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關種田,從傻兵到國公 第69章 契約與信物,暗流湧動
-
合作的框架,在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被迅速地定了下來。
李睿展現出的誠意和那層出不窮的“神物”,讓朱媺娖和周奎,再冇有任何猶豫的理由。雙方當即便由周奎執筆,李睿口述,草擬了一份詳細的合作契約。
契約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李睿方負責提供商品、技術和遼西境內的安全保障;而“周氏商行”則負責打通朝廷關節、提供港口、開拓江南市場以及采購李睿指定的物資和人口。
為了表示誠意,李睿當場便贈予了朱媺娖一行人,一個由十輛大車組成的車隊,上麵裝滿了作為“樣品”的玻璃鏡、香皂、烈酒,以及最重要的——兩百石土豆和一百石玉米的種子。
“這些,便作為我們合作的開端。”李睿指著那些物資,對周奎說道,“周兄此行回京,路途遙遠,還需打點各處關節,想必花費不菲。這些貨物,你們可自行處置,所得銀兩,便充作前期的活動經費。”
如此大的手筆,讓周奎再次感受到了李睿的魄力。他知道,李睿這是在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展示自己的實力和合作的決心。
“李大人高義!”周奎鄭重地抱拳道,“在下回去之後,定會立刻著手辦理港口之事。最多三個月,必會給大人一個滿意的答覆!”
事情談妥,朱媺娖一行人,也到了該啟程返回的時候了。
在她們逗留的最後一天,李睿以“商談技術細節”為由,單獨將朱媺娖請到了農業研究所的暖房之中。
此時的暖房,利用玻璃采光的原理,即便在春寒料峭的季節,內部也溫暖如春。一排排的育苗盤裡,正培育著各種李睿從神農空間裡新得到的作物幼苗。
“朱小姐請看,”李睿指著一株剛剛破土的、葉片肥厚的綠色幼苗,介紹道,“此物名為‘番薯’,與土豆類似,亦是高產作物,且更耐旱,更適合在北方的山地丘陵種植。”
朱媺娖好奇地看著那些充滿生機的幼苗,心中再次為李睿那神乎其神的手段而驚歎。
“我之所以單獨請小姐前來,”李睿的語氣,變得認真起來,“是想將這些作物的種植和育種之法,親手交予你。”
他將一本早已準備好的、用娟秀的字體抄寫著的小冊子,遞了過去。冊子上,不僅詳細記錄了土豆、玉米、番薯的種植方法,甚至還用精細的圖畫,標註出了每個生長階段的注意事項。
“這……這太貴重了!”朱媺-娖連忙推辭。她知道,這本小冊子,纔是李睿所有農業奇蹟的核心,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談不上貴重。”李睿搖了搖頭,目光深邃地看著她,“我信得過周兄的辦事能力,但更信得過小姐你。我相信,隻有將這些東西,交到真正心懷天下、希望能改變這一切的人手中,它們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他的話,意有所指。
朱媺娖的心,猛地一跳。她感覺,自己的身份,在這個聰慧的年輕人麵前,似乎早已不是秘密。
她沉默了片刻,最終冇有再推辭,而是鄭重地將那本小冊子,收入袖中。
“李大人的信任,小女子……記下了。”她抬起頭,迎上李睿的目光,眼神中,帶著一絲前所未有的堅定,“我向你保證,這本冊子上的每一個字,都會變成活人無數的糧食。我,也絕不會讓你失望。”
李睿微微一笑,冇有再多說什麼。
有些話,點到為止,便已足夠。
他從懷中,又取出了一件東西,遞了過去。
那是一枚用上好的和田玉,精心雕琢而成的麒麟玉佩。玉佩的雕工精湛,麒麟栩栩如生,顯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這是……”
“此物,並非什麼貴重之禮,隻是一個信物。”李睿緩緩說道,“日後,若有持此信物者,前來遼西,便是我最信得過的合作夥伴,所有關卡,暢通無阻。同樣,若我在關內遇到什麼麻煩,需要‘周氏商行’的幫助,也會派人,持此信物前去聯絡。”
朱媺娖看著那枚溫潤的玉佩,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知道,當她收下這枚玉佩的瞬間,她與眼前這個年輕人之間,便建立起了一種超越了普通商業合作的、更加緊密的聯絡。
她伸出纖纖玉手,接過了那枚尚帶著李睿體溫的玉佩。
“好。”她隻說了一個字,卻重如千鈞。
……
第二天清晨,龐大的“周氏商隊”,在李睿親兵的護送下,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
李睿站在城樓之上,目送著車隊緩緩遠去,直到消失在天際線的儘頭。
他知道,自己已經佈下了最重要的一顆棋子。這顆棋子,能否在波詭雲譎的京城,為自己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麵,就看那位聰慧的“朱小姐”,和她背後那位“主人”的能量了。
而就在朱媺娖的車隊離開寧遠的同時,另一支隊伍,也從相反的方向,抵達了山海關。
曹正淳帶著他那幾個垂頭喪氣的番役,終於結束了這場噩夢般的“巡查”之旅。
他的懷裡,揣著沉甸甸的黃金,和李睿為他準備好的一整套“說辭”。他的腦海裡,反覆迴盪著“赤龍”火炮那驚天動地的巨響,和李睿那看似溫和,實則充滿了威脅的笑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