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隻想種田 94 修路
-
94
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寒冷的北風捲過京城的街巷,
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今冬第一場大雪即將來臨。
皇帝周衡昌身著不起眼的深色棉袍,僅帶著兩名精乾的侍衛,
悄然出現在京城慈幼局的門外。
他此行微服私訪,
就是想看看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過得如何。
慈幼局內雖然陳設簡單,但打掃得乾淨整潔。灶房裡熱氣騰騰,瀰漫著米粥和雜糧饅頭的香氣。
孩子們穿著雖舊但厚實的棉衣,
小臉凍得紅撲撲的,正在嬤嬤的帶領下背誦《千字文》,朗朗讀書聲驅散了幾分冬日的寒意。
看到孩子們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避寒,
周衡昌緊繃的心絃放鬆了些許。
離開慈幼局,
周衡昌又在京城幾個有名的貧民區轉了轉。
得益於他登基後雷厲風行地整頓吏治、嚴打豪強、賑濟災民,京城的治安和民生比前朝好了太多。
街頭巷尾,
並未看到流離失所的乞丐或聚眾滋事的混混,
那些貧民居住區域雖顯破敗,但秩序尚存。
隻是那些低矮擁擠、年久失修的房屋,在寒風中顯得格外脆弱。不少屋頂的瓦片殘破,隻用茅草或破布勉強遮蓋著。
“這天,
怕是快下大雪了。”周衡昌望著鉛灰色的天空,眉頭微蹙。
一場大雪,
對這些危房來說,
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周衡昌當即對隨行的侍衛低語幾句。
侍衛領命,迅速離開。
不久後,京兆府尹便誠惶誠恐地接到了聖上密旨:立刻撥付內帑專款,
組織人手,
優先修繕貧民區危房、加固漏頂,
務必確保京城所有百姓,尤其是貧苦人家,能安然度過這個寒冬!
處理完這件心頭事,已近正午。寒風更勁,腹中也有些饑餓。周衡昌隨意走進一家看起來生意不錯的酒樓。
一進門,一股熟悉濃鬱辛香便撲麵而來,正是那風靡京城的“火鍋”味道。
正巧,周衡昌也想嚐嚐,這外麵的火鍋與阮玲瓏送給自己的有何不同。
不多時,看著跑堂端上來的紫銅火鍋,翻滾著紅豔豔的湯底,旁邊擺滿了一碟碟鮮肉、蔬菜、豆製品和粉條,周衡昌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番椒(辣椒)是她培育推廣的;洋芋、豆製品、粉條是她種植和研究出來的,蘑菇聽說也是她大棚裡種出來的……
周衡昌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欣賞與感慨:玲瓏此女,當真是奇女子!
她不僅能育出高產的糧種,解饑荒之危;更能發掘尋常食材的潛力,創造出這等冬日裡的暖身美味,豐富百姓餐桌。
農乃國之本,民以食為天,她所做之事,樁樁件件,皆是大周基石之功。
周衡昌夾起一片薄薄的羊肉,在紅湯中涮了涮,蘸上香油蒜泥送入口中。味道尚可,辛辣開胃,驅散了身上的寒氣。
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湯底的香醇濃鬱、層次感,遠不如阮玲瓏特意命鏢局快馬送來的那份。
那份底料,似乎蘊藏著更複雜的辛香和一種難以言喻的醇厚,讓他印象深刻。
不過,桌上食材倒是新鮮,尤其是那嫩生生的豌豆苗和脆爽的藕片,顯然是用了心。周衡昌並非鋪張浪費之人,和侍衛一起,將點的菜品吃得乾乾淨淨。
放下筷子,望著窗外蕭瑟的街景,一個念頭在周衡昌心中愈發強烈。
待到明年春暖花開,冰雪消融,他一定要親自去一趟平安鎮!去看看那片神奇的土地,看看那個總能帶來驚喜的女子,看看她如何將貧瘠之地化作希望之田。
平安鎮,裕民山莊。
冬至清晨,細碎潔白的雪花,如同被揉碎的雲絮,紛紛揚揚地從鉛灰色的天空中飄落下來。
“下雪了,下雪了!”
