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 > 第94章 除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 第94章 除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新年元日,皇宮內苑張燈結彩,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按照禮製,太子李承乾與越王李泰需一同入宮,向帝後叩拜新年。

兩儀殿內,李世民與長孫皇後端坐上位,接受子嗣的朝賀。李承乾與李泰先後入殿,依禮跪拜,口誦祝詞,表麵上一派兄友弟恭、和睦融洽的景象。

然而,當正式的禮儀過後,兩人侍立一旁時,那看似和諧的表麵下,暗流便開始湧動。

越王李泰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關切笑容,目光落在李承乾站立時微微有些不自然的右腿上,聲音溫和地開口道:“今日新年,見太子兄長氣色尚佳,臣弟心中甚慰。隻是……兄長這足疾,近日可有好轉?冬日天寒,最是難熬,兄長還須多加保重,莫要過於操勞纔是。”

他言語聽起來滿是兄弟之情,但那“足疾”二字,卻像一根細針,精準地刺向李承乾最敏感、最自卑的痛處,隱隱強調著對方身體上的“缺陷”與“不完美”。

李承乾臉上的肌肉幾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袖中的手瞬間握緊,但他迅速強迫自己放鬆下來,臉上甚至擠出一絲看似寬和的笑容,回應道:

“有勞四弟掛心。不過是些許舊疾,習慣了便好。倒是四弟,聽聞你在揚州都督任上(遙領),雖未親至,卻也關心民瘼,勤勉好學,深受士林讚譽,真乃父皇之福,大唐之幸。隻是……”

他話鋒一轉,語氣依舊平和,卻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提醒,目光平靜地看向李泰:“你我兄弟,兄友弟恭方是正理。四弟才華橫溢,更當時時謹記長幼之序,為諸弟表率,安心輔佐父皇與孤纔是。”

他刻意加重了“長幼之序”和“輔佐”這幾個字,毫不客氣地以嫡長子的身份敲打李泰,提醒他誰纔是名正言順的儲君。

李泰眼底閃過一絲陰霾,臉上笑容不變,正要再開口,端坐上的李世民卻微微蹙起了眉頭。

聽著兩個兒子這綿裡藏針、暗含機鋒的對話,李世民隻覺得一陣莫名的煩躁與頭疼湧上心頭。

他何嘗聽不出其中的刀光劍影?承乾揪住“嫡長”身份不放,泰兒則不斷暗示承乾的“體弱”,兩人竟在這新年伊始、本該團圓和樂的時候,當著他的麵就如此針鋒相對!

難道……朕平日對泰兒的賞識與寵愛,真的過了頭,助長了他的心思?而對承乾,是否又太過苛責,鮮少肯定,以致他隻能緊緊抓住“嫡長”這唯一的優勢來維護自身?

就在殿內氣氛因這對兄弟無形的交鋒而變得有些凝滯時,一個稚嫩歡快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父皇!母後!孩兒來給父皇母後拜年啦!”

隻見一個約莫七八歲、穿著嶄新親王服飾的男孩,像個小團子似的跑了進來,正是晉王李治。

他小臉紅撲撲的,眼睛亮晶晶的,全然不顧殿內微妙的氣氛,徑直跑到禦座前,像模像樣地行了個大禮,奶聲奶氣地說著吉祥話。

看著幼子天真爛漫、毫無心機的模樣,李世民緊繃的臉色不由自主地緩和了下來,長孫皇後也連忙笑著招手讓他近前。

李治的出現,如同一股清泉,瞬間衝散了李承乾與李泰之間那令人窒息的暗流。兩人的交鋒被迫中斷,也隻能暫時收起鋒芒,換上兄長的麵孔,看著這個尚不懂權謀爭鬥的幼弟。

李世民將小兒子攬到身邊,心中那陣煩惡稍減,卻也不由得升起一絲複雜的感慨。或許,隻有在這般懵懂的年紀,才真正享有毫無雜質的天倫之樂吧。

他看了一眼表麵上已恢複平靜的長子與四子,心中那份關於繼承人問題的隱憂,卻並未因此消散,反而更深了一層。

……

元日清晨,太原王氏府邸早已被裝點一新,朱漆大門上貼著嶄新的神荼鬱壘門神像,廊簷下懸掛著大紅燈籠,連庭院中的枯樹枝丫上也係著祈福的紅綢,處處洋溢著濃烈的年節喜慶。

天剛矇矇亮,王玉瑱便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腹部已明顯隆起的楚慕荷,踏著清掃乾淨的青石路徑,前往正院給父母王珪和杜氏拜年請安。

