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26章 還真是道具啊
-
17號下午,五點半左右,jd區jq鎮,楊建超家。
此時,常順正在看一個彩瓷的人物擺件。
這個擺件,是濟公活佛造型像。
它慈眉善目、麵容喜慶。
不過年份不久,**十年代出品的物件。
在這之前,他還看了幾樣東西,有:
用三個鐵箱子裝著的民國時期的電影膠帶,一個老電影放映機。
一個筆筒、一個銅鈴、一對冬瓜罐以及一把提梁壺。
電影膠帶是民國時期,內容分彆是《平步青雲》、《小城之春》、《黑夜孤魂》。
老電影放映機也是民國時期,產自美國。
機器已經損壞,隻能夠當做古董標本。
筆筒是清朝時期的方形筆筒,四麵開窗。
它是粉彩的,四麵畫的圖案分彆是童子、山村風景、花卉、仕女。
底部有一個款式——大清嘉慶年製。
款式不工整,一看就是民窯瓷器。
不過哪怕是民窯,它的畫工也很好,是民窯精品。
銅鈴半個成年人拳頭大小,表麵有一些鏽跡,透過鏽跡能夠看見符文圖案以及“四季平安”四字。
它的年份應該也是民國時期。
一對冬瓜罐,年代應該是五六十年代,罐子的一麵畫著梅花、竹子圖案,另外一麵寫著詩句:
“梅花開放成五福,風吹竹條祝三多。”
這對罐子很精美,放在家裡當擺件,比欣賞一般的字畫更加養眼。
提梁壺,六邊形,底部有款——同治年製。
表麵圖案很精美,是八仙過海。
不過這八仙過海並非是畫上去的,而是印的。
雖然有“同治年製”款,但它並不是老壺,而是一把新壺。
在看著這個茶壺時,常順就已經把情況告訴了楊建超。
“楊老闆,就這些嗎?”
把剛剛看過的濟公擺件放好,他問了一句。
“還有兩樣!”
楊建超說著,蹲下身從櫃子下麵的一個抽屜裡拿出了一個包裝盒,然後把它放到了他麵前的櫃麵上。
包裝盒是硬紙盒,看著並不大,它是正方形,邊長約十二三公分,高度約四五公分。
“你再看看它!”
對方這樣說,常順把它拿到手裡後就直接打開了。
當看見它的材質時,他有點意外,居然是綠鬆石。
這是一塊綠鬆石雕刻而成的玉佩。
玉佩長方形,鏤空雕刻,其主體部分是一個“福”字。
看其本身的材質,比較好,不過算不上高瓷高藍。
如果單從目前的石料行情來看,克價能到兩三百。
試了一下重量,應該有20克左右。
常順又仔細看了看它,發現其年份並不久,應該是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找人雕刻製作的。
這樣算的話,它本身的價值在6000塊錢之內。
自己手裡留下的綠鬆石原礦,絕大多數材質都比這個好。
至於買不買,他覺得無所謂。
等會兒問了楊建超價格再說。
“還有一件東西呢?我再看看!”
把它重新放回硬紙盒,常順又問。
“那個東西比較特殊,還是晚點再說,我們先把你看過的物品價格商量一下!”
“也行!”
隨後,兩人開始商量了起來。
因為都有手機,現在也是科技年代,物品的價格在某些古玩網站,二手交易平台都可以搜尋到,所以價格是公開透明的。
按照網站上的價格,做為一個生意人,不論是常順還是楊建超,肯定都不會購買。
進而一番商談,采取的都是折扣後的價格。
不管怎麼說,要給買家留下利潤空間。
最終,商定的價格是:
濟公擺件,100元。
民國時期三盤電影膠帶,1000元。
老電影放映機,3000元。
筆筒,800元。
銅鈴,200元。
一對冬瓜罐,900元。
提梁壺是新的,雖然看上去好看,但他並冇有購買。
綠鬆石“福”字配飾,3000元。
共計:9000元。
他現在雖然不缺錢,但該做的生意,遇到合適的古玩類物品以及其它喜歡的物件也會購買。
買回去的東西,以後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跟朋友以物易物。
“楊老闆,現在可以把壓軸物品拿出來了吧?”
確定好價格,常順笑著問他。
“走,你跟我一起過來!”
對方似乎有點神秘兮兮的。
這讓他一時間感覺楊建超是不是弄到了價值特彆巨大的寶物。
跟著他,他們走進了一個小半室雜物間。
“我跟你說,這東西可不一般,你猜猜它會是啥?”
楊建超從櫃子頂部那一層的櫃門裡麵拿出一個用長紙盒裝著物品放到了他的麵前。
看其長度,有40公分左右。
“這我咋猜得出來!看長度,難道你撿到青銅劍了?”
雖然覺得不好猜,但他還是試著猜了下。
“當然不是青銅劍!你肯定想象不到!”
說著,他打開了紙盒。
“噴子?!”
看見裡麵的情形,讓他微微愣了一下。
裡麵裝著的是一把“洋槍”。
這把洋槍,有點像手槍的樣式,不過要更長一些。
它的手柄是木式的。
簡單的詫異之後,常順感覺在古玩地攤上看見過這種道具。
雖然它是槍的造型,但並非真槍。
楊建超弄到它,似乎神秘兮兮的,隻能說他的見識還有限。
“咋樣?這東西你敢收藏嗎?”
在常順愣神時,對方問他。
“楊老闆,你是從哪裡弄到它的,弄回來多久了?”
冇有急著把實情告訴他,他隨口問道。
“還能從哪裡弄的,自然是拆遷區,估計是以前的住戶收藏的,弄回來快兩個月了!”
他回了一句。
“你膽子倒是不小,居然敢私藏這類東西!”
常順笑著又道。
“這有啥,不就是一個藏品嗎?到時候就算被髮現,大不了我說——不清楚、隻把它當成了玩具槍!”
“如果是真槍,那可由不得你說!說實話,你這確實是假槍!一個道具而已!”
“啥?不會吧!”
聽他這樣說,楊建超明顯不信,它明明看上去賣相很好,就像是民國時期的槍。
“你自己上網搜一下,一些賣相關道具的,一抓一大把!”
說完,常順拿出手機開始找了起來。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模一樣的,價格不貴,就兩三百塊錢。
“還真是道具啊!”
看到圖片,楊建超表情有些失落。
“你也不要失望,如果是真槍,也不是好事。
其實你要是經常逛古玩市場,就會發現類似的道具。
以後弄到了還是不要私藏的好,記得上交。”
“哎!或許你說的也有道理!”
對方歎了口氣。
………………
晚上常順就是在楊建超家吃的飯,他老婆準備的飯菜。
期間閒聊,兩人又談論了很多拆遷區、渣土場方麵的話題,也聊到了槍。
對於拆遷區,每個人的經曆不同,說出來的故事也不一樣。
不過大同小異,跟前世差不多,畢竟楊建超還是靠著拆遷收廢品、去渣土場撿鐵發財,買了房子。
說到槍支,民國時期匪患猖獗,有條件的人都是可以持槍的。
當然,哪怕是建國後,也可以持槍,全麵禁槍也就在九十年代。
當年有不少獵人家裡有獵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