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所及都將是你 第146章 國寶歸位
國寶歸位
深秋的北京,晨光透過故宮角樓的飛簷,在長安街的石板路上灑下細碎的金斑。國家文物局大樓前的銀杏樹下,幾片泛黃的葉子正打著旋兒落下,恰好落在蘇念米白色的風衣肩頭。她抬手將葉子輕輕拂去時,指尖不經意觸到了斜挎在身側的帆布包——包裡裝著的不是尋常物件,而是三份折疊整齊的檔案,最上方那份紙質略微發脆的,正是半個月前在倫敦古董拍賣行地下室找到的、記錄著沈家祖輩保護文物事跡的民國檔案。
“緊張嗎?”沈亦臻的聲音從身側傳來,他今天穿了一身剪裁合體的深灰色西裝,平日裡總是隨意搭在額前的碎發被梳理得整齊利落,唯有眼底那抹熟悉的溫和,讓蘇念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他注意到蘇念反複摩挲帆布包帶的動作,自然地伸手握住她微涼的指尖,“一會兒隻是把文物交接給專業團隊,剩下的事有文物局的同誌負責,我們不用慌。”
蘇念輕輕點頭,目光卻越過沈亦臻的肩膀,望向大樓門口那幾位穿著藏青色製服的工作人員。他們胸前的工作牌上,“國家文物局”五個字在晨光下格外清晰。就在三天前,當最後一箱從東南亞走私團夥窩點追回的文物被小心翼翼地裝上恒溫押運車時,她曾在倉庫裡見過其中一位姓周的研究員——當時老人捧著一隻宋代官窯青瓷瓶,手指在瓶身冰裂紋上輕輕摩挲,眼眶泛紅地說“這是宣和年間的珍品,流失海外七十多年了”,那模樣,像極了與失散多年的親人重逢。
“蘇小姐,沈先生,這邊請。”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工作人員快步迎上來,笑容溫和,“周局長已經在會議室等你們了,另外……沈老先生也到了。”
聽到“沈老先生”四個字,蘇念下意識地看向沈亦臻。他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化為釋然的笑意:“爺爺昨天還說要在醫院觀察,沒想到還是趕過來了。”
兩人跟著工作人員走進大樓,走廊兩側的牆壁上掛著巨幅照片:有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陣列,還有去年從美國追回的明代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每一張照片下方都標注著文物的名稱、年代與回歸時間,那些數字像一串沉甸甸的腳印,記錄著無數人為文物回家付出的努力。
會議室的門被推開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坐在主位的周局長——他穿著深藍色中山裝,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看到兩人進來,立刻起身熱情地迎上來:“蘇小姐,沈先生,辛苦你們了!這次能追回這批文物,你們倆可是立了大功啊!”
蘇念剛要開口道謝,目光卻被周局長身旁的老人吸引。沈老爺子穿著一件深褐色的羊毛衫,外麵套著黑色外套,雖然身形比上次見麵時略顯消瘦,但精神矍鑠,尤其是那雙眼睛,依舊炯炯有神。他正含笑看著蘇念,眼神裡沒有了往日的嚴肅,多了幾分暖意。
“爺爺。”沈亦臻走上前,輕輕握住老人的胳膊,“醫生不是說讓您多休息嗎?怎麼還是過來了?”
“我要是不來,怎麼親眼看著這批寶貝回家,怎麼當麵跟蘇念說聲謝謝?”沈老爺子拍了拍孫子的手,隨即轉向蘇念,語氣鄭重,“蘇念,之前是我老糊塗,錯怪了你,也差點讓沈家祖輩的清白被埋沒。這次多虧了你,不僅追回了國寶,還找到了證明沈家保護文物的檔案,你是沈家的功臣啊。”
說著,老人竟微微躬身,作勢要向蘇念行禮。蘇念連忙上前扶住他的胳膊,眼眶微微發熱:“沈爺爺,您彆這麼說。保護文物本來就是每個人的責任,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而且如果不是亦臻一直支援我,幫我聯係海外的考古專家,我也不可能這麼快找到文物的下落。”
沈老爺子看向沈亦臻,眼中滿是欣慰:“你能找到這麼好的姑娘,爺爺放心了。以後沈家也要繼續支援文物保護工作,不能辜負了祖輩的心血。”
周局長笑著拍了拍手,會議室的門再次被推開,兩位工作人員推著兩輛鋪著紅色絨布的推車走了進來。推車上擺放著十餘件文物,有唐代的三彩駱駝俑,有清代的琺琅彩瓷瓶,還有新石器時代的玉琮。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文物上,在紅色絨布上投下柔和的光暈,彷彿為這些曆經滄桑的國寶鍍上了一層金邊。
“各位,現在我們正式開始文物交接儀式。”周局長的聲音變得莊重起來,他拿起一份檔案,“根據海關總署和公安部提供的清單,本次追回的文物共17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4件,均為我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珍品。這些文物在海外漂泊多年,今天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離不開蘇念小姐和沈亦臻先生的不懈努力。”
工作人員將文物一件一件從推車上取下,小心翼翼地放在鋪著白色棉墊的桌子上。周局長逐一介紹著每件文物的背景:“這件唐三彩駱駝俑,出自西安郊區的唐代墓葬,是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二十年前在一次盜墓活動中被盜,之後流失海外;這件琺琅彩瓷瓶,是乾隆年間景德鎮官窯專為宮廷燒製的,瓶身上的纏枝蓮紋采用了進口的琺琅料,色彩豔麗,全國現存不超過十件……”
