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440章 南下蕭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440章 南下蕭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p

時光在各種紛紜複雜的世事中,緩慢地步入了太元二十年底。

表麵上看河西像往年一樣沉浸在節日氣氛當中,其實暗中已做好了突襲蕭關準備。

當日采納了崔浩提出來的攻秦、助燕、觀晉策略後,衛朔遂下令謀取蕭關、安定郡。

左司馬王鎮惡受命坐鎮高平城(今固原),節製桓振、薛彤等將,負責大戰指揮。

高平城原屬鮮卑多蘭部,位於高平川(今清水河)河穀,現為朔州北地郡轄地。

越過高平城向東南前行,便進入蕭關古道,再繼續深入就將進入瓦亭峽、蕭關。

這天午時,一隊斥候闖入高平城,給王鎮惡帶來了蕭關一線最新軍情。

蕭關,位於高平城東南,為秦漢時抗擊遊牧民族進犯關中之西北屏障。

秦漢之際,古蕭關又稱瓦亭關、瓦亭城。

其北依瓦亭峽,依山傍水,群峰環拱,四達交馳,為用兵扼要之地。

而瓦亭峽是一條巨大的峽穀,橫貫六盤山。

其雖非絕壁,卻險峻雄奇,是往來軍馬難以逾越的狹長地帶。

瓦亭峽穀外是連綿起伏的丘陵斜坡,山勢向東逐漸高聳。

秦人除了在峽穀地勢險要處修建了長城關隘外,另又倚山勢修築了一座瓦亭城。

由此而形成一條點線結合的完整防禦體係,而瓦亭城便處在整個防禦帶中心。

自古便素有“鐵瓦亭”之稱,喻其易守難攻。

也正是這個緣故,收複蕭關是河西東入關中計劃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數年來,河西與後秦以蕭關為界,以北屬河西,以南歸後秦,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

這種勢力範圍劃分早已成雙方默契,並被雙方所認可。

然今天,為了實現東進戰略,河西將強行打破這種默契,為日後奪取關中贏得先機。

據斥候來報,後秦依托長城、瓦亭城嚴密佈防蕭關一線,謹防河西越過蕭關。

……

在高平城東,有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周圍街道戒備森嚴,到處是巡邏的士卒。

房間內,牆上掛著一副巨大地圖,王鎮惡正和桓振、薛彤、李恂等將領商議軍情。

早在數天前,眾人已接到斥候密報,獲知姚碩德已率隴西精銳回援武關。

眼看突襲蕭關、安定時機已然成熟,王鎮惡當機立斷,親率六千步騎秘密潛入高平。

與此同時,參軍司又下令抽調一萬步騎進駐北地郡,準備隨時南下支援。

很顯然,河西要利用此次機會,一舉控製蕭關,在安定郡方向,對長安形成攻勢。

此時,王鎮惡正手執木杆,指著地圖上要地,在給眾人介紹蕭關以及安定郡情況。

“雖然姚萇為人十分無恥,打仗也未必有姚碩德厲害,可他卻很有戰略眼光。”

“後秦之崛起,皆賴於姚萇以安定為根基,才最終儘取關中之地。”

“鑒於安定之重要性,後秦建立後,為其諸軍鎮之首,一向由宗室出任鎮將。”

“目前安定鎮鎮將為姚顯,與後秦鎮東將軍、雍州刺史楊佛嵩共領步騎一萬餘人。”

“其中蕭關駐有三千多人,其餘人馬皆分佈在安定郡境內。”

“如此說來,安定豈非唾手可得?”桓振眼前一亮道。

王鎮惡微微一笑道:“差不多是這樣,由於後秦實力衰弱,需要防守的地方又多。”

“哪怕明知蕭關、安定十分重要,也抽調不出更多兵力駐守。”

“以前,安定駐軍還能與雍城駐軍互相呼應。”

“而今隴西精銳東還,隻剩下安定駐軍已是孤掌難鳴。”

“不過,考慮到蕭關易守難攻,河西軍想要順利拿下也並非易事。”

“蕭關乃險關要塞,直接攻打恐損失巨大,在下思來想去唯有搞偷襲。”

自從受命出征以來,王鎮惡便一直在考慮,怎樣才能以最小代價拿下蕭關。

他抬頭看了桓振一眼,故意激將道:“道全,大都護曾多次誇獎你智勇兼備,不知爾可敢領兵去打蕭關?”

