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隻想種田 89 寒瓜
-
89
寒瓜
◎玲瓏啊,你這丫頭,總能化腐朽為神奇◎
與文靜相認,
就像是在阮玲瓏原本就充實的生活畫捲上,添上了一抹最溫暖的底色。
在不知道自己與文靜有血緣關係前,阮玲瓏是真心把她當成長輩孝順。文靜是那樣美好、那樣善良、那樣脆弱、那樣值得被珍惜。
直到現在,
阮玲瓏依然覺得原主的身世十分狗血,
比她看過的任何一本小說都要曲折。
本應是皇室掌上明珠的原主,竟然活得那樣悲慘。
阮玲瓏畢竟不是原主,她也冇辦法替原主去怨恨和責怪誰。聽外公的意思,給文靜和自己下蠱的人已經被周衡昌雷厲風行地處置了。
這也是阮玲瓏打算和周衡昌和平共處的原因之一。
身為丈夫和父親,
他縱然有不合格的地方,可畢竟事已至此。
阮玲瓏和文靜心照不宣地達成了一致:暫時不和遠在京城的那位帝王相認。她們珍惜眼前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與自由,更不願輕易將其打破。
文靜將所有的心力全都投入到了跟隨徐聞道學習醫術之中。
她那份專注和熱情,
甚至超過了失憶時的狀態,
她彷彿要將錯失的時光都補回來,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醫學知識,
辨識藥材、研習脈理、背誦方歌,
進步神速。
文靜的目標清晰而堅定:務必親手將女兒玲瓏早年虧空的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讓她早日實現做母親的心願。
阮玲瓏則將目光投向了腳下這片廣袤、待開發的土地。
裕民山莊那場大火燒燬了建築,卻無損於她名下田地的莊稼和植物。那些土地,
在她的精心規劃播種下,正煥發著驚人的活力。
得益於她異能催化過的良種和不斷摸索改進的種植方法,
她名下的五十畝冬小麥迎來了令人咋舌的大豐收。
金黃的麥浪翻滾,
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
最終,小麥的畝產達到了驚人的九石(540斤),五十畝地,
總計收穫了四百五十石(27000斤)飽滿圓潤的小麥。
看著在倉庫堆積如山的麥粒,
阮玲瓏心中有了決斷。
她留下足夠自家和雇傭人工的口糧,
以及來年做種的部分,然後將其餘的一半:整整二百二十五石上等新麥,通過官府的渠道,運送去了京城,獻給皇帝周衡昌。
自從得知他是這具身體的生父,又感念他之前的數次照拂,阮玲瓏覺得,分享豐收的喜悅,是自己的一種心意。
她並未打算以此邀功或換取什麼,隻是單純地想要將這片土地孕育出的良種,送一份給那位血緣上的父親。
至於他收到良種後是何感想,阮玲瓏並不在意。
剩下的田地,則成了阮玲瓏的“百寶園”。
紅薯藤蔓鋪滿了地壟,碩大的塊莖在土裡悄然生長;玉米稈子挺拔,吐著紅纓;南瓜藤蔓肆意伸展,結出形態各異的果實;番茄架上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辣椒地裡更是色彩斑斕,青紅交映;還有耐旱的高粱,也昂首挺立,穗頭飽滿。
每一種作物的長勢和產量,都遠超平安鎮其他農戶的田地,成為了平安鎮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阮玲瓏對自己以後要做的事情無比清晰:她的土地,就是大周朝最頂級的良種培育基地。
在阮玲瓏的規劃中,這裡產出的糧食和蔬菜,品質優良,抗逆性強,是推廣良種、提高全國糧食產量的關鍵。
除了滿足自家和雇傭老百姓的需求外,一部分作為“貢品”送給皇帝以示心意,剩下的大部分,則優先賣給那些有遠見、願意嘗試新種、追求更好收成的農戶。
她深知,隻有讓更多農戶手裡有好種子,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周老百姓的生活。
與此同時,阮玲瓏的目光看得更遠。
老百姓手裡光有良種還不夠,配套的田間管理技術同樣重要。她開始著手籌備一件更消耗精力的事情:開一家肥料和農藥加工廠。
受限於這個時代的工業水平,後世那些高效的複合肥當然無法複製。
但阮玲瓏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打算充分利用眼下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
她將目光投向了各種天然有機質:動物和家禽的糞便、廢棄的稭稈、用作綠肥的植物、枯枝落葉、雜草、灶膛裡的草木灰、廚餘的菜葉果皮、魚鱗內臟、動物骨頭毛髮、河塘溝渠的淤泥、甚至老灶土和石灰……這些都是製作氮、磷、鉀肥的寶貴資源!
