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有兵有糧,誰不服乾誰 第6章 暗流湧動
-
李文英把手中的拂塵一揮,大喊一聲:“退朝!”
百官像是炸鍋了一樣,吵吵鬨鬨,抓住要好的通僚攀談起來。
平日裡散朝後著急尋花問柳的官員,此時也在大殿外互相交流,不願離去。
皇宮隱蔽一角落。
5位閣老鬼鬼祟祟,探頭探腦,確認安全後纔將憋著的話道出。
曹仲裕首先發言:“原以為襄王年幼無知,方便掌控,我等才提議立他為帝。莫不是以前都是裝的?”
王閱評論道:“今日所見,襄王非闇弱之人,若是裝的,小小年紀,未免城府太深,我等,不得不防啊。”
趙崇凱疑惑:“我有一事不明,皇宮內衛軍為何會聽從他的命令?他進京之後,我們已將他的親信全部遣返了,他身邊無可用之人。”
周式憂心忡忡:“皇帝掌兵,對我等文官來說,威脅太大。太後軟禁慈寧宮,不知怎麼樣了?”
4人冒出一個想法:皇帝不受掌控,不如請太後作主,改立宗室?”
眾人看向虞鹹,虞鹹一眼看穿他們的想法:“稍安勿躁,儘快與太後取得聯絡,我等與太後綁在一塊,萬不能讓太後出事。”
李乘風回到養心殿,給常單賜了座。
“英國公,孫節想必已經收到了訊息,此時可能就在回京路上,我們可不能坐以待斃啊。”
“遠水解不了近渴,天玄城內,唯一能解京城之危的非燕山大營莫屬,還請國公出手,助朕殺敵。”
李乘風降低姿態,常單很記意這種態度。
“好說好說,臣這就去整兵備戰,陛下不必擔憂。”
李乘風看著常單離去的背影,頗感欣慰,這大乾,還是有忠臣的。
此時,徐征、伯玉、嚴迪3人進殿行禮:“拜見陛下!”
李乘風微笑,這3人纔是他的心腹,是他完全可以信任的人。
“不必多禮,平身吧。”
“事情辦得如何了?”
禦前侍衛統領嚴迪說道:“陛下,臣奉旨查抄孫家,共得白銀6000萬兩,良田3000畝,宅院138處,商鋪215間,古玩字畫等共計3800件。”
“多少?”
李乘風以為自已的耳朵聽錯了,多少萬兩?
嚴迪重複一遍,李乘風終於確認了。
“碰!”桌上的茶水灑了一地。
李乘風怒罵道:“國之蛀蟲!貪婪無度!朕的錢,他們拿這麼多,可恨,該死!”
3人勸道:“陛下息怒,如今都是陛下的錢了。”
嚴迪接著道:“孫彥一家已被徐將軍誅殺,孫博與孫節一家,都收押天牢了。”
李乘風道:“財物全入內庫,人員暫且收押,等孫節伏法,一塊處置。”
嚴迪謹記皇帝的交代,恭敬地立在一旁。
皇宮內衛軍統領徐征報告:“陛下,正安門一戰,內衛軍陣亡500人,傷800人。俘虜城防軍2000人。”
李乘風惋惜道:“都是我大乾的好男兒,朕說過要重賞將士,君無戲言。”
“內衛軍將士,每人賞白銀50兩,傷者再加50兩,逝者再加200兩,朕不能讓將士們流血,又讓他們的家人流淚。”
“徐將軍,這事你來辦,讓好安撫工作,賞銀從內庫中出。”
徐征感動,讚美道:“陛下仁德,如日中天,臣一定安排妥當。”
徐征也立在一旁,輪到伯玉彙報了。
伯玉說道:“陛下,臣已從徐將軍處接收2000俘虜,又在皇城外設置10個征兵點,相信不久就能補全城防軍差額。”
李乘風點點頭:“伯玉,朕先給你撥10萬兩白銀招兵買馬,儘快重建天玄城防軍。”
“你們3人事情辦得很好,朕很記意,每人賞賜1萬兩白銀。”
西山大營。
這支大軍作為大乾中央精銳部隊,承擔著對內鞏固皇城,對外鎮壓叛亂的重任。
既不能離皇城太遠,也不能離得太近,西山大營的駐地就選在了皇城正北方向100裡(50公裡)處的西山。