正堂內,王珪與杜氏早已身著吉服端坐上位,臉上帶著節日的笑意。一見楚慕荷挺著肚子進來,杜氏立刻心疼地站起身,快步迎上前,嗔怪地瞪了王玉瑱一眼,語氣帶著責備:

“你這孩子!怎地如此不懂事!慕荷身子重,正是需要靜養的時候,這大清早天寒地凍的,你還讓她折騰過來!若是著了涼,或是累著了,看我不揭了你的皮!”

王玉瑱被母親訓得縮了縮脖子,連忙喊冤:“母親明鑒!這可不是兒子的主意,是慕荷她非說元日新年,定要親自來給父親母親磕頭,儘一儘孝心,兒子攔都攔不住啊!”

楚慕荷也連忙柔聲幫腔:“母親勿怪夫君,是兒媳自己執意要來的。元日給長輩拜年,是應有的禮數,兒媳身子尚好,不礙事的。”

杜氏見她如此懂事,心中更是憐愛,連忙拉著她的手在自己身邊坐下,仔細詢問她夜間睡得可好,晨起可有什麼不適,又吩咐侍女趕緊再添個暖爐過來。

一家人正說著話,門外通傳,宴清與王驚塵聯袂而至。宴清依舊是那副清瘦儒雅的模樣,王驚塵則裹著厚厚的狐裘,臉色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也似乎多了幾分血色。兩人上前,恭敬地向王珪與杜氏行禮拜年。

一時間,正堂內笑語喧闐,熱鬨非凡。杜氏看著滿堂兒孫,心中歡喜,便命人取來早已準備好的、用紅繩串著的開元通寶。

“來,敬直,蕊兒,過來。”杜氏笑著招手,將三郎王敬直和年紀更小些的侄孫女馮蕊叫到跟前,給兩人分發壓歲錢。

馮蕊年紀小,接過紅繩串著的錢幣,甜甜地說了聲“謝謝叔祖母”,便喜滋滋地捧在手裡。

王敬直卻有些扭捏,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半大少年了,還和妹妹一樣拿壓歲錢,實在有些不好意思,紅著臉推拒道:“母親,兒子……兒子大了,這錢就給蕊妹妹吧。”

杜氏被他這模樣逗樂了,故意板起臉道:“大了?多大?在娘眼裡你永遠都是孩子!快拿著,圖個吉利!莫非是嫌少不成?”說著,不由分說地將那串錢塞進了他手裡。

王敬直拗不過,隻得訕訕地收下,引得眾人一陣善意的鬨笑。王玉瑱看著弟弟那副窘態,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順手揉了揉他的腦袋,更是讓王敬直鬨了個大紅臉。

正堂內,炭火暖融,茶香彌漫,長輩的慈愛,晚輩的恭敬,朋友的情誼,交織成一幅溫馨而熱鬨的家族新年圖卷。爆竹聲偶爾從街巷傳來,更添了幾分年節的喧囂與喜悅。

王珪看著眼前這和睦的一幕,撫須含笑,眼中滿是欣慰。或許,這便是家族傳承、人丁興旺最樸實,也最動人的景象。

王家眾人都齊後,王珪起身帶著王家三子及王驚塵共同去給祖宗上香,這也是隻有王家的嫡係子弟纔有的資格。

來到這古樸莊嚴的祖堂,連一向喜歡嬉皮笑臉的三郎都變得一本正經,生怕自己對祖宗不敬。

王珪上了頭香之後,緊跟著的便是王崇基和王驚塵。王崇基不用多說是長子,王驚塵也更是王玄一房的嫡兄不說,更是族長王闊最看好的後輩之一。

可惜,造化弄人。

隨後便是王玉瑱和王敬直,王玉瑱將手中香燭燃起,插入香爐之中,無事發生…

他還以為王家的列祖列宗會顯靈,直接給他後世的靈魂秒殺在這。還好這是曆史文,不是玄幻。

“二哥,走了吃飯去了!”王敬直看著王玉瑱發呆,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

“走!”王玉瑱一把扣過王敬直的脖子說道。眾人都笑看自家這個酒謫仙欺負自己的弟弟打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