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末世女隻想種田 > 97 積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末世女隻想種田 97 積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97

積福

◎興官學,攢福報◎

阮玲瓏腹中新生命的悄然孕育,

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在裕民山莊漾開一圈圈溫暖而充滿活力的漣漪。

大家長徐聞道,這位曾經脾氣古怪倔強,

帶著幾分孤傲的神醫,

彷彿一夜之間被注入了新的生機。

他花白的眉毛舒展了,渾濁的眼中時常閃爍著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光亮,那是期盼之光,對重孫的期盼壓倒了一切。

徐聞道甚至開始主動詢問文靜自己的調理方案,

不再抗拒那些“養身”的清淡飲食,甚至破天荒地讓文靜替他縫製更厚實舒適的冬衣。

他依舊沉迷醫書,但更多時候是翻閱那些關於婦人科、小兒推拿的典籍。

徐聞道偶爾會拉著文靜或趙錚,

絮絮叨叨地講起自己年輕時見過的懷孕案例,

末了總要加一句:“不過玲瓏身子底子調得好,這些都不打緊。”

但那份對自身健康的“愛惜”,

是前所未有的。

家裡變化最大的人是文靜,

長久以來壓在心口的那塊巨石,終於被這突如其來的喜訊徹底移開。

看著女兒日漸紅潤的臉龐和平穩的孕象,她眼中那份深藏的憂慮,終於被幾乎要溢位來的喜悅所取代。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玲瓏過去身體的虧空有多嚴重,

能順利懷孕,便是女兒徹底康健最有力的證明。

文靜不再僅僅埋頭於艱深的醫典,

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際的事務中。

她親自挑選最柔軟的棉布,

細細漿洗晾曬,預備著給未來的小外孫或外孫女縫製貼身小衣;她研究孕婦不同階段的飲食宜忌,變著花樣給玲瓏燉煮滋補又不油膩的湯羹。

那份溫柔和滿足感,

讓她整個人都散發著寧靜祥和的光彩。

初為人父的巨大喜悅,

讓趙錚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亢奮又略顯笨拙的狀態。

鏢局的事務他依舊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閒暇時,他總是不見人影。

要麼是鑽進了鎮子上手藝最好的老木匠家裡,比劃著尺寸,要求務必用最結實的木頭、最光滑的打磨,做出最穩固舒適的嬰兒搖椅和小木馬。

要麼就是泡在布莊裡,一匹匹地摩挲著那些細軟吸汗的棉布、綢緞,顏色從柔嫩的鵝黃、粉藍到喜慶的大紅,蒐羅了一大堆。

趙錚甚至開始不動聲色地打聽平安鎮乃至鄰近州縣最有經驗、口碑最好的穩婆,早早地記下名字和住址,預備著到時候無論如何也要把人請來。

隻要玲瓏不經意間提一句想吃什麼,無論是山裡的野味、鎮上的點心,還是稀罕的南方水果,他總能以最快的速度捧到她麵前,眼神裡是毫不掩飾的寵溺和嗬護。

阮玲瓏自己倒是家裡最為平靜從容的一個。

除了對雞蛋的氣味變得格外敏感,聞到蒸蛋的腥氣會忍不住乾嘔外,其他食物阮玲瓏照單全收,胃口極好,也冇有明顯的孕期不適。

她感受著小腹內那微小而神奇的變化,新奇多於忐忑。

這種孕育生命的感覺,是在末世掙紮求生時無法想象的安穩與期待。

她依舊會去田間地頭、果園作坊巡視,隻是步伐放得更緩,停留的時間更短。

木係異能被她刻意收斂,深藏於體內,隻偶爾在獨處或夜深人靜時,纔會悄然內視,感受那蓬勃的生命力與腹中小傢夥微弱的呼應。

她享受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安穩,珍惜著家人的關愛,對未來那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小生命,充滿了溫柔的憧憬。

這份安寧與幸福,讓阮玲瓏心中湧動著更深的感恩。

她找到盧縣令,提出了一個醞釀已久的想法。

“盧大人,”阮玲瓏語氣誠懇,“玲瓏深知讀書明理之重要。平安鎮能有今日氣象,也多賴大家齊心協力。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孩子們不該再被束住手腳,隻知田間地頭。玲瓏願出資,修繕擴建鎮上官學,延請有真才實學、德才兼備的夫子前來執教。”

盧縣令聞言,眼睛一亮,剛要開口稱讚,阮玲瓏又接著道:“不僅如此,玲瓏還想為平安鎮所有九歲以上的孩童,代繳三年官學的束脩。”

“三年時間,足夠他們識得常用字,學會基礎算數,明些事理。日後無論是務農、經商還是學手藝,總歸能多一條路走。至於更長遠,玲瓏力有未逮,隻能儘此綿薄之力了。”

盧文清愣住了,隨即一股巨大的感動和敬意湧上心頭。

他出身寒微,太明白這三年的免費讀書機會,對於許多貧寒家庭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這不僅僅是錢,這是改變命運的可能!

