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名家教子書:母親的榜樣(中國篇) > 隨時記筆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名家教子書:母親的榜樣(中國篇) 隨時記筆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隨時記筆記

現在生活條件好,帶孩子出門旅遊已是普通人家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假期帶著孩子出門旅遊的經曆。張世君認為,出門如果光是為了玩兒,那樣就是浪費時間和經曆。出門還是讓孩子見世麵,長見識的機會。出門參觀、旅遊,帶上一個筆記本,讓孩子隨時把自己參觀過的景點簡單地記下來,這對寫日記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開始,濛濛旅遊時好多內容記不下來,就用畫圖來表示。後來,濛濛把她的圖給張世君看,有的地方張世君看不明白。她就給張世君解釋,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就是濛濛最早的筆記。

張世君感到很有意思,就鼓勵濛濛以後無論到哪裡都帶上筆記本,能記就記,記不了就畫。孩子聽了很高興,她的做法得到肯定了。除此之外,張世君還告訴濛濛,畫圖不是目的,畫圖有時候人們會看不懂。要根據畫的圖把日記寫出來,把圖畫翻譯成文字,要讓媽媽和老師看明白。寫作是要用文字來表達你的思想的,一定要寫清楚,讓彆人讀得懂。

按照媽媽教的方法,濛濛8歲時,她按照畫的圖寫了《巍峨的南門》。這篇習作在《現代家長報》上發表了。

旅遊參觀的時間總是很緊張,特彆是看展覽,濛濛又要看,又要記,速度慢了就記不下來,她就求張世君幫她記。張世君說:“幫你記可以,但是有個條件,必須是由你口述給我聽,你怎麼說,我怎麼寫,我起一個錄音機的作用。”

女兒覺得這個提議很有意思,麵對展品,就像麵對足球賽做現場直播解說一樣,在那裡不停地講這個像什麼,那個是什麼,還不時問著媽媽:“我剛纔說的記下來了嗎?那是一句非常好的比喻,你可彆漏記了呀!”

所以,每次母女倆出門參觀,總是磨磨蹭蹭地落在彆人的後麵,常常是展館最後就剩母女倆在那裡嘀嘀咕咕,又說又記。遇上濛濛自己一個人蔘觀,那濛濛就得自己做筆記了。

一次,女兒濛濛去參觀軍營,看見武警頭上戴的帽子與彆的軍帽不同,竟請求武警把帽子摘下來給她看上麵的警徽是什麼圖案,還把它畫了下來,回家寫了《參觀軍營》。

那次班上組織的參觀軍營活動,就隻有濛濛一個人認真地做了筆記。部隊的叔叔表揚她參觀認真,老師也表揚了她。

她得到表揚,更來精神了,以後到哪裡都帶一個筆記本。出門旅遊,自己準備行囊,筆和筆記本是一定要帶的。張世君說,寫日記這件事,竟把孩子訓練成了一個有心人。

濛濛出門參觀,總是緊跟導遊小姐,好聽導遊的介紹。參觀都江堰,她不跟張世君坐一個空中纜車,而去跟導遊小姐乘一個纜車,為的是聽導遊給她介紹都江堰。結果,導遊小姐專門給這個小遊客做了一場介紹。參觀武侯祠時,濛濛進了門就跟在一個給外國遊人做介紹的導遊後麵,把導遊說的都記在心裡,後來寫進了遊記中。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記得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形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到現在為止,這種筆記本揮起來已經有一人那麼高了。當對某一個問題陷進思維困境的時候,我就會找出那些在我看來幾乎和生命一樣重要的‘靈感資源庫’,隨便翻翻通常就可以豁然開朗。”

英國著名政治家丘吉爾即使打仗的時候,也注意隨手記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正是這種隨手筆記的良好習慣,使他不僅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而且使他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他的钜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就是這樣寫成的。

隨手能做一些筆記,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隻要是值得記下來的,事後必定會有收穫。培養孩子做一個勤做筆記的有心人,無論觀察到什麼,還是讀到什麼,或者是想到什麼,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字,都隨手記在本子上,日久天長,孩子一定能從這些筆記中收穫很多的驚喜,體會到勤做筆記的好處。

教子點睛:

做筆記雖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彆是對於精力難以集中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作為父母,我們要督促孩子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要給他講述做筆記的好處。等到養成習慣以後,勤做筆記帶來的一係列好處,孩子自然就能體會,也就不再需要大人督促了,自覺做好筆記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