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乃翁,大唐中興了! > 第76章 礪劍北望,星火連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乃翁,大唐中興了! 第76章 礪劍北望,星火連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蜀中的天,徹底晴朗了。

崔圓的黯然退場,如同搬走了壓在蜀中官場上最後一塊頑石。杜豐以雷霆手段清洗了崔圓餘黨,同時並未大肆株連,對許多原本依附崔圓、但能力尚可或及時轉向的官員,給予了留任觀察的機會。這一手“恩威並施”,使得權力過渡平穩而迅速,蜀中軍政體係前所未有地高效統一起來。蘇瑾正式被擢升為節度副使,總攬日常政務;柳明瀾執掌的“興業社”與官府繫結更深,成為事實上的經濟命脈掌控者;而淩素雪雖遠在長安,其統領的“察事司”權威卻因內部肅清的功績而愈發鞏固。

內部既安,杜豐的目光再無阻滯,堅定地投向了北方烽火連天的戰場。靈武朝廷那份帶著猜忌與索取意味的詔書,以及史思明磨刀霍霍、意圖西進的緊急軍情,如同兩道催征的號角,讓他無法再安坐於成都的節堂之內。

蜀中:整軍經武,礪劍北望

節度使府的校場上,殺聲震天。新編練的“礪鋒營”兵士,身著統一製式的玄色軍服,佇列嚴整,操練著刺、劈、格、擋的基本動作,眼神中已褪去新兵的稚嫩,多了幾分堅毅與悍勇。他們大多是從流民、農戶中選拔出的青壯,深知是杜豐給了他們安身立命之所,更給了他們報仇雪恥、博取功名的機會,士氣極為高昂。

而在校場一角,則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這裡肅殺、沉重,甚至帶著一絲令人心悸的壓抑。百餘名身材異常魁梧雄壯的士卒,**著上身,露出古銅色麵板和虯結的肌肉,他們手中持有的,並非尋常刀槍,而是柄長刃闊、寒光耀眼的——陌刀!

“起——!”統領趙鐵柱聲如炸雷。

“哈!”百餘名陌刀手齊聲暴喝,聲浪滾滾。隨著命令,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沉重的陌刀被穩穩端起,刀尖斜指向前上方,瞬間形成了一片令人窒息的金屬森林。陽光照射在冰冷的刀鋒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進——!”

“轟!轟!轟!”陌刀手們踏著沉重而統一的步伐,如牆而進。每踏一步,地麵似乎都在微微震顫。那凝聚在一起的殺氣,彷彿實質般彌漫開來,讓遠處觀摩的其他營隊兵士都感到一陣膽寒。

“斬——!”

又是一聲令下,百柄陌刀帶著撕裂空氣的尖嘯,同時奮力劈下!那氣勢,彷彿麵前即便是銅牆鐵壁,也要被一舉劈開!

杜豐與蘇瑾、柳明瀾等人站在點將台上,默默注視著這一幕。即便是早已知道陌刀威力的杜豐,親眼見到這百人隊演練的聲勢,心中也不禁震撼。這便是他準備用來對抗甚至碾壓叛軍乃至回紇鐵騎的王牌!

“主公,陌刀都初具戰力,然耗資巨大,且對士卒體魄要求極高,難以大規模擴充。”趙鐵柱演練完畢,快步上台稟報,臉上混雜著自豪與一絲憂慮。

杜豐頷首:“無妨。兵貴精不貴多。此陌刀隊,便是破陣摧鋒的尖刀,關鍵時刻,一都可抵一軍!物資補給,你無需擔憂,柳娘子會全力保障。”他看向柳明瀾。

柳明瀾微笑著點頭:“趙將軍放心,興業社名下所有工坊,優先供應陌刀都所需。隻是,如此利器,須用在最關鍵處。”

“這是自然。”杜豐目光深邃,“如今蜀中內患已除,我軍心可用,糧械漸足。靈武催促進兵,史思明蠢蠢欲動,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轉向蘇瑾:“擬令:以‘礪鋒營’為主力,抽調各州府精兵,組建‘北援行營’,由我親自節製。命趙鐵柱陌刀都隨行。另,著令張順,‘紙鳶’隊主力隨軍行動,負責戰場遮蔽、情報偵查與敵後擾亂。”

“主公要親征?”蘇瑾略顯擔憂。主帥親臨前線,風險極大。

“非親征不足以激勵士氣,非親臨不足以把握戰機。”杜豐語氣堅決,“蜀中大局,交由你與明瀾,我方能放心。再者……”他頓了頓,聲音低沉了幾分,“我也該去北方看看,看看那片被胡塵蹂躪的土地,看看那些還在浴血奮戰的將士。”