蘇念站在桌旁,目光緩緩掃過每一件文物。她想起在倫敦的古董店裡,。她抬頭看向沈亦臻,發現他也正看著自己,眼中滿是笑意。兩人相視一笑,無需多言,彼此都能讀懂對方心中的驕傲與欣慰。
沈老爺子走到桌旁,拿起那件唐三彩駱駝俑,輕輕撫摸著駱駝的背部。他的動作格外輕柔,彷彿在撫摸一件易碎的珍寶:“我年輕時,曾在家族的祠堂裡見過這件駱駝俑的照片。當時我父親告訴我,這件文物是我太爺爺在抗日戰爭時期,冒著生命危險從日本人手裡搶下來的,後來因為戰亂,文物不慎遺失。這些年,我一直以為這件文物已經被毀了,沒想到今天還能親眼見到它,還能看到它回到祖國的懷抱。”
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他轉過身,再次看向蘇念:“蘇念,謝謝你。不僅是為了沈家,更是為了國家。這些文物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曆史的見證,隻有回到祖國,它們才能真正‘活’過來。”
蘇念用力點頭,淚水終於忍不住從眼角滑落。她想起在考古研究所實習時,導師曾對她說:“文物不是冰冷的石頭和瓷器,它們身上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記憶。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曆史,保護我們的文化根脈。”當時她還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直到今天,看著這些國寶在祖國的土地上重新煥發生機,她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重量。
交接儀式結束後,周局長邀請蘇念和沈亦臻參觀文物局的修複室。修複室裡,幾位工作人員正戴著放大鏡,小心翼翼地修複一件宋代的瓷器。桌子上擺放著各種精細的工具,有細小的毛筆,有特製的膠水,還有用來檢測文物年代的儀器。
“這些文物雖然被追回了,但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周局長指著那件宋代瓷器,“這件瓷瓶的瓶口有一道裂縫,我們需要用特殊的材料將它修補好,還要儘量保持瓷器原有的色彩和紋理,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業的技術。”
蘇念看著工作人員專注的神情,心中充滿了敬佩。她想起自己在大學時學習文物修複課程的經曆,當時老師讓他們用石膏修補一件破損的陶罐,她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勉強將陶罐修補完整,可還是留下了明顯的痕跡。而眼前這些修複師,卻能讓破損的文物重新恢複原貌,讓它們以最好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麵前。
走出修複室時,已是正午。陽光透過大樓的玻璃窗,在地麵上投下長長的影子。沈老爺子牽著蘇唸的手,沈亦臻走在兩人身旁,三人沿著銀杏樹下的小路慢慢走著。
“以後有時間,我想帶你們去看看沈家的祠堂。”沈老爺子突然開口,“祠堂裡儲存著很多祖輩留下的文物資料,還有一些當年保護文物時用過的工具。你們可以看看,或許能對文物保護工作有更多的瞭解。”
蘇念眼睛一亮:“真的嗎?那太好了!我一直想瞭解更多關於沈家祖輩保護文物的故事。”
沈亦臻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沒問題,等爺爺身體再好一些,我們就一起去。”
秋風再次吹過,銀杏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像一場金色的雨。蘇念抬頭望向天空,湛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陽光溫暖地灑在身上。她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證書,又看了看身旁的沈亦臻和沈老爺子,心中滿是幸福與滿足。
她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寶需要被追回,還有更多的文物需要被保護。但她不再害怕,因為她知道,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沈亦臻的支援,有像周局長這樣的專業人士的幫助,還有無數熱愛文物、熱愛祖國文化的人們一起努力,那些漂泊在外的國寶,終有一天都會回到祖國的懷抱,綻放出屬於它們的光彩。
走到大樓門口時,蘇念突然停下腳步,轉身看向會議室的方向。她彷彿能看到那些被妥善安置的文物,在柔和的燈光下,靜靜地訴說著它們曆經的滄桑與傳奇。她在心裡默默說:“歡迎回家,親愛的國寶。以後,我們會好好保護你們,再也不讓你們離開祖國的土地。”
沈亦臻察覺到她的目光,輕輕握住她的手:“走吧,我們以後還會來看它們的。”
蘇念點點頭,跟著沈亦臻和沈老爺子一起,慢慢走進了秋日的陽光裡。身後的國家文物局大樓,在晨光中顯得格外莊嚴,彷彿一位守護著曆史與文化的巨人,靜靜地矗立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見證著國寶歸位的榮光,也見證著一個民族對文化根脈的堅守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