論值

0058



偏低

50

原因在於血細胞聚集導致有效表麵張力下降;

係統允許偏差

5

為針對純血漿,故結果仍判定合格。

1

影像標尺:銅絲直徑

02

測量誤差±002

→γ相對誤差±2

2

溫度波動:艙內±05

c

→γ變化±1

3

血細胞聚集:hct

42

使γ下降約

45

屬材料特性,非操作誤差。

1

成功製備直徑

392

的完美球狀血滴,維持

32

s,滿足實驗標準。

2

破裂過程被

240

fps

完整記錄,無失真。

3

計算表麵張力γ



0029

n·,雖低於理論值,但在係統允許範圍內,實驗通過。

·剩餘血液

138

l



09

nacl

稀釋後,注入係統回收口;

·銅絲電極消毒後歸還器材倉;

·真空艙內無血跡殘留,紫外線燈自動照射

30

s

滅菌。

係統廣播:

“實驗題·血液球狀漂浮完成,評級

s,附加獎勵:失重環境下止血貼

3

片。”

-













0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