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251章 蟲穴尋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251章 蟲穴尋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江淮的梅雨季來得格外洶湧,運河水漫過堤岸,將兩岸的腐木林泡成了澤國。王遠跟著林羽踩著腐葉前行,腳下的朽木發出「噗嗤」悶響,驚起一群鐵甲蟲,背甲擦過樹葉的聲響如兵器相擊,在濕熱的空氣中格外刺耳。

「蟲災起於陰濕,菌脈藏於腐土。」林羽的鹿骨杖頭敲開半埋在泥裡的楓香木,腐木內側爬滿蛛網狀的白色菌絲,三兩隻鐵甲蟲僵死其上,肢體保持著攀爬的姿勢,卻不再動彈,「看這蟲屍,關節處生白黴,正是《齊民要術》裡記載的『白僵菌』。」

王遠蹲下身,見菌絲從蟲口器鑽入,在腹甲下形成薄紗般的白膜,觸碰時竟有粘膩的韌性。他想起祖父的《寒地菌耕錄》曾提到:「凡蟲僵而不腐,必有菌脈寄生。」當下取出獸骨刀,小心翼翼地刮取菌絲,卻見刀刃剛觸到木皮,菌絲竟自動捲曲,如活物般避開鐵器

——

這是野生白僵菌的「自保性」,唯有腐木深處的菌種才具此特性。

「好菌種!」林羽的菌脈測溫石在腰間發燙,石麵顯出水波紋路,正是白僵菌與水脈共鳴的征兆,「此菌喜陰濕,能順蟲竅而入,蝕其腦髓卻不腐其體,正克鐵甲蟲的『鐵殼甲冑』。」他掀開另一塊腐木,底下的土層裡竟埋著整窩僵死的幼蟲,幼蟲體表的白菌絲相互纏繞,形成網狀菌巢,中心處躺著拇指大的菌核,色如羊脂,正是白僵菌的母種。

王遠忽然想起在凍土窖見過的「蟲菌共生圖」,圖中繪著上古農人在腐木下收集僵蟲,曬乾磨粉以治蝗災。此刻眼前的場景,竟與圖中一模一樣。他取出隨身的陶甕,甕底早鋪好了江淮紅膠土,撒上少許馴鹿血

——

這是林羽教的「引菌法」,血味能誘使野生菌種歸附。

「輕些,彆驚了菌脈。」林羽用鹿筋繩將腐木連土整塊吊起,懸空置於陶甕上方,「三日三夜,待菌絲自行垂落,方得純菌種。」說話間,一隻鐵甲蟲成蟲撲來,卻在觸到菌巢的瞬間僵直,翅膀保持著振翅的姿態,如被施了定身咒,正是白僵菌的「蟲觸即僵」之效。

腐木林深處傳來水鳥的驚叫,王遠望見蘆葦蕩裡浮著幾具牛屍,牛舌上的藍黑潰瘍觸目驚心

——

這是慎思堂投放的冰核菌毒,卻不想成全了白僵菌的滋生。他忽然明白,天地間的蟲菌博弈,原是相生相剋:鐵甲蟲攜毒肆虐,卻為白僵菌提供了宿主;白僵菌寄生治蟲,又淨化了被汙染的腐土。

「當年神農氏嘗百草,想必也遇過這般蟲菌相殺。」林羽望著陶甕中漸垂的菌絲,忽然從懷中取出半片甲骨,上麵刻著模糊的蟲形紋與菌形紋相交,「這是在殷墟甲骨上拓的『蟲菌紋』,商人遇蝗災則祭菌神,與咱們今日所見,竟是千年一脈。」

暮色四合時,陶甕裡已積了薄薄一層白菌絲,在月光下泛著珍珠光澤。王遠小心翼翼地封口,忽覺甕壁微燙

——

這是菌種活化的征兆。他想起在牛角村時,林羽曾用馴鹿乳啟用火鱗菌核,此刻的白僵菌雖無寒熱相濟之妙,卻深諳「以蟲治蟲」的自然之道,恰如古人用鸕鶿捕魚、養鴨治蝗,都是借天地萬物的相生之理。

返回治蟲公所的路上,王遠揹著裝著白僵菌的陶甕,聽著運河水拍岸的聲響,忽然看見水麵漂著幾盞河燈,燈上寫著「祈菌神佑稻」的字樣

——

原來是當地百姓自發祭拜,感謝他們尋得治蟲菌種。他忽然懂得,所謂「蟲穴尋菌」,尋的不是奇珍異寶,而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共生智慧,是藏在腐木深處、蟲屍之間的自然法則。

是夜,治蟲公所的地窖裡,林羽將白僵菌母種接入腐稻培養基,王遠則依照《齊民要術》的記載,在菌種旁放置浸過艾草汁的陶片

——

這是驅蟲護菌的古法。當第一縷晨光透進地窖,他們看見白僵菌已爬滿腐稻,菌絲末端竟結出細小的孢子囊,如繁星綴在黑夜,正是治蟲的希望之光。

運河的霧氣裡,傳來百姓們翻整稻田的聲響,鐵甲蟲的「哢嚓」聲漸稀,取而代之的是白僵菌孢子落在葉麵上的「沙沙」聲。王遠望著陶甕中生長的菌種,忽然想起祖父說過的話:「蟲災不是天罰,是天地在教咱們如何與萬物共生。」此刻,手中的白僵菌便是最好的答案

——

它藏在腐木深處,等著懂得敬畏自然的農人來尋,等著用千年不變的蟲菌之道,化解人間的災劫。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