阮玲瓏驚喜地跑到院子裡,她仰起頭,伸出手,試圖接住那輕盈飄落的雪花。
冰涼的觸感在手心瞬間融化,留下一點微濕的涼意。
來自末世的她,隻在影像資料中見過雪的景象,這是她第一次親眼目睹、親身感受真實的落雪。那份新奇與興奮,讓她像個孩子般雀躍。
徐聞道披著厚厚的棉袍,站在廊下,慈愛地看著她雀躍的身影。
“玲瓏啊,喜歡看雪?這纔剛開始呢。咱們平安鎮地處西南,此地氣候溫暖濕潤,往年下雪,多是這般細碎的雪沫子,難得能在地上積起厚厚一層。你想看那種‘銀裝素裹’、‘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景,得去北方纔行。”
老人的眼神飄向遠方,帶著一絲悠遠的回憶。
“大周最北邊,那才叫真正的冬天。大雪封門是常事,積雪能冇過人的腰。外麵嗬氣成冰,寒風像刀子,裹著再厚的棉被出門,也能凍得人骨頭縫都疼。那雪,下起來鋪天蓋地,整個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安靜得隻剩下風聲。”
趙錚走過來,自然地攬住阮玲瓏的肩膀,感受到她因興奮而微微發涼的指尖。
他笑著提議道:“玲瓏要是真喜歡大雪,等鏢局有往北邊去的活兒,我帶你一起去?讓你親眼看看什麼叫‘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北方的大雪!阮玲瓏的心瞬間被勾動了,眼中閃爍著嚮往的光芒。
然而,不等她開口答應,文靜溫柔卻帶著不容置疑關切的聲音從堂屋門口傳來。
“不行不行,玲瓏現在可不能去那麼冷的地方!”
文靜快步走過來,將一件厚實的鬥篷披在阮玲瓏身上,嗔怪地看了趙錚一眼。
“錚哥兒,玲瓏的身子骨還冇完全調養好呢!虛不受補,更受不得那等酷寒。北地風硬雪大,萬一受了風寒,落下病根可怎麼好?咱們啊,等過兩年,把身體底子打紮實了,再去北方玩雪,好不好?”
她拉著阮玲瓏的手,語氣溫柔卻帶著母親的堅持。
麵對文靜滿是關切的眼眸和溫言軟語,阮玲瓏心中那點躍躍欲試的火苗隻好乖乖熄滅。
她緊了緊身上的鬥篷,依偎在文靜身邊,乖巧地點頭:“嗯,娘說得對,我聽孃的。等過兩年身體好了再去。”
果然如徐聞道所言,這雪雖然飄飄灑灑了兩天,但落地即化,始終未能積攢起來,隻在背陰的屋頂和草葉上留下了一層薄薄的白霜。
雪停之後,除了天氣愈發寒冷,平安鎮似乎並無太大變化。
然而,對於平安鎮的老百姓而言,這個冬天,卻是他們記憶中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充滿希望的冬天。
往年此時,為了節省糧食和柴火,家家戶戶都像冬眠的動物,一天隻敢吃一頓稀薄的飯食。大傢夥兒蜷縮在冰冷的屋子裡瑟瑟發抖,連說話都儘量小聲,生怕消耗了那點可憐的熱量。孩子們更是麵黃肌瘦,眼神空洞。
今年,一切都不同了!
糧倉裡有沉甸甸的存糧,鍋裡是稠粥熱飯,肚子能填飽了。
大棚裡的蔬菜長勢喜人,拿到集市上能換回銅錢,給家人添置厚實的冬衣不再是奢望。
裕民夫人的加工作坊、鏢局、養殖場、田莊提供了大量活計,即使冬日平安鎮的老百姓也有進項。
來往平安鎮的商隊絡繹不絕,連帶著官道沿途擺個小攤賣點山貨、熱食,都能有些收入。
大傢夥兒手裡有了餘錢,偶爾也能給眼巴巴的孩子買塊麥芽糖、稱幾塊點心甜甜嘴。
這日子,有糧有錢有盼頭!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光景!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一個人:裕民夫人阮玲瓏。她的良種、新法、作坊,如同溫暖的春風,吹散了籠罩在平安鎮上空的貧瘠陰雲。
看著平安鎮熙熙攘攘的人流,聽著商販此起彼伏的吆喝,再看著孩子們紅潤的小臉和身上嶄新的棉襖,阮玲瓏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但她也看到了一個製約發展的瓶頸:交通不便!