寬闊的校場足有30個足球場大小,密密麻麻的營房一排接著一排。
隻是這時的營地竟然空無一人。
西山大營大都督,君侯孫節此時正帶著2萬部隊朝著天玄城行進。
“籲籲籲……”
一白袍小將一拉韁繩,駿馬停在另一匹汗血寶馬身旁,寶馬上的一中年男子,左臉兩道刀疤,目露凶光,此人正是孫節。
“父親,距離皇城不足20裡了,斥侯來報,尚無異常情況。”
白袍小將對著孫節行禮,一臉興奮說道。
說話之人正是孫節長子,西山大營偏將孫安。
孫節皺了一下眉頭:“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軍中無父子,行軍打仗要稱職務。”
孫安撇撇嘴,不以為意:“諾,將軍,您說姑姑和家裡人如何了?昨晚收到訊息,我真為他們擔心。”
提及太後和家人,孫節也變得柔和,隻是他對孫益十分失望,安排他保衛太後,竟然讓小皇帝給綁了,真是廢物。
“全軍加快行軍,務必在午時趕到皇城。”
孫節此令一下,大軍行進速度又快了幾分。
養心殿。
李文英公鴨嗓音傳來:“陛下,英國公求見。”
“快傳。”
殿內,君臣二人對坐。
李乘風問道:“英國公,可是有孫節訊息了?”
常單回道:“不錯,正是逆賊孫節的訊息。斥侯來報,西山大營距離天玄城北大門不足10裡。”
一邊說,他一邊打量皇帝的臉色。
奇怪,小皇帝怎麼一臉平靜?大軍壓境,威脅京城,他竟一點不怕?
李乘風當然也怕,但他知道英國公乃是名將,有他在,必不會讓京城陷入危機。
於是他說道:“英國公,朕已準備好守城工具,接下來,看你的了。”
常單不語,隻是看著皇帝。
李乘風疑惑:“英國公,可是有何不妥?”
常單開門見山:“陛下,想讓我解京城之危,好說。隻是打退孫節後,陛下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哦,什麼條件?”
常單道:“封祺國公吳嶽讓西山大營大都督!”
轟……
李乘風的心碎了一地,西山大營乃是他的禁臠,不容他人染指。
他為什麼要除孫家,不就是為了西山大營,為了掌握軍權嗎?
常單此話何意?想要掌控西山大營嗎?
已經統領了燕山大營還不夠,還要一軍?
再說皇帝叫你出征,你還討價還價,你以為是在買菜嗎?
李乘風心思急轉,常單已經從一個忠臣變為權臣。
國之將亡,真是什麼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
昔日忠心耿耿,跟隨太宗皇帝征戰天下的英國公後人,也露出了狼子野心。
雖然心中怒火難消,但作為君王,不得不大局為重,眼下,還用得上英國公。
李乘風轉而問李文英:“吳嶽,何許人也?”
李文英回道:“祺國公吳嶽,肅宗皇帝用其剿匪,其被匪寇所敗,肅宗評價道,年少輕浮,心性未定,不可重用。”
原來如此,李乘風對常單說道:“既是肅宗評價,朕不好違背。然英國公所請,朕也不能不考慮,20年了,想必吳嶽心性已定。”
“不如先讓吳嶽領副都督之職,待其立功,再行拔擢,可好?”
李乘風早已打定主意讓係統植入吳嶽了,此時不能讓他讓大都督,否則無法植入。
英國公,朕就將計就計了,你讓初一,朕讓十五。
常單聽了皇帝的意見,也感覺很好。
吳嶽作為他的老哥們,剿匪大意了,折損聲名,正好藉機立功,一雪前恥,反正大都督之位也跑不了。
“陛下聖明,就這麼辦,臣這就去捉拿逆賊孫節了。”
人心險惡,不可不防。
這是李乘風從常單身上學到的第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