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認養
-
認養
現在舉世之間,“認養”的風氣十分盛行。認養學校、認養公園、認養道路、認養河流、認養山丘、認養海灘,乃至認養孤兒、認養老人,甚至古代還把軍隊交給民間認養。
認養是一個很好的義行,因為社會某些地方少人照顧,某些人士少人扶養,你有餘力,認養一段時期,也是慈悲善行。
一個進步的國家社會,政府不要獨立地支撐一切,豪富之人也不要獨自一人操縱經濟物產,把一些交給民間來認養,讓社會貧富均衡,這不是很好嗎?
認養製度雖好,但也希望能好好規劃。例如有人認養一個戲班子,認養一個女優,認養教堂、寺院,認養一些宗教人士,認養寵物,認養一些稀有動物,認養一個弱勢團體等,認養總會讓社會獲得公平。
但是認養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不求回饋的付出,如果認養抱著投資的心態,則如《講義雜誌》的作者王遠弘先生所慨歎,有些企業人士認養政治人物,但認養政治人物風險太大,
他說:“認養政治人物可得到一些利益,不過風險也高,政壇變化多端,政客在政壇有浮有沉,企業家如果押錯寶,投資就泡湯了。”然而縱使如此,現在世界上什麼都在減少,隻有政治人物不斷大量在增加,可見政治人物得到人的認養,得天獨厚。
人間最容易懂得的就是認養的道理,至少每一個人要認養自己,每天要設法給他吃飽,給他睡眠,給他活動,種種的照顧,不能讓他受一點委屈。認養一個人就認養他的一切,包括眼、耳、鼻、舌、身,衣、食、住、行、育、樂。
由認養一個人到認養一個家。一個家裡的父母、兄弟、姊妹,就看自己的本領有多大,認養的東西可以愈來愈多,愈來愈大。
現在小學裡已經在教育兒童認養的行為,負責擦黑板的認養黑板,負責打掃教室的就認養教室。負責照顧校園裡的一盆花、一棵樹,就認養一盆花、一棵樹。認養養成兒童工作的習慣,養成兒童負責的態度,養成兒童參與公眾的集體創作。認養的製度實在非常美好,問題是認養成為習慣,長大以後認養政治人物,讓自己跟隨政治人物成為一黨一派,跟隨政治人物宦海浮沉,造成社會的族群對立,得不償失。
認養的風氣是好的,等於養兒養女,養植花草樹木,認養的對象總該有所選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