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隻想種田 44 良種
-
44
良種
◎來自末世的阮玲瓏,對天氣異常變化和生存危機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和超乎常人的警覺◎
平安鎮位於大周朝西南方,
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鎮上居民世世代代居住在此,這裡人口流動率極低,出入城鎮的外地商販也大多都是熟人。
趙錚和阮玲瓏的肉攤,
開業才一個月,
儼然成了東市口一道明亮的風景線。
阮玲瓏每日清晨都會去肉攤上幫忙。她負責收錢、算賬,偶爾幫著招呼熟客,清脆的嗓音和溫和的笑容,讓不少街坊鄰裡都記住了這位臉上有些印記、但為人爽利又和氣的趙家娘子。
趙錚則依舊是那個沉穩利落、刀法精準的年輕屠夫,
兩人配合默契,小小的肉攤經營得紅紅火火。
下午收了攤,便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時光。
趙錚忙著處理第二天的肉源,
或是去山裡打些野味。阮玲瓏則回到了他們租住的那個帶天井的小院。
小院在阮玲瓏的精心打理下,
早已不是初來時那副破敗模樣。
天井角落那口水井旁,被趙錚用青石板砌了個小小的洗衣台。這裡用來洗衣或是洗菜,
都是極為方便的。
原本荒蕪的西側空地,
如今被開墾成了整齊的菜畦,綠油油的菜苗沐浴在陽光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沿著院牆根兒種下的一排排花草,有生命力頑強的鳳仙花、顏色鮮豔的雞冠花、還有幾株攀援而上的薔薇,
雖然還未完全盛開,但翠綠的藤蔓已經爬上了趙錚特意為它搭起的竹籬笆。
籬笆下,
一個用結實藤條和木板做成的鞦韆靜靜懸掛著。
那是趙錚抽空親手做的,
樣式和深山木屋外那個類似。每當微風吹過,鞦韆輕輕晃動,薔薇的綠葉沙沙作響,
小院裡便充滿了寧靜溫馨的生活氣息。
賣肉一個月下來,
除去所有開銷,
趙錚和阮玲瓏竟然存下了十五兩銀子。
這錢賺得辛苦,每天都要起早貪黑,殺豬、割肉,容易把身上弄得腥臭;但摸著那沉甸甸的銀塊,趙錚和阮玲瓏都覺得心裡無比踏實。
畢竟,這是他們憑自己雙手掙來的安穩。
生活步入正軌,阮玲瓏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升級後的木係異能。她發現,隻要自己心念集中,她的意識就能如同無形的觸手,輕鬆地附著在視線所及的任何一株植物上。
小到牆角的一株野草,大到院外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都能成為她的“眼睛”和“耳朵”。
異能覆蓋的範圍,大約是以她為中心的一公裡。
在這個範圍內,她不僅能感知植物本身的生長狀態,甚至能通過它們,“聽”到附近人們的低語,“看”到巷子裡孩童的嬉戲。
這種感知雖然不夠完全清晰,卻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無聲的世界。
木係異能的提升不止於此。
有一次,她嘗試著集中精神,用意念輕輕撥動纏繞在鞦韆架上的薔薇藤蔓。
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翠綠的藤蔓如同有了生命般,極其緩慢卻確實地蠕動起來,伸向她放在石凳上的茶杯。雖然隻是移動了很短的距離就因精神耗儘而停下,但這足以讓阮玲瓏心跳加速。
她能控製植物進行簡單的物理移動!
這意味著她的木係異能已經升級到,擁有了更直接的、甚至帶有攻擊或防禦潛力的應用可能。
然而,在這個巨大的驚喜之後,是更深的警惕。
她深知懷璧其罪的道理,在這個時代,任何超出常理的能力,都可能帶來滅頂之災。她的木係異能,是自己深藏於心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易示人。
趙錚怕阮玲瓏在家無聊,特意在菜畦旁邊,又開墾出一小片更肥沃的土地,作為她專屬的“試驗田”。
他還陪著她去集市上精心挑選了各種蔬菜種子,翠綠的菠菜、水靈的小白菜、飽滿的豌豆……
阮玲瓏像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興致勃勃地將種子種下,每日用異能小心翼翼地滋潤著它們,看著它們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這種用力量滋養生命的感覺,讓她感到由衷的喜悅和滿足。
這天下午,趙錚去老王那裡幫忙處理明天要用的豬,小院裡隻剩下阮玲瓏一人。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她看著那片菜畦,又看看牆角堆放的,之前趙錚買來做麥芽糖剩下的一小袋麥子,一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
在這之前,阮玲瓏先是把自家大門鎖上,然後安排了好幾株植物同時放哨。
有了安全保障後,她拿起一大把飽滿的麥粒,走到自己的小試驗田邊。選了一小塊大約一平方米見方的土地,仔細地鬆土,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麥子均勻地播種下去。
深吸一口氣,阮玲瓏盤膝坐下,閉上雙眼,意識沉入丹田深處那片綠色的海洋。
她調動起精純的木係異能,不再是溫和的滋養,而是帶著明確的、加速生命進程的意誌,如同溫暖的潮汐,緩緩注入那片小小的土地。
時間一點點流逝。在阮玲瓏的感知中,那片土地彷彿變成了一個被按下了快進鍵的生命舞台。
麥粒在溫潤的生命能量包裹下,迅速吸飽水分,破開堅硬的種皮,細白的根鬚如同靈蛇般紮入土壤深處,嫩綠的胚芽奮力頂開泥土,沐浴在陽光中。
幼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高、分蘖,抽出細長的葉片。莖稈變得粗壯,頂端孕育出青澀的麥穗。麥穗迅速膨大,由青轉黃,飽滿的麥粒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
整個過程,僅僅持續了一個時辰。
當阮玲瓏緩緩睜開眼,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精神感到一陣明顯的疲憊時,眼前已是一片金黃。
一平方米的土地上,幾十株沉甸甸、顆粒飽滿的麥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穀物成熟的清香!