為此,她甚至提前在裕民山莊附近新建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綜合養殖場。
豬、雞、鴨、鵝、牛、羊……各種牲畜家禽被精心飼養起來。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和墊料,正是堆肥的核心原料。
有外公徐聞道這位神醫坐鎮,幫忙調配預防各種家禽、動物疫病的藥方,讓阮玲瓏對養殖場的防疫管理充滿了信心。
阮玲瓏考慮再三,決定與雇傭的老百姓簽訂更規範的“雇傭契書”,並引入了“績效管理”的概念。
根據工種、出勤、完成質量和數量等多方麵因素,給雇傭的工人發放不同的工錢。
有“裕民夫人”這塊禦賜的金字招牌在,加上阮玲瓏一向待人以誠、工錢公道,被雇傭的老百姓都死心塌地,乾活格外賣力。
即便有人想用重金收買,也無人願意背叛這位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的東家。
阮玲瓏忙得像一隻旋轉的陀螺,不斷穿梭在田間、養殖場、未來的肥料廠選址和家中。
趙錚同樣不遑多讓,他不僅要統籌指揮裕民山莊的重建工程,還要打理日益興隆的“順達鏢局”業務,將平安鎮的山貨運往各地,又將外地的特產帶回。
這天下午,夕陽的餘暉將田野染成一片金黃。
阮玲瓏結束了一天的巡視,從試驗田返回家中。馬車上,她小心翼翼地抱著兩個碩大渾圓,帶著深綠色花紋的“寶貝”。
那是她精心培育的西瓜!
“外公,娘,快來看看這是什麼!”阮玲瓏跳下馬車,聲音裡帶著藏不住的喜悅和成就感,像獻寶一樣將兩個大西瓜抱進院子。
徐聞道正坐在院中石桌旁翻看醫書,文靜則在晾曬剛處理好的藥材。
聽到阮玲瓏的聲音,他們都含笑看了過來。
“喲,這麼大的寒瓜!”徐聞道放下書,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曾在宮廷和達官顯貴府邸品嚐過進貢的寒瓜,知道此物珍貴難得。
文靜也走了過來,眼中帶著溫柔的笑意:“玲瓏種的寒瓜,看著就喜人。”
阮玲瓏將瓜放在石桌上,拿起刀,手起刀落。
“哢嚓”一聲脆響,鮮紅欲滴的瓜瓤瞬間露了出來,一股清甜沁人的瓜香瀰漫開來。
隻見寒瓜鮮紅多汁,黑亮的籽鑲嵌其中,但寒瓜籽的數量明顯比尋常貢瓜少得多。
“外公,娘,快嚐嚐看甜不甜?”阮玲瓏將切好的瓜分給兩人。
徐聞道拿起一塊,咬了一口,甘甜的汁水瞬間充盈口腔,那清甜爽口的滋味直透心脾,比他記憶中任何一次吃過的貢瓜都要甜美。
他忍不住連連點頭,讚歎道:“不錯,這瓜好!玲瓏,你這寒瓜……甜得透心爽口,比宮裡進貢的還要好上幾分!”
文靜也優雅地小口品嚐著,臉上露出驚喜:“玲瓏種的瓜不僅甜,而且這瓜籽很少,吃著不用頻頻吐籽,省事多了。更難得的是,你們看這瓜皮,薄得透光。”
說罷,她輕輕敲了敲瓜皮邊緣,發出清脆的響聲。
阮玲瓏自己也拿起一塊,心滿意足地咬了一大口,感受著口腔裡那久違的、屬於盛夏的甜蜜。
西瓜這種好東西,在末世可是冇有吃的,倒是有西瓜口味的營養液。
聽到兩人的評價,阮玲瓏得意地笑了:“外公,娘,你們還不知道吧?這西瓜皮,也是好東西,能吃的!”
“哦?”徐聞道和文靜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寒瓜皮也能吃?這倒是聞所未聞。
“當然!”阮玲瓏興致勃勃地開始動手處理瓜皮,“把外麵這層綠皮削掉,裡麵這層白瓤,清炒、涼拌都好吃,爽脆著呢!”
在阮玲瓏的巧手下,當天晚飯的餐桌上,果然多了兩道別緻的菜肴。
一盤是碧綠透亮、淋著香油和醋的涼拌西瓜皮絲,另一盤是清炒西瓜皮片,點綴著幾粒鮮紅的辣椒碎。
徐聞道嚐了一口涼拌瓜皮,清脆爽口,帶著瓜類特有的清香,拌上調料,風味獨特。清炒的則保留了瓜皮的脆嫩,微辣開胃。
他忍不住又夾了一筷子,感慨道:“玲瓏啊,你這丫頭,總能化腐朽為神奇。這被人丟棄的瓜皮,經你手一弄,竟成瞭如此爽口的佳肴!隻可惜……”
徐聞道說著,放下筷子,望向院門的方向,語氣帶著一絲遺憾。
“錚哥兒還冇回來,這麼好吃的寒瓜,這麼新鮮的吃法,他還冇嚐到呢。也不知道他那鏢局的事,幾時能忙完回家。”
話語裡,是對外孫趙錚滿滿的牽掛。
阮玲瓏聞言,也望向門外,心中湧起對趙錚的思念。甜蜜的西瓜固然好,但一家人圍坐分享的滋味,纔是最美。
晚飯後,清甜的瓜香似乎還縈繞在唇齒間。
徐聞道放下茶杯,對阮玲瓏道:“玲瓏,隨外公來書房一趟,有事與你商量。”
阮玲瓏應了一聲,跟著徐聞道走進他素雅清幽的書房。
油燈的光芒將兩人的影子投在牆壁上。
徐聞道在書案後坐下,神色帶著一絲鄭重:“錚哥兒這次押鏢去北地,除了鏢局的生意,我還讓他給我的一位故交帶了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