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思維的妙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思維的妙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思維的妙處

“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人因為有思想,故能開發智慧,所以佛教講:“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儒家也主張:“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

思想到了極致,就是開悟。當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經過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而得瞭然於胸;因此有人說,佛陀是宗教家、教育家、慈善家,其實佛陀更是一位大思想家。

今之禪門的參禪悟道,也是要窮追猛問,一點也不放鬆,一直問,一直想,一直參下去;因此禪門的打坐,並非枯坐,而是要參。參,就是用心思想。

一篇文學作品,需要多少構思組織,篇章才能完成;一幅山水畫作,也是需要經過幾番思維佈局,才能躍然紙上。

一塊石頭雕刻成藝術品,並非刀刻的力量,而是心裡的思維;幾十層大樓的建設,並非千百員工的力量,而是一個人思維的成就。

思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思想之果。有因纔有果,故今日之科學家、哲學家,都可視為大思想家。遺憾的是,現代的學校教育,普遍不重視思想的啟發,隻重視程式的教授。程式是固定的模式,思想是靈活的運用;能夠思維會意,做事才能靈巧,做人才能通達。

胡適之先生曾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就是思想,求證就是實踐。多年來,台灣地區在農、工、商、科技方麵,均有傲人的成就,這都是思想的結果。然而現在我們財富有了、物質文明瞭、科技發達了,我們希望今後能再多出一些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再多用心在如何創造社會的和諧、推動和平進,乃至對傳統曆史文化的繼承改造,及如何除弊革新等問題上。

所以,我們要訓練我們的下一代,從兒童時代就要開始思考:我長大後要做什麼?長大後要思考:我怎樣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我們每個個人也要思考:如何結合多人的力量,求得共成共有?多人的團體裡,更要思考:如何把集團的利益分享全民?

乃至家庭主婦也要思考:衣服如何裁剪得更合身?環境如何佈置得更美化?廚師也要思考:如何使飯菜做得更美味可口等。

自然宇宙,不其然就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樣子,它必定有更深廣的境界,有待我們去思維探索。佛教裡的佛國淨土,就是由“思考”所建設的,所以我們現在也要思考:如何建設當今的人間淨土?具體地說,如何建設安和樂利的社會?這是我們應該不斷思索的課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