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劍師 第173章 輓歌祭亡魂
秦溪這才留意到,旌旗之上大大的「王」字。
騎兵隊伍來的很快,從遠遠看見到進入山穀,不過呼吸間。王籍之與秦溪快步下了山頭,來將遠遠便下馬步行,對王籍之倒頭便拜:「末將來遲,世子受驚了!」
「快請起!」王籍之扶起來將,對秦溪道:「秦大人,這位是我父親的副將曹超。」
「末將拜見秦大人!」
秦溪一揖回禮,問道:「曹將軍怎會在半道上尋到我們?」
「前日秦大人車隊至全椒縣時,雖未進城,守城兵士已報知縣令,差快馬通報給太守了,王大人遣末將引軍來迎,卻未曾想秦大人和世子竟遭此襲擊!」
王籍之歎道:「若非隨行的流民拚死相護,昨夜我等已殞命矣。」
曹超麵色肅然:「且問流民帥安在?」
秦溪身邊瘦小的孫小玉朗聲道:「張大哥昨夜戰死了,軍爺有何事,吩咐小的便可。」
曹超看著一臉稚氣但目若朗星的孫小玉,不禁嘖嘖感歎,深揖道:「在下萬分感謝公子相護之恩,隻是眼下到壽春還有一日餘的腳程,不知死難兄弟們該如何處置?」
孫小玉回身看了眼山穀內排列整齊的屍骸,淡淡道:「苟活於世,死得其所,不知歸處,入土皆安。軍爺不必擔心,我們見的死難者多了去了,就地埋了吧,總好過曝屍荒野,隻是怕要再耽擱一會了。」
秦溪道:「無妨,請好好掩埋死難兄弟們吧。」又轉而對曹超道:「曹將軍,睿王著我送往洛陽的六車軍器散了兩車,難以收攏,不如就請曹將軍的隊伍收納了罷。」
曹超聞言大喜,忙向身後揮手:「兄弟們,山穀內散落大量上好刀兵,秦大人吩咐,都歸弟兄們了!」
眾騎兵立即歡呼雀躍,如潮水般向山穀衝去,拾取刀兵的同時,也自覺地幫流民安頓逝者,照顧傷者,更有將戰馬讓與傷者騎乘的。
「你這算是假公濟私?」王籍之看著秦溪,嘴角難掩笑意。
「你不是說不管的麼?」秦溪撂下一句話,轉頭向一眾殺手的屍體走去。
「對,對,我不管,我什麼都沒看見……也沒聽見!」王籍之笑嗬嗬道,也亦步亦趨跟上秦溪。
百餘名殺手的屍體堆在一起,有些本是蒙著麵的,打鬥中麵罩落下,看起來均是些青年武者。
秦溪直走到其中一具屍體邊上,這屍體的頭幾乎被一刀劈作兩半,正是秦溪最後對上的宗師高手,這個人看起來歲數稍微大些。
「這些人當中,可有你們認識的?」秦溪問道。
王籍之與曹超仔細辨認,均緩緩搖頭。
「有搜到什麼明示身份的物件麼?」秦溪向孫小玉問道。
孫小玉同周圍的流民問了幾句,回來時也在緩緩搖頭。
秦溪歎口氣:「且將他們用的兵器拿來看看吧。」
不多時,數柄刀劍、長弓都堆在秦溪眼前。
秦溪逐一細看,眉頭越皺越緊。
「總之,現在能確定,這些人確實不是江湖人士。」秦溪淡淡道。
曹超吃了一驚:「秦大人是說,這些都是軍人?」
秦溪搖頭道:「也不一定是軍人,很有可能是士族家中豢養的高手,總之,他們的兵器基本都來自江東的三個官營冶所,有梅塘產的廿煉劍,有野堂產的卅煉刀,還有一把鏡湖的卌煉刀——據我所知,這種刀應該隻有幾家大姓士族買過。」
王籍之皺眉道:「難道說江東士族聯合起來,要除掉你?」
「總要有個人牽頭的,其他參與者或隻是借人借物而已。」秦溪冷笑一聲:「還真看得起我。」
秦溪丟掉幾件兵器,手中隻留下一柄長刀,輕叩之下,聲音清脆有迴音。
「給你吧。」秦溪順手將刀遞給曹超:「這柄卌煉刀恐怕是最近打造的,雖說未至百煉,但論技藝也還說得過去。」
曹超愕然,忙跪地雙手接刀:「末將多謝秦大人!」
秦溪輕輕擺手:「不必拘禮,這刀也就目前還算中上,待數月後,鏡湖應該能大量產出百煉刀了。」
周圍聽到秦溪這句話的人,包括王籍之和曹超在內,均驚得目瞪口呆。
