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119章 台海菌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119章 台海菌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康四十九年仲夏夜,澎湖漁民阿海的漁網破水而出,網中銀鱗閃爍的飛魚卻泛著詭異的紫光,魚鰓間纏繞的菌絲在月光下如流動的紫水晶。他顫抖著解開纏在船舷的銅鉦,敲擊出的第一聲驚鴻之音,竟驚起水麵成片的熒光,宛如被攪碎的星河在海麵上瘋狂扭動。

總社收到的海水樣本在檢測鏡下沸騰,無數發光孢子如同裹著琉璃殼的螢火蟲,其表麵的金屬啟用劑在鈷離子刺激下,正以

120hz

頻率共振。\\\"它們在模仿黑潮的流動頻率,\\\"

王遠的指尖劃過顯微鏡玻片,孢子群立即呈現出與衛星雲圖中黑潮暖流相同的螺旋軌跡,\\\"一旦擴散到東南沿海,整片漁場都會變成孢子培養皿。\\\"

虎娃展開泛黃的《臨海水土誌》殘卷,燭火在

\\\"珊瑚洲,其石能化毒\\\"

的記載上跳躍:\\\"沈瑩說的化毒之石,會不會是珊瑚裡的鈣離子?\\\"

他突然抓起案頭的珊瑚擺件,在燭光下轉動,折射的光斑在牆上形成與孢子共振頻率完全相反的波紋。

澎湖列島的潮間帶上,林羽帶領工匠用玄武岩搭建菌礁基座。王遠將培育好的珊瑚菌注入礁石縫隙,這種特殊的真菌菌絲體佈滿奈米級的螯合酶通道:\\\"當孢子靠近,\\\"

他用吸管滴入模擬海水,金屬啟用劑瞬間被菌絲體吸附,\\\"鈣離子會像磁石吸引鐵屑般,把孢子的能量核心抽離。\\\"

更妙的是,珊瑚菌死亡後形成的鈣質骨架開始自動組裝,在海流衝擊下逐漸形成類似蜂巢的結構。阿海的兒子小柱潛入水中檢視,發現幼魚正穿梭在骨架的孔隙間,將孢子殘骸當作浮遊生物的庇護所。

虎娃設計的浮動菌牆在漲潮時緩緩升起,耐鹽木材搭建的框架上爬滿紅樹林真菌,其氣根分泌的單寧酸在海水中形成紫色防護霧。\\\"每根氣根都是天然的聲波接收器,\\\"

他敲擊著特製銅鉦,120hz

的聲波在海麵上激起同心圓波紋,\\\"當孢子的發光頻率與鉦聲共振,它們的能量膜就會像鼓麵般破裂。\\\"

試防禦當天,菌牆前方的熒光海突然劇烈震顫,無數孢子在聲波中化作點點火星。老漁民們跪在船頭,對著山雀紋的菌牆叩拜,他們不知道,這些讓孢子煙消雲散的

\\\"海神之音\\\",實則是王遠根據未來實驗室殘頁裡的聲波乾涉公式改良而成。

三個月後的漁業豐收季,阿海的漁網裡出現了從未見過的新品種石斑魚,魚腹中塞滿了珊瑚菌的鈣質碎片。王遠的檢測顯示,這些碎片不僅成了幼魚的庇護所,更意外促進了浮遊生物的繁殖:\\\"菌絲體分解時釋放的幾丁質,恰好是浮遊生物最愛的食物。\\\"

更令人驚喜的是,原本因孢子汙染瀕臨滅絕的夜光藻,竟在珊瑚菌礁周圍恢複生機。它們與菌絲形成了奇特的共生關係,夜光藻的生物熒光為珊瑚菌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微弱光源,而菌絲則保護夜光藻免受孢子侵害。

冬至夜,王遠在菌牆監測站的門禁卡突然劇烈震動,卡麵熒光投射出海底地形圖,澎湖海底火山口的位置赫然閃爍著紅光。他帶領潛水隊下潛,發現火山口周圍佈滿刻著井字紋的金屬罐,罐壁滲出的紫色黏液與孢子的發光頻率完全一致。

\\\"這些罐子在給孢子充電,\\\"

王遠用特製鑽頭采集樣本,金屬罐表麵的反光塗料與敦煌星圖中的時空裂隙標記如出一轍,\\\"但他們冇想到,\\\"

他望著上方搖曳的珊瑚菌礁,\\\"每一根菌絲,都是我們插在裂隙上的能量插頭,正在反向吸收他們的陰謀。\\\"

立春時節,澎湖舉辦首屆

\\\"菌牆祭海\\\",十六艘裝飾著紅樹林氣根的漁船組成巡遊船隊。船頭的山雀雕像口銜銅鉦,敲擊出的聲波與菌牆的菌絲體產生奇妙共鳴,整片海域的熒光生物隨之起舞,形成壯觀的藍色光帶。

虎娃將新培育的

\\\"護漁菌\\\"

融入珊瑚礁,這種菌絲體分泌的資訊素能吸引魚群聚集。當第一批帶著山雀紋標記的漁獲運往大陸,船艙裡不僅有肥美的石斑魚,更裝著從菌牆采集的孢子防禦數據

——

這些數據,將成為對抗慎思堂下一次陰謀的關鍵密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