他知道,一直偏安蜀中,縱然能打造一個世外桃源,也無法真正贏得天下人心,更無法實現他“挽天傾”的抱負。他必須走出去,將自己的旗幟,插到抗擊叛亂的最前沿。

靈武:博弈與交換

杜豐決定北上的訊息,以及其組建“北援行營”的詳細計劃,很快便以奏章形式送達靈武。

這一次,肅宗與李輔國等人的反應複雜了許多。杜豐剛剛以鐵腕平息了蜀中內鬥,展現了強大的掌控力,此刻又主動請纓北上,其心難測,其勢已成。

“陛下,杜豐此舉,恐是借北上之名,行擴張之實。其若率精銳進入山南、河東,恐尾大不掉啊!”有大臣憂心忡忡。

李輔國卻陰惻惻地道:“大家,杜豐既然願意出來,總比他一直窩在蜀中當土皇帝強。如今史思明壓力巨大,郭子儀、李光弼二位元帥兵力吃緊,正需強援。讓他去與史思明拚個兩敗俱傷,豈非好事?隻需嚴令其受郭子儀節度,並卡住其糧草後援,量他也翻不起大浪。”

肅宗權衡再三,最終下詔,同意了杜豐北上之請,授其“北援行營總管”之職,但明確令其“受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節製”,且“一應糧秣,仍由蜀中自行籌措,朝廷視情協濟”。這既是對杜豐的利用,也是極致的防備。

對此結果,杜豐早有預料。他本就不指望朝廷能提供多少實質幫助,他要的,隻是一個名正言順介入北方戰事的身份和一塊跳板。有了這個身份,他才能更順利地整合力量,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出去。

長安:連營之策與迷霧漸散

就在杜豐緊鑼密鼓準備北上之時,淩素雪從長安傳來了新的重要情報。

光德坊那個叛軍情報站,在淩素雪放棄直接探查、轉為外圍監控後,“紙鳶”隊員發現了其規律——每三日,便有一名固定的信使,在淩晨時分從後門離開,前往城西的延平門。而延平門外,有叛軍的一處小型馬場,信使會在那裡換馬,然後直奔西北方向。

“西北方向……是洛陽,還是更遠的範陽(史思明老巢)?”淩素雪在密信中分析,“此線路極可能是叛軍溝通長安與史思明部的一條重要情報通道。”

她同時彙報了對“影伍”和那個神秘黑衣人的調查進展。種種跡象表明,這兩者很可能就是同一人,或者屬於同一個潛伏在長安的地下組織。這個組織似乎對叛軍抱有敵意,且能量不小,但動機不明,行事極為謹慎。

淩素雪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連營”計劃。她建議,不再僅僅滿足於截獲情報,而是嘗試利用這條固定的信使線路,通過偽裝、替換信使等方式,向叛軍傳遞假情報,或者甚至藉此渠道,與可能存在的、被史思明釦押的唐軍重要人物取得聯係。同時,她打算冒險嘗試與“影伍”接觸,摸清其底細,看看能否將其或其所代表的勢力,轉化為“星火”的助力。

這個計劃風險極高,一旦失敗,不僅會暴露長安的“星火”,還可能打草驚蛇,導致叛軍改變通訊方式。但收益也同樣巨大,若能成功,無異於在叛軍心臟插上了一根可以隨時攪動的楔子。

杜豐接到密信,沉思良久。淩素雪的判斷和建議,顯示了她卓越的情報天賦和膽識。他深知長安行動的重要性,也信任淩素雪的能力。

他提筆回信,隻給了八個字的批複:“準汝所請,慎之又慎。”

他相信,遠在長安的淩素雪,能明白這短短八字之中所蘊含的信任、期望與沉重的壓力。

成都城外,旌旗招展

秋高氣爽,成都北門外,軍容鼎盛。“北援行營”的先頭部隊已經集結完畢,玄色的旌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刀槍如林,反射著耀眼的寒光。杜豐一身明光鎧,腰佩橫刀,立於高大的戰馬之上,目光掃過台下肅立的將士。

蘇瑾、柳明瀾等留守文武官員,以及無數聞訊趕來送行的成都百姓,聚集在道路兩旁,目光複雜地望著這支即將開赴前線的軍隊,有期盼,有擔憂,更有自豪。

杜豐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將士們!胡塵未靖,兩京未複,吾輩軍人,豈能安坐後方?今日北上,不為功名利祿,隻為掃清妖氛,光複神州,迎還聖駕,使我大唐百姓,重見天日!”

“掃清妖氛!光複神州!”台下將士齊聲怒吼,聲震四野。

杜豐拔劍出鞘,直指北方:“出發!”

號角長鳴,戰鼓擂動。龐大的軍隊,如同一條蘇醒的玄色巨龍,開始緩緩向北移動。杜豐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巍峨的成都城,看了一眼城樓上向他揮手的柳明瀾與蘇瑾,隨即毅然轉身,策馬彙入了北行的洪流。

蜀中的砥柱,終於主動迎向了北方的驚濤駭浪。而遠在長安的星火,也正在試圖連線成片,照亮沉淪的帝都。一場關乎國運的更大風暴,隨著杜豐的北上,正式拉開了序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