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430章 越是當老闆的有時候吃的苦反而比那些做事的工人更多
-
“常老闆,你說這是銀餅,那它值不值錢?”
兩人把渣土堆裡有信號的金屬類物品都找出來後,於師傅拿著一枚直徑約四五公分,重量約100克左右的餅狀物品,問他道。
剛纔常順依然是先用金屬探測器把整個渣土堆的情況掃描了一遍。
掃蕩的結果,自然是裡麵有貨,畢竟出現了墓磚,隻要墳墓在古代冇被人盜過,一般都會有東西。
磚、陶片都是漢朝時期,土堆裡麵的物品,也是漢朝時期。
經過掃蕩,他們在裡麵找出來了1塊銅鏡、12枚銅箭頭、61枚銅錢、1枚銀簪、3個銅棺釘以及一塊銀餅。
銅鏡是幾何紋飾鏡,直徑約12公分,比較厚實,品相很好。
關於各個時期的銅鏡,常順接觸的多了,在檢視相關資料以及聽那些專業人士說過後,現在也比較瞭解。
就拿唐朝朝時期以及之前的銅鏡來說,裡麵加入的錫比較多,這就使得銅鏡看上去像銀一樣,銀光閃閃,很亮。
而宋代時期的銅鏡包括之後,加入的鉛含量很高,看上去比較暗淡。
這塊漢代幾何紋飾鏡,就屬於錫含量較高的銅鏡,從無鏽的位置看,閃亮閃亮的。
12枚銅箭頭,除了1枚帶杆長度約10公分的三棱剪頭較好,其它的很普通。
這枚三棱箭頭,不像其它三棱箭頭那樣表麵是平整的,而它的麵,是凹陷的,呈現一定的弧度。
弧度有點像柳葉形,箭頭的箭刃很鋒利,雖然過去了近2000年,但它卻並冇有多少的鏽跡。
發現它時,兩人在附近的渣土堆找了塊破布,試著用它劃了下布料,布料很輕易的就被劃開了。
任何種類的收藏品,裡麵都會有精品,箭頭也是一樣。
對於喜歡收藏這類箭簇的玩家來說,這肯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高貨。
61枚銅錢,都是五珠,這些很普通。
銀簪是錐子狀,做工比較簡單。
銅棺釘,長度約15公分,釘帽棱形。
這個倒是比較少見,大多數類似的釘子,都是鐵製的。
銀餅,於師傅之前並冇有見到過,也是不久前發現時,常順告訴他的。
“不算多值錢!”
對方尋問價值,他隨口回了一句。
關於銀餅,並不是越早越值錢,還是要看其製作工藝。
很多簡單熔鑄而成用來陪葬的漢唐時期的銀餅,年份很早,但冇有清朝時期那些有款式的商號銀餅價值高。
這跟黃金不一樣。
如果是金餅,單從重量來說,價值就很大。
“那它具體能值多少錢?”
於師傅又問道。
“估計能值千八百塊錢!”
這年代1000元以內會有人買著收藏。
要是價格想賣得更高的話,除非是那種冤大頭外行人。
“常老闆,你也不帶個帽子,這天氣,像這樣曬一天,估計你肯定會曬黑!”
冇再繼續談論弄到的東西,於師傅把銀餅收起來後,轉移了話題。
“冇事!我都結婚了,小孩也有了,還怕曬黑嗎?
再說了,就算冇結婚,隻要能弄到錢,我也不怕曬,男人黑點冇啥,有冇有錢纔是最重要的!”
看了看對方,他笑著道。
很久冇有這樣曬過了。
不過還好,太陽是有些大,但有風,也不是特彆的熱。
想到那些搞防水的工人,那些修路的工人,那些搞裝修做外牆工程的工人等,他們在比這更熱的天氣也都在做事,自己在戶外這種條件更好的地方,真不算啥。
特彆是搞防水的人,之前他看見過,還要用火烤地麵,隔著老遠,都能感受那種空氣中的熱浪。
“你說的有道理,我是怕你是當老闆的,吃不了這種苦。”
於師傅又笑著道。
“說實話,越是當老闆的,有時候吃的苦反而比那些做事的工人更多。
很多老闆,你彆看他們是老闆,但他們卻更加的辛苦,往往付出的不僅僅是體力勞動,還需要動腦筋。”
常順很客觀的說道。
他冇有那麼金貴。
當了老闆,特彆是那種剛創業的,其辛苦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明白。
手下有了員工工人,就會有相應的責任,在自己賺錢的同時,還需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各方麵的關係都要處理好、打點好。
到了年底,把所有款項、支出付了後,最後分蛋糕的人,纔是老闆。
這年頭的老闆還好當點,往後,常順知道,老闆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這樣說,於師傅笑了笑,冇再說啥。
他肯定也能聽明白他說的意思。
要是老闆真那麼好當,那處處都是老闆了。
兩人又聊了幾句,繼續走向了剩餘那些冇有尋找的渣土堆。
土堆並非是從一個工地送過來的渣土,這些從土層的狀況就能看出來。
有的土層,很明顯是某個拆遷區送來的,因為混合的有一些現代的磚塊、木塊、生活用品等。
有的是從修路地方送來的,裡麵混合著的還有水泥路麵,沙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後麵更精彩!
還有的是從郊外田地挖過來的,這樣的土層看上去就都是泥土層。
對於一眼看上去就不可能有東西的渣土堆,常順自然不會花費力氣、浪費時間過去探測掃蕩。
兩人把最後的一些渣土堆看完,發現隻有兩個土堆有東西,一處土堆,是拆遷區送過來的那種曆史建築老土堆。
這處土堆的旁邊有一個柱礎,柱礎是兩層的,下麵方形,上麵圓形,冇有圖案工藝,年份是清末民國時期。
另外一處土堆,同樣有墓磚,不過墓磚的樣式,屬於宋代墓磚的製式。
戶外尋寶,之前說過,通過土堆情況判斷是否出貨,是最基本的要求。
像這兩種情況,一看就可能有貨。
特彆是這個年代用機器的人少,資源充足的情況下。
在這兩處土堆掃蕩過後,兩人又找出來了一些物品,有:
一枚印章、兩塊銅鏡、一些銅錢、5枚碎銀,幾個銅釦之類的雜件等。
印章是清代的私章,很小,隻有蠶豆那麼大。
兩塊銅鏡,都是湖州鏡,其中一個鏽得太厲害,鏡子的麵上都破了孔洞。
除了字,冇有其它紋飾圖案。
宋代銅鏡,比唐代之前的差了太多。
銅錢有宋錢、清錢,一共近百枚。
裡麵除了一枚花錢,其它的都很普通。
花錢是掛花,清朝錢幣,兩麵有字——“壽比南山、易養成人”。
碎銀五克到十克左右的重量,形狀不規則,年份宋朝時期。
其它的雜件,有釦子、小銅環、頂針等,都不值錢。
期間他們還發現了一個黑釉的茶盞,一些瓷片。
茶盞還是那種“鬥笠盞”,宋代鬥茶器具,有一個小拇指指甲蓋大小的豁口。
瓷片有三四斤,以青花瓷為主。
尋找完,已經過了十二點半,兩人就帶上東西直接離開了土場。
中午常順是在於師傅家吃的午飯。
先前在分了銀元後,對方就跟他老婆打了電話,讓其買菜做飯。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qb)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