她拿起剪刀,小心地剪下幾束麥穗。然後拿在手裡掂量,分量十足。
剝開一顆麥粒,與之前播下的原種仔細對比:催熟出來的麥粒,明顯比原種更大、更圓潤、色澤也更金黃透亮。
阮玲瓏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她將催熟收穫的大部分麥粒仔細脫粒、晾曬,然後從中挑選出最為飽滿圓潤的幾十粒,再次播種回那塊試驗田的土壤裡。
這一次,她不僅再次調動異能進行催熟,還在播種前,特意將家裡積攢的廚餘垃圾:果皮、菜葉、幾條小魚等切碎,混合著草木灰,均勻地埋入了土壤深處。
她想看看,改良土壤加上異能催熟,效果會如何?
結果讓她驚喜不已,第二次催熟出來的麥穗,比第一次更加粗壯,麥粒更加飽滿,產量也明顯提升。雖然麵積太小無法精確計算,但肉眼可見的差異讓她信心大增。
為了更全麵地瞭解大周朝的農業發展狀況,阮玲瓏還特意跟著趙錚去了幾次山腳下的老王家。老王家的田地就在家附近,阮玲瓏以幫忙的名義,仔細觀察了老王和鐵柱侍弄莊稼的過程,也詳細詢問了麥種來源、種植習慣、施肥方法以及最終的收成。
實地考察的結果,印證了她的猜想,也讓她心情沉重。
最大的問題在於:種子不行。
農戶們使用的麥種,大多是自家上年收穫的麥子裡挑挑揀揀出來的,年複一年,幾乎冇有選育和改良的概念。
種子本身品質退化嚴重,抗病性差,結出的麥穗普遍短小,麥粒乾癟,產量低。
老王無奈地說:“咱莊戶人家,哪懂什麼優良育種?能吃飽就不錯了,收上來的麥子,能留種的都留著,挑飽滿點的下一年種唄,大家都這樣。”
這個時代的糧食種植,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農民種植方式粗放,土壤貧瘠。
土地幾乎不輪作休養,常年高強度種植,地力消耗嚴重。施肥主要靠人畜糞便,數量有限且發酵不完全,肥力低下。
更冇有什麼深耕、追肥、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概念。完全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則勉強有收成,稍有天災,便是歉收甚至絕收。
“像我家這幾畝地,”老王指著自家田裡稀稀拉拉、明顯營養不良的麥苗,“好年景,一畝地能收個一百五六十斤麥子就算頂天了。”
“交了稅賦,剩下的也就夠全家喝點疙瘩湯,混個半飽。”老王愁眉苦臉地搖頭,“遇到今年這樣一直不下雨,麥子長不起來,收成怕是連一半都夠嗆,唉,這日子咋過喲!”
老王的話,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阮玲瓏心頭。
家家戶戶都使用劣質的種子和落後的方法,收穫著同樣微薄的糧食,在溫飽線上苦苦掙紮。
一場天災,就能輕易摧毀這脆弱的平衡。
而今年夏天,平安鎮已經一個多月冇下過雨了。天空總是瓦藍瓦藍的,烈日炙烤著大地,田地裡的裂縫越來越寬,河溝裡的水位也在下降。
來自末世的阮玲瓏,對天氣異常變化和生存危機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和超乎常人的警覺。
她看著自己試驗田裡那幾株金黃飽滿的麥穗,又回想起老王田裡那些蔫頭耷腦、前景堪憂的麥苗,一個念頭在她心中越發清晰和堅定。
她需要更大的試驗田。
她需要驗證這種異能催熟的種子,結合簡易土壤改良的方法,在更大規模、更接近自然條件下的可行性。
她需要培育更優質的種子!
她需要未雨綢繆!
如果乾旱持續下去,糧食危機近在眼前。她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隻滿足於自己和趙錚的溫飽。畢竟,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她擁有的這份力量,或許可以嘗試著做點什麼。
不是為了什麼社會責任,隻是為了安穩地活下去,為了她和趙錚,以及身邊這些淳樸的人們,能在這個艱難的世道裡,多一分活下去的保障。
這個念頭一旦生根,便在阮玲瓏心中迅速發芽、茁壯。
她開始更加係統地規劃她的“試驗田”,並且把目光投向小院之外更廣闊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