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進村,山裡野獸瑟瑟發抖 第2437章 一小時三元
李青峰從他眼中看到了對未來的擔憂,就問:
“你們做的那個塑料花怎麼計算價格的?”
康康爸爸回道:“一支花三分錢,十支可以湊成一束,那就是三毛錢。”
李青峰聽到幾分幾毛的,忍不住皺眉:“一個小時能做幾束花?”
“我隻有一隻手,動作比較慢,一個小時隻能做十束。我老婆時不時的要照看孩子,一個小時也是這個數。我爸媽就更不用說了,眼睛不好使了,動作也有些遲鈍了,就算他們全神貫注的去做,一個小時也是隻能做十束。”
李青峰愕然:“一束花三毛錢,十束花就是三塊錢。你們四個人每人每小時都是掙三元,四人就是十二元!”
“也就是說,你們晚上要加班四五個小時才能賺四五十元。”
原本聽他們說晚上做手工一家人能掙四五十的時候,他還以為隻需要忙活個把小時的時間。
畢竟是四把手在做事,就算每人每小時掙十元,那也有四十元。
可誰知道,他們每人每小時竟然隻能掙三元!
三元啊!
一個小時掙三元!
李青峰要說不震驚,那是不可能的。
現如今,三元能乾什麼?
有些超市一個饅頭都賣三元呢。
更不用說那些專門收割智商稅的所謂的高檔餐廳,實則就是一堆預製菜餐廳。
那裡頭聽說一個白麵饅頭都要賣二十元呢。
好家夥,合著這一家人累死累活忙活兩個小時,四把手馬不停蹄的乾,乾足兩個小時,就隻夠去預製菜餐廳買一個饅頭。
李青峰震驚之餘,又深感無力。
這底層老百姓的日子怎麼就這麼難?
康康爺爺看著李師傅不敢置信的神情,忍不住笑道:“是的,晚上七點鐘開始乾,一般要乾到十二點才能睡覺。”
“因為這個東西它占地方,要搬來搬去的,也費時間。”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塑料,還有膠水,也不敢讓孩子靠近,還得時時刻刻留心孩子。”
“嚴格說起來,其實我們一個小時做不了十束花。”
“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也很好了。”
“一家人齊心協力,隻用晚上的時間就能掙四五十元,一年下來就是上萬元,我們也知足了。”
康康奶奶連忙附和:“是啊是啊,以前我們腦子不好使,也沒人指點我們,我們閒來無事就是去跟人侃大山,吹大牛,一天到晚也沒什麼正經事,白白浪費了那麼多時間。”
“現在做這個手工一天能賺四五十,我們也很知足了。”
“至少現在這日子比從前有盼頭。”
李青峰點頭:“話是這麼說沒錯,可這工價也太低了。”
他想起藥廠在河市附近農村發展藥材種植戶的事情,就問,
“你們村有人種植藥材嗎?”
“你們家有沒有種?”
“種藥材應該賺錢。”
康康爺爺歎息:“唉,種藥材確實賺錢,聽說藥廠那邊給的價格很公道,而且還有技術人員下地指導。”
“隻可惜,我們家已經沒有地了。”
“當初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裡的地基本上都賣完了。”
“現在也就剩下不到兩畝地,用來種些高產的紅薯。”
“紅薯人可以吃,雞鴨也能吃。”
李青峰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麼。
雖然兩畝地用於種植藥材肯定也能賺錢,但問題是,老一輩人都對糧食有著天然的敬畏心。
隻要家裡有地,那肯定要優先種植糧食。
紅薯就是極好的糧食。
正如康康爺爺所言,紅薯隻要管理好了,品種也好的話,一畝地產個七八千斤都不是問題。
兩畝地能產一萬多斤,再加上政府給的補貼,也足夠這一家子人不至於餓死。
甚至,多餘的紅薯還能用來養些雞鴨,確實是極好的。
隻不過,工價三元這事真的讓他心口沉悶。
中午接了子衡回家做午飯的時候,他差點把子衡心心念唸的烤雞腿給烤成木炭。
子衡見爸爸心不在焉的,就問:“爸爸,你在想什麼?”
“我看你好像有心事。”
“是有心事。”李青峰也不否認。
子衡來了興趣:“是什麼心事能讓爸爸你這樣愁眉不展?”
在他的認知裡,爸爸可是無所不能的。
看著小家夥八卦的神情,李青峰忍不住笑了笑:“你那什麼眼神啊?怎麼感覺我有心事你很高興?”
子衡嘻嘻笑:“就是覺得奇怪,爸爸你那麼厲害,難道這世上還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你?”
“彆給我戴高帽!我自己幾斤幾兩我自己清楚。雖然我很多時候確實厲害,可爸爸到底也隻是個個體。一個人再強大,力量也終究是有限的。”
“是這麼個道理沒錯。爸爸你到底是什麼心事,你快說,我想聽。”
李青峰也沒瞞他,就把康康家的情況說了。
“他們家很特殊,家裡三個孩子都還年幼,而且康康還得了白血病。”
“康康爸爸隻有一個手掌,就算去找工作,也很難找到。”
“他媽媽則是沒什麼文化,有點類似傻大姐。”
“他爺爺奶奶也上了年紀,一家人的日子很艱難。”
“但他們還挺努力的,今天上午我去他們家的時候,看到他們拿了手工回家做。”
“可是,他們四個大人做手工四五個小時,總共才賺四五十塊錢。”
“那就相當於每個人每小時的工價約莫隻有三元,甚至都沒有三元。”
子衡此時的表情跟李青峰先前的表情如出一轍。
他震驚又不敢置信:“爸爸你是不是說錯了?應該是每個人每天能賺四五十元吧。”
“如果是這樣就好了。”李青峰歎息,“他們是四個人加起來,忙活四五個小時,總共隻能賺四五十!”
“天。”子衡驚訝,“這工錢也太低了。”
“是啊。爸爸原先就想做點什麼給那些底層苦苦求生的老百姓一條活路。後來聽說康康家人四個成年人一天賺四五十的時候,這個念頭更加強烈了。可問題是,爸爸現在想了好久,都沒想出來能做點什麼。”
“如果他們都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爸爸可以給他們多多提供就業崗位。”
“可問題是,像他們那樣的家庭,很多人都是沒有辦法長期在外勞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