桓振忙單膝跪下道:“這有何不敢?卑職從加入河西軍始,便一心想上陣殺敵。”

“今日願立下軍令狀,若拿不下蕭關,甘受軍法處置。”

“好,道全壯哉!”王鎮惡很欣賞桓振一往無前的勇氣。

他取出調令,遞給桓振道:“這是調軍密令。”

“你帶上五百精銳,即刻秘密潛往蕭關。”

“偷襲之事事關重大,務必小心謹慎。”

桓振接過軍令,抱拳施禮道:“遵令!”

……

這天夜晚,夜黑風急,烏雲蔽月,伸手不見五指。

但見一支軍隊在山道峽穀中急速前行,正向數裡外的蕭關疾馳。

這支人馬約莫五百人,各個勁裝打扮,全是彪悍士卒,領頭者赫然是河西猛將桓振。

這五百人全是軍中精銳,擅長攀爬之術,專門用以偷襲險關要隘。

眾人越過一條山脊,前方忽然出現無數亮點,在夜空中排成一條長線。

不用問,桓振曉得那就是長城了,而各個亮點正是烽燧中點燃的火把。

其中那一片大片火光聚集處,應該就是蕭關所在。

說起來,蕭關實際上也是長城的一部分,是整個蕭關點線防禦體係之核心。

桓振讓五百人隱蔽待命,他自己悄悄抵近觀察。

隻見蕭關城牆隻有兩丈高,外麵是緩緩下降的巨大斜坡,斜坡下還有數十丈落差。

對河西軍而言,地勢並不十分險要,桓振相信手那五百人都有把握攀上城牆。

看起來,蕭關似乎很容易被突襲。

但很快桓振就發現,事情冇那麼簡單。

雖然蕭關城牆不高,但城頭聚集了大量守軍士卒。

在火把照耀下,整個蕭關猶如白晝,隻要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守軍發現。

屆時恐怕不等河西軍靠近城牆,就會被秦軍弓箭手射成刺蝟。

在守軍兵力明顯占優之下,想靠五百人硬奪蕭關並不現實,冒然交戰隻會損失慘重。

以桓振之精明,自然不會選擇冒險。

他又仔細觀察了片刻,發現長城上駐軍很少,隻有巡邏隊在來回巡視。

並且蕭關有直通長城的馳道,隻要設法上了長城,河西軍就可進入蕭關關內。

不過,由於長城依山而築,山體險峻陡峭,四周又都是光禿禿的石頭,且石頭十分圓滑。

在冇有攜帶攻城器械之下,人很難攀越。

唯一好處就是不容易被髮現,而一旦被髮現,守軍隻需將攀岩繩索隔斷,就能輕易摔死他們。

桓振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最終還是決定從長城上去。

比起與數量眾多的守軍正麵交鋒,他更願意冒著繩索被割斷之險。

並且桓振認為,隻要小心謹慎,未必就一定會被守軍發現。

……

原本蕭關就屬前線重鎮,守軍不敢怠慢,幾乎晝夜不停地巡防。

而今隴西軍團東調,讓蕭關守軍提高了警惕,不僅將巡邏範圍擴大,還加強了巡邏密度。

隻不過,守軍兵力實在是不足,除了重點把守蕭關外。

麵對十餘裡長城,根本無法全部顧及。

他們隻能用來回巡邏的方式,對整條長城進行巡視。

今晚夜色特彆黑,正是偷襲奪關之絕佳良機。

在一座一片山體暗處,桓振默默注視著長城上動靜。

隻見每隔一段城牆,就插有一火把。

火光照亮了城牆,可以依稀看見巡視士兵身影。

通過觀察,桓振很快發現,大約每隔半柱香左右,巡哨士兵就會出現一次。

也就是說,他們隻有半柱香時間發起突襲。

這對桓振來說,足夠了。

當一隊巡邏士卒剛剛消失,他立即向身後襬擺手,隻見兩名士卒迅速向山岩上攀去。

看得出來,兩人都是攀岩高手,身上揹著繩,手上套著攀岩鋼爪。

兩人向壁虎一樣,迅速向山上攀去。

他們選擇的地方中間有一處山腰可停歇,從山腰再向上爬十餘丈就可攀到長城牆根處。

不多時,兩名士卒到了牆根,並打下了岩樁,又將兩條繩拋了下來。

桓振與其餘士卒立即拽著繩索向上爬,不一會兒眾人全到了牆根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