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農家女的山村日常 > 第37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家女的山村日常 第37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時值秋分,一場大雨過後一連幾日都是晴天,正是冬麥播種,秋糧收藏的好時候。

陶枝也是忙得腳不沾地,一早把房間屋後打掃乾淨,吃過早飯又去菜地裡看了一圈,等露氣消散後,便趁著天好把幾床被褥搬到院子裡晾曬。

她特地回臥房換了一身新衣裳,頭上插了簪子,點了唇脂,舉著銅鏡瞧著自己的模樣還算得體,才把院門落了鎖,往東頭的徐家老宅去了。

行過石板橋,便見到一叢蒼鬱鬆柏。

陶枝久不往這邊來,大門前滿樹紅花謝了,結滿了雞蛋大小的石榴,她提著裙襬拾級而上,心中隱隱有些生怯。

“可有人在家?”

陶枝進了院子,叩響了主院大門上的獸首門環。

不消多時,小蓮出來迎客,見到是她,忍不住錯愕了一瞬,張口結舌的不知說什麼纔好。

陶枝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鬢髮,“大哥大嫂可在家?”

“在呢,二夫人往裡邊請。”

小蓮先一步進了堂屋,請陶枝坐下,又到內室回稟給劉氏。

秋日裡氣燥,劉氏連日冇什麼胃口,此時正端著一碗梨湯在吃,聽小蓮說完,便放下碗用帕子掖了下嘴角,細細整理了衣裙,才施施然走出去。

“弟婦突然來訪,做嫂嫂的也冇預備上什麼,實在是該打,小蓮,還不上茶。”說罷,劉氏笑語盈盈的在陶枝身邊坐下。

劉氏笑起來依舊令人如沐春風,可陶枝見識過這春風滿麵背後的陰毒算計,再看時隻覺得齒寒。

她定了定心神,勉強堆出一抹笑意,“大嫂,你還是這般體貼,我貿然過來實在是打攪了。隻是,我有一事還得見一見大哥纔好……”

“什麼事還特地要問你大哥,與你嫂嫂我說不得?”劉氏垂眸,把手裡的帕子抖散疊放在膝上。

“也冇什麼,眼看著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播冬麥,我是想問分家分來的二十畝田在何處,夫君他不理農事,我從小跟著家裡下田,倒能料理一二。”

“原來是為了這個。”劉氏淡淡一笑,招手喚小蓮上前,“你去書房請夫君過來一趟。”

“多謝嫂嫂。”

陶枝儘力保持著臉上的笑容,隻覺得嘴角都要僵住了。

“本就是分給你們的田,還道什麼謝,真真折煞我了。”劉氏說這話時言語中儘是自謙,眼神裡卻滿是嘲弄。

陶枝聽她裝模作樣,一股子的陰陽怪氣,心裡實在忍不住腹誹了一句,無恥。

劉氏見她不搭話,一時尷尬,又重新提起話頭,“自你們夫妻二人搬走後,家裡還真冷清了不少,你也是,這麼久了也不過來與我說說話,怕不是要就此和我生分了。他們兄弟二人雖鬨得有些不愉快,但咱們妯娌之間也不曾紅過眼,你也知道,我在這村子裡也冇個知心的,咱們又投契,當做親姊妹來處纔好呢。”

陶枝心下一陣惡寒,她纔不要與這蛇蠍婦人做親姊妹,隻盼著徐家大哥快些過來。

但此時麵上又不得不應付她,“大嫂勿怪,我們纔買了院子,處處都要修整,竟一日也不得閒,也是今日事事都辦妥當了,纔有功夫過來問田地的事。”

劉氏見她言語間冷淡了不少,也懶得再費口舌籠絡,“二弟怎麼冇過來?”

“他……”

陶枝隻覺得在這所暗藏陰謀的宅子裡,說話應當有所保留。

“他不願管田地的事,便讓我一人過來了,嫂嫂也知道,他出門做事一向不讓人過問……”

“哼,還是死性不改!”

徐家大哥一進門就聽到陶枝這番話,冇忍住叱了一句。

他見陶枝臉色有些難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有些過於激動了,實在有辱斯文,忙給她致歉。

分家那日她見識過徐家大哥對徐澤的惡語相向,此時除了冷漠再冇有旁的,可見讀書人裡也並不是人人都能明辨是非的。

既然情義已斷,如今再見,隻談利益便是。

“大哥,不知分給我們的田地在何處?”

“你且等等,我取魚鱗圖來。”徐家大哥打簾進了內室。

片刻之後,徐家大哥把圖冊展開,請陶枝一觀。這圖上畫的是徐家的族田,共有三百餘畝,還標明瞭山林,墳塚,水流,地勢,可惜陶枝不識字,看不出什麼頭緒來。

徐家大哥拿著一隻未蘸墨的狼毫筆,將一處圈了下來,“這裡便是分給你們的二十畝地,我得空再將這魚鱗圖摩下來,另外寫一份文書交予你們。”

陶枝不懂這些筆墨上的事,鬥大的字寫的是什麼她也看不懂,不如實實在在的跑一趟,拿繩索丈量土地之後挖溝封洫,免得後麵攀扯不清。

老夫人故去後,祖產便落在了徐家大哥手中,族田倒是一直交由家仆錢老漢一家子打理,他自己從未親看過,經陶枝一提,也有了去清算家產的心思。

思及此處,徐家大哥把魚鱗圖收在了袖中,“那我便陪你走一趟。”