通往州府、通往更廣闊市場的官道,依舊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的土路。
這不僅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時間,也嚴重製約了貨物的流通。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在末世資料中看到的樸素真理,清晰地浮現在阮玲瓏的腦海中。
她找到縣令盧文清,開門見山:“盧大人,我想出錢,給平安鎮修路。把通往州府的主乾道,以及連接幾個大村和鎮子的要道,好好修整一番。”
盧文清聞言,激動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修路的好處他比誰都清楚,可平安鎮財政拮據,朝廷也拿不出這筆額外撥款,這想法隻能憋在心裡。
如今裕民夫人主動提出出資,這簡直是天降甘霖!
“夫人高義!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善舉啊!下官……下官代表平安鎮百姓,叩謝夫人大恩!”盧文清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當即就要行大禮。
阮玲瓏連忙扶住他,坦誠道:“盧大人不必如此。修路利民,但也是利己。我的作坊、養殖場、田地裡的產出越來越多,路不好走,運不出去也是麻煩。咱們這是互惠互利。”
她緊接著詳細闡述了自己的修路方案。
“我考察過,大周官道多為土路,遇雨泥濘難行。我計劃采用‘三合土’夯實路基。具體操作是:底層鋪碎石,中層用黃泥、炭渣和少量石灰混合夯實,最上層再鋪一層細石子碾壓平整。”
“這樣修出來的路,雖不及青石板路,但比純土路堅固平整得多,雨天不易積水成窪,車馬通行也會順暢許多。用重石碾反覆壓實後,路麵會非常平整耐用。”
盧文清聽得連連點頭,雙目放光。
“妙哉!夫人此法甚妙!就地取材,成本可控,效果顯著。下官舉雙手讚成,定當全力配合夫人!”
這個好訊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平安鎮及其周邊鄉村。
聽說裕民夫人要自掏腰包為家鄉修路,整個鎮子都沸騰了!
平安鎮的富商大戶和田莊地主聽說後,紛紛琢磨:這可是博取好名聲、積攢人望的絕佳機會。
於是,他們主動慷慨解囊,“裕民夫人為鄉梓謀福,我等豈能落後?”、“修橋鋪路,功德無量!張某願捐白銀五百兩!”、“李某捐石料十車!”
一時間,捐錢捐物修路的熱潮興起。
普通百姓們更是熱情高漲,冬天地裡冇多少活計,閒著也是閒著。如今去修路,不僅管飽飯,每天還能領到實實在在的工錢,這簡直是送上門的好事!
“給裕民夫人乾活,我們放心!”
“修的是咱自家的路,出力應該的!”
報名點前,人頭攢動,青壯勞力踴躍報名。
短短數日,修路所需的資金、物料、人力便已籌措到位。隨著盧文清一聲令下,平安鎮通往州府的主乾道上,一場熱火朝天的修路大會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碎石車、黃土車、炭渣車往來穿梭;號子聲、鐵鍬鋤頭的碰撞聲、石碾滾動的轟鳴聲響徹田野;男女老少齊上陣,挖路基的、鋪碎石的、拌合三合土的、拉石碾的……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乾勁,就連凜冽的寒風似乎也被這沖天的熱情驅散了不少。
阮玲瓏站在裕民山莊的高處,望著遠處那條在冬日裡延伸、逐漸變得平整寬闊的道路雛形,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條路,不僅連接著平安鎮與外麵的世界,更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她,正親手參與著這份希望的鑄造。
經曆了末世的種種艱難後,阮玲瓏隻想吃飽穿暖,在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下過好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