盧文清猛地站起身,不顧阮玲瓏的阻攔,對著這位年輕卻心懷大義的裕民夫人,深深地、鄭重地作揖行禮。

“夫人高義!盧文清代平安鎮所有學子及百姓,拜謝夫人!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善舉!下官……下官……”他聲音有些哽咽,竟一時語塞。

這個好訊息如同春風,迅速傳遍了平安鎮的大街小巷。

莊戶人家先是難以置信,繼而爆發出巨大的喜悅和感激。

裕民山莊門口,再次悄然堆起了“小山”。這一次送來的是平安鎮老百姓樸實無華的謝意:幾把自家醃得油亮的鹹菜、一罈新釀的醪糟米酒、幾雙婦人一針一線納得厚實暖和的棉布鞋、幾對給未來小娃娃繡的虎頭鞋、一籃剛摘下的新鮮野菜、一籃新鮮野果……

這些東西或許不值錢,卻承載著沉甸甸的心意。

平安鎮的富戶們,在修路中嚐到了名望的甜頭,此刻更是聞風而動。

有人立刻表示願意設立“勤學獎”,每學年獎勵官學裡成績最優異的十名學子;有人則看準了“衣食住行”中的“食”,主動提出以極低的價格承包官學食堂,保證讓學子們吃飽吃好;還有人提出讚助官學學子統一的入學服飾。

整個平安鎮,因為“興學”一事,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濃濃的人情味。

就在這官學改造如火如荼、報名處人頭攢動的熱鬨時節,一輛外表灰撲撲的,毫不起眼的青布馬車,隨著熙攘的人流車馬,悄然駛入了平安鎮的地界。

車廂內,一身尋常富商打扮的周衡昌,輕輕撩開了車簾的一角。

他銳利的目光掃過車窗外的景象,這位見多識廣的帝王,眼中也忍不住掠過一絲訝異。

與他沿途所見的凋敝和沉默不同,這裡的田野,莊稼長得格外整齊旺盛,綠意盎然,充滿蓬勃的生命力。

田間勞作的農人,雖然同樣身穿打了補丁的衣裳,同樣揮汗如雨,臉上卻不見麻木與愁苦,反而帶著一種昂揚的勁頭和滿足的笑容?

老百姓之間彼此交談,聲音爽朗,甚至能聽到隱約的笑聲傳來。

這與他在彆處看到的,被沉重生活壓彎了腰的農人,截然不同。

“停車。”周衡昌忽然開口,聲音低沉。

馬車依言停在寬闊平整的官道旁。周衡昌利落地跳下車,不顧隨從緊張的目光,徑直走到道路中央,甚至蹲下身,伸出修長的手指,仔細摸了摸那堅實光滑的路麵。

不是常見的夯土路,而是混合了石子、黃泥和炭渣,再經石碾壓實的特殊結構道路。

難怪馬車行駛其上如此平穩迅捷,即使前幾日下過雨,路麵也未見泥濘深坑。

周衡昌站起身,放眼望去。這條官道不僅寬闊平整,每隔一段距離,竟還設有乾淨整潔的公共茅廁。

路旁,三三兩兩的小攤販支著棚子,售賣著茶水、簡單的吃食,為過往行人提供便利。

官道上,裝載著各式貨物的馬車、驢車絡繹不絕,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哪裡像個偏遠西南小鎮的官道?分明是溝通繁華商埠的要道氣象。

“這,就是她帶來的改變?”周衡昌心中震撼,低聲自語。

他重新登上馬車,吩咐道:“進入平安鎮後,找間乾淨的客棧住下即可,不必聲張。朕我先在這鎮子裡走走看看。”

馬車最終在一間名為“悅來”的中等客棧前停下。

周衡昌要了間上房,房間陳設簡單卻潔淨,與這小鎮的“繁華”相比,顯得有些過於樸素了。然而,躺在客棧的床上,一路舟車勞頓的疲憊卻並未給他帶來睡意。

白日裡所見的一切,如同走馬燈般在周衡昌腦海中回放:那生機勃勃的田野,那笑容滿足的農人,那規劃科學、管理有序的寬闊官道,那便利的設施,那川流不息的車馬……還有那些關於“裕民夫人”興辦學堂、富戶爭相效仿的傳言。

這一切,都與奏報上的文字重合,卻又比文字鮮活生動百倍。

一個女子,憑藉她的智慧、仁心和不懈努力,竟真的在一片貧瘠之地,開創出如此生機盎然、秩序井然、人心向上的局麵。

這不僅僅是富裕,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積極氣象”。

周衡昌坐起身來,走到簡陋的書桌前,就著油燈微弱的光芒,鋪開紙筆。

墨汁在粗糙的宣紙上暈開,他提筆,帶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認真,將今日入鎮後的所見、所聞、所感,一一記錄下來。

從道路的構造、田間的景象、百姓的精神麵貌,到那興學的義舉引發的熱烈反響……筆尖沙沙作響,每一筆都承載著一位帝王內心深處的觸動和思考。

夜漸深,窗外小鎮的喧囂早已沉寂,唯有偶爾幾聲犬吠。

周衡昌終於擱下筆,看著寫滿的紙張,長長舒了一口氣。

這趟微服私訪纔剛剛踏入目的地,甚至還未見到那位傳奇的“裕民夫人”,但他已感覺不虛此行。

這片土地和它孕育的活力,以及那位未曾謀麵的奇女子所展現的力量,都讓他看到了另一種治理的可能,一種名為“希望”的微光,在他心中悄然點亮。

周衡昌吹熄油燈,躺回床上。

這一次,心緒雖依舊翻湧,卻不再是憂國憂民的沉重,而是一種混合著期待、讚歎與強烈好奇的複雜情緒。

明日,他要去更深入地看看這個小鎮,去接近那個創造了奇蹟的人。窗欞透進淡淡的月光,映照著帝王眼中不再冰冷的光芒。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