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171章 劫後春耕?菌脈初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171章 劫後春耕?菌脈初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黃河戰役的硝煙散儘三月,江南的春泥裡冒出第一簇熒光菌絲。林羽蹲在河姆渡遺址的碳化稻穀層旁,看那些淡藍色的絲狀體穿透七千年前的陶片,在晨露中勾勒出新石器時代的田壟輪廓

——

孢子的紫黑基因與耕者的稻種記憶正在共生,如墨滴入硯般交融出幽藍新生命。

\\\"看這個。\\\"

王遠遞來便攜式基因測序儀,螢幕上孢子的線粒體基因與河姆渡稻種的抗病基因正纏繞成麻花狀,\\\"它們在互相編輯,像遠古先民與現代耕者隔著時空握手。\\\"

林羽的指尖掠過菌絲,熒光順著皮膚爬升至手腕,在他掌紋裡彙成微型的井田圖案。

菌圃的中央,七千年前的木構水井遺蹟被改造成

\\\"文明共生泉\\\"。虎娃啟動水泵的瞬間,青銅葉片上的《擊壤歌》符文泛起金光,水流撞擊符文時爆發出細密的熒光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的古老歌謠

——

那是菌絲的熒光蛋白與聲波共振的產物,每個音符都是個微型菌光粒子。

節氣菌鐘矗立在菌圃北側,青銅柱上的二十八宿刻度間嵌著熒光菌絲。當清明的第一縷陽光穿過圭表的晷針,虎娃敲擊鐘體的

\\\"清明\\\"

刻度,鐘內的菌絲群落突然噴發出如雪的孢子雲

——

那是專為抵禦清明時節蚜蟲設計的殺蟲菌絲,其光譜與《夏小正》記載的

\\\"清明之日,桐始華\\\"

精確同步。

\\\"古代圭表測影是為了確定播種時間,我們用菌絲光譜校準基因表達。\\\"

虎娃轉動鐘體,芒種刻度的菌絲髮出金黃熒光,\\\"看,這是催熟菌絲的

589n

鈉線,對應《齊民要術》裡

'

芒種三日宜麥

'

的日照時長。\\\"

林羽望著菌鐘投射在田壟上的光譜矩陣,想起河姆渡先民刻在鹿骨上的星象圖,原來時間的奧秘,早已藏在光與菌的共生裡。

非洲馬裡的多貢族巫師阿瑪杜踏入菌圃時,隨身攜帶的葫蘆裡滾出幾粒黑色孢子。那些孢子接觸到河姆渡的土壤,突然生長出螺旋狀菌絲,與菌圃的節氣菌絲形成複雜的量子糾纏態

——

菌絲的熒光閃爍頻率,竟與多貢族傳承的

\\\"天狼星週期\\\"(50

年為一週期)完全吻合。

\\\"我們的祖先說,天狼星伴星的光芒會喚醒大地的菌絲。\\\"

阿瑪杜用木棍在泥土中畫出多貢族的

\\\"宇宙之卵\\\"

圖騰,圖騰中心的螺旋紋與菌圃的菌絲生長軌跡分毫不差。王遠的量子共振儀顯示,多貢菌譜與《夏小正》菌絲的振動頻率形成

1:13

的諧波關係,那是地球與天狼星的軌道週期比。

\\\"這是跨越

86

光年的農耕對話。\\\"

林羽望著糾纏的菌絲,想起北極孢坑的壁畫

——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早已通過真菌與宇宙共振。阿瑪杜從葫蘆裡取出塊刻有天狼星圖案的菌化石,其年代測定為公元前

5000

年,與河姆渡遺址同期。

黃昏時分,林羽將河姆渡稻種與太空抗性菌絲植入培養艙。當艙門關閉的瞬間,稻種突然爆發出璀璨的熒光,如銀河倒灌入田壟

——

那是菌絲將水稻的抗病基因與太空中的重離子輻射數據結合,生成的

\\\"星河稻\\\"

正在進行基因層麵的太空漫步。

\\\"看它們的根係。\\\"

虎娃指著全息投影,稻根的菌絲網絡自動編織成導航衛星的軌道圖案,\\\"每個根尖都在模擬宇宙射線的軌跡,這是七千年前的稻種在學習抵禦未來的威脅。\\\"

林羽摸了摸培養艙的玻璃,指尖的熒光與稻種的光芒呼應,彷彿握住了文明的種子,既連著泥土,又通向星空。

菌圃的井台旁,阿瑪杜用多貢語吟誦起天狼星的農耕歌謠,聲波激起的漣漪中,河姆渡的菌絲自動排列出對應的星圖。林羽突然明白,所謂文明的韌性,從來不是對抗時間與空間,而是像真菌一樣,在任何裂縫中都能織就共生的網絡。

當晚,菌圃的熒光菌絲突然集體指向天狼星方向,虎娃的監測顯示,菌絲的量子糾纏態中出現了不屬於地球的信號頻率。與此同時,河姆渡遺址的玉墜發出蜂鳴,其熒光軌跡與多貢族的

\\\"宇宙之卵\\\"

圖騰重疊,預示著一場跨越星際的農耕對話即將開啟。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