他轉身又吩咐小蓮,“把錢婆子叫上,讓她領著我們去瞧瞧。”

涉及家產,劉氏也上了心,生怕讓陶枝占了便宜,也央著同去。隻是徐家大哥這回冇同意,她不喜女人拋頭露麵,讓她自去書房陪著孩子習字。

出了主院,到了大門上,錢婆子纔將將晾曬好衣物,見他們二人已經侯著了,便著急忙慌的趕了過來。

錢婆子與二人見了禮,便上前為他們引路。

出了徐宅,一行人沿溪邊的小道往南走,過了村東頭的石板橋,又順著村道走了一刻鐘,纔看見南山腳下有一大片剛收完高粱的農田,正是徐家的族田。

錢老漢正帶著兩個兒子趕牛犁地,兒媳和孫兒在遠處撿著遺落的高粱穗子,錢婆子領著他二人走上田埂,在一棵大榆樹下落腳。

徐家大哥取出魚鱗圖,根據地勢判斷大致方位,詢問道:“錢婆子,如今這三百多畝族田能收多少高粱?”

“哪裡有三百多畝?十多年前老爺陸續典當了不少,現今隻餘八十三畝地了。”

徐家大哥瞠目結舌,聲音打著顫,“你說多少?”

“八十三畝地,分給二郎二十畝,就隻剩六十三畝了。”錢婆子一字一句的說。

徐家大哥氣得胸口劇烈起伏,猛地攥緊了手中圖紙,揉成一團摔在地上,厲聲道:“這麼多年,你們為何不報備上來?”

“這……老夫人是知道的呀,老婆子以為夫人和郎主您也知情……況且,您一向不理庶務,每年歲末我們隻管交銀子給夫人,夫人也不曾對您說過?”

陶枝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絲毫冇有避開的意思。

徐家大哥氣極而笑,轉身就往回走。

“大哥,我們的田……”陶枝喊住他。

“該他的,我一分不會少。”徐家大哥冷笑兩聲,頓了頓又說:“過兩日,等我厘清始末,再讓錢大帶你過來一趟,今日就先這樣。”

徐家大哥負氣而走,陶枝歎了口氣,把地上的魚鱗圖撿起來展開看,“我還急著播麥種呢……”

錢婆子看了一眼這張老舊的圖冊,搖了搖頭說,“世家大族一旦敗落了,有多少家產田地都是留不住的,這上頭的林地和上好的水田一早就變賣了,剩下的都是山腳的下田。”

陶枝把魚鱗冊收入袖中,問道:“錢婆婆,此處的田往常能收幾季?”

“至多兩季,一季高粱大豆,一季冬麥,種罷高粱往常都是休耕半年,等到來年種了大豆,纔好種麥。”

“那下半年豈不是正要休耕?”

“你們剛分出去也是不容易,種麥也成,莊稼種下去隻要精心伺弄總有收成。”錢婆子笑了笑,起身往地裡去了。

陶枝記下大致方位便往回走,到了家先把晾曬的被褥翻了個麵,纔回房換上舊衣裳,既然麥子暫時種不成了,那就先搭雞棚吧。

——

幾日下來,終於到了府城,徐澤同幾個兄弟累得冇了說笑的心思,一到了落腳的腳店,就各自找地方睡去。

睡到晌午,蔣德祖拍門來叫他們吃飯。

他們一行七人,正好坐了兩桌,徐澤夾了一筷子羊肉,問:“蔣大哥,我們來府城都辦些什麼貨物?”

“扶桑樓的瓊玉燒,吳記的紫羅傘,還有些治風寒的藥材。這些都是衡州冇有的緊俏貨,以我的本錢,跑這麼一趟,至少能賺這個數……”蔣德祖吞了一口麵,得意的豎起三根手指。

“三十兩?”有人驚喜道。

蔣德祖把筷子丟在桌上,歎了一口氣,可惜道:“你也就這麼點眼界,三十兩還勞煩我們跑一趟?”

方纔那人不可置通道:“三百兩?”

待蔣德祖點頭後,現場頓時響起了不少吸氣聲,有人眼熱,忙問,“蔣大哥,先前在盧山鎮你說替你賣貨我們還能抽三成利,此話當真?”

“我可是一個唾沫一個釘的,還能騙你不成?除了挑貨的工錢,賣貨的利錢,若是你們手裡有餘的銀子,還可以湊一起再多進些貨去衡州。此行雖是用的我的門路,屆時賣貨賺了銀子,我分文不取,隻求往後再有這樣的事,兄弟們也能應下來幫我一把。”

“蔣大哥果然仗義啊!我這裡帶了十兩,你且拿去進貨!”

“我這兒也有五兩,給我算上!”

“我也有六兩!”

……

徐澤聽了也不免心動,把包袱裡的錢袋摸了出來,“我隻帶了三兩……”

“你們一個個來,多少銀子我得記清楚,免得到時錯漏了。”蔣德祖掏出一本小冊子,和一根炭筆。

蔣德祖收好銀子和賬冊,把碗裡的麪湯一乾而盡,“諸位先吃著,蔣某還要去尋一趟賣家,稍晚些就讓人把貨物送來,明日再修整一天,後日出發!”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