論單兵實力,無非是軍馬、盔甲、刀兵。
在這戰亂之年,好馬本就稀少,整個江東眼下也隻湊得齊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隊伍,而盔甲與刀兵,更是得看官營鍛冶所的技藝水準。
倘若鏡湖山莊真的能批量產出百煉刀,意味著江東之地的軍事實力必將突飛猛進。
「你留下了一個寶藏之地,他們卻還想取你性命。」王籍之哂笑道。
秦溪淡淡道:「向來如此,王大人應該比我更瞭解那群人。」
待到午時,山穀中已多了數百小土包,孫小玉本建議秦溪將那百餘刺客的屍體曝於荒野,以示懲罰,還是被秦溪否決了。
罪在決策者,這些習武之人乃奉命行事,又有何罪。
山頭之上,孫小玉引月嘯之法,僅以輓歌祭奠山穀中的逝者。
哀怨婉轉,曲折惆悵,聞者無不動容,似一條九幽之路,接引亡魂渡向彼岸。
一曲歌罷,許多將士淚灑長刀。
小牛車中的輝夜幽子怔怔坐著,呆滯的目光背後,似勾起許多久遠的回憶。
未時,車隊緩緩起行。
曹超引著騎兵開道,五駕牛車在中,數百流民徒步跟隨,秦溪和王籍之還是騎著兩匹馬緩緩跟在最後。
孫小玉本也想一路跟著秦溪,卻因為秦溪不是很樂意與其共乘一馬,終究還是回到輝夜幽子的車子裡麵。
經過這一節,隊伍也不再入夜休整,隻連夜行進,至第二日的傍晚,終於望見高聳的城樓。
壽春到了。
自鏡湖山莊出發,到淮南郡首府壽春,堪堪走了五日餘。
秦溪卻覺得彷彿過了一個月一般。
城牆上遠遠一人,寬衣長須,腰按佩劍,麵有不怒之威,見了大軍即轉身下了城樓,在城門外肅然站立。
眾騎兵立即下馬,秦溪心知此人應該便是淮南太守王曠,便也下馬見禮。
「秦大人這一路照顧吾兒,辛苦了!」
王曠長長一揖,聲音渾厚有力,目光似能洞穿人心。
「王世子因我遇襲,下官於心難安。」
「時也命也。秦大人不必介懷,請入城稍歇罷!」
騎馬入街巷,這座縣城雖大,卻並不繁華,行人寥寥,房屋破舊,連草木似都沒了精氣,枯葉散於街巷,枝椏直向天空,土路兩側矮牆上,幾隻烏鴉喳喳叫著跳躍,冷漠地看著入城的車隊。在如血般的殘陽映照下,有說不出的落寞。
王曠與秦溪並轡而行,緩緩問道:「秦大人對壽春的曆史瞭解多少?」
秦溪搖搖頭:「下官實不知曉。」
王曠也不做評價,麵無表情道:「大約五百五十年前,這裡是戰國之楚國的最後都城,一如它悲壯的過往,五十年前,五十二萬大軍血戰於此,埋葬了一個士族和一個王朝,這個士族,與秦大人的朋友還有些關係。」
「哦?這我倒是未曾聽說過。」
「魏之司空諸葛誕在此地屯十五萬兵力,聯合東吳十一萬兵力,欲抗衡司馬昭,司馬昭引二十六萬軍會戰於此,用計將諸葛誕由內部分化,致誕大敗,被夷三族。諸葛家這一支便絕了。若諸葛誕軍內諸將各用其命,其心歸一,泱泱中原是否歸屬我大晉,或未可知。」
秦溪聞言沉吟片刻,恭敬道:「王大人與下官提及此事,是否有言相告?」
王曠麵有笑意:「早年聽聞羲之對秦大人極為崇拜,又聞籍之評秦大人敏而內秀,如今看來,名副其實。」
「二位公子過獎了,下官不過山野粗民而已。」
「秦大人不必自謙,在下提及諸葛誕之事,實乃皆古諷今。司馬昭以內部分化之計一戰定國,但其後人相互傾軋、皇族勾心鬥角,以致朝堂紛亂,軍閥割據,異族紛起,戰火連綿。如此下去,隻怕中原大禍不遠矣。」
秦溪不做聲,隻靜靜聽著。
「所以,揚州之地乃晉之根本,千萬不能亂,而秦大人這般驚才絕豔的人才,更不能帶頭叛亂,否則中原大地萬萬生民的命,都將毀在秦大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