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33章 初次采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33章 初次采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康三十七年立冬初吉,天未破曉,後山的鬆針上還凝著夜露。老刀的竹哨聲劃破寂靜,采菌隊二十青壯身披藤甲,腰懸竹匕,在祠堂前整隊。張虎的製器隊已在山徑上設好十二處歇腳站,每站備著浸過鬆油的油布與新劈的鬆針,像撒在山間的十二枚鬆針印。

卯時三刻,老刀的竹匕在腐葉堆中劃出優美的弧線。\\\"看仔細了,菌蓋微卷如孩童拳,柄底沾著鬆針碎屑的,纔是頭茬菌。\\\"

他示範著斜切入土,留寸許菌蒂在土中,\\\"去年霜降我在這棵老鬆旁采了七枚,今歲發了十五枚,可見留蒂如留種。\\\"

小虎跟著學握竹匕的力度,突然聽見鬆枝輕響。老刀抬手示意眾人屏息,山風掠過鬆針的聲響裡,混著細微的

\\\"窸窣\\\"——

是鬆鼠攀樹的動靜。\\\"無妨,\\\"

老刀低聲道,\\\"鬆鼠搬菌,恰助菌絲傳播。\\\"

辰時收簍,每隻竹簍中層的鬆針已被晨露沾濕,小虎突發奇想,將最底層的鬆針折成扇形,托住菌菇柄部:\\\"這樣菌蓋不會碰簍壁。\\\"

老刀讚許點頭:\\\"我打獵時用鬆針墊鹿肉,你倒會活學。\\\"

巳時末,四隊在第三處歇腳站休整。張虎正檢查竹簍捆紮,山風突然轉急,鉛雲從西嶺翻湧而來。\\\"山雨欲來!\\\"

老刀的竹哨聲尖銳響起,製器隊迅速用油布裹住馱簍,小虎帶著幾個少年砍來野芭蕉葉,覆在油布之上。

然而雨勢比預想更猛。黃豆大的雨點砸在竹簍上,李二的商隊在狹道受阻,三匹騾子受驚打滑,馱簍翻倒在泥地裡。待眾人搶救時,三簍菌菇已被壓碎,菌蓋破裂處滲出褐色汁液。

\\\"壞了!\\\"

跟隊的周嬸撿起半枚壓爛的鬆菌,突然想起《齊民要術》\\\"壞醬救法\\\":\\\"取酒粕、花椒、鹽鹵,與壞菌同搗。\\\"

她指揮青壯生起臨時灶火,將腐菌去蒂,混著去年的陳醬熬煮,木勺攪動時,鬆脂香竟與醬香交融,凝成琥珀色的膏體。

申時初刻,雨過天晴。張虎蹲在路邊,看著浸透雨水的竹簍發愣。竹篾縫隙裡的鬆針吸飽水分,反而保住了未壓碎的菌菇

——

這個意外讓他眼睛一亮:\\\"鬆針層疊法!每層鬆針交錯如瓦,既能隔濕又能透氣。\\\"

他當場拆解竹簍,將內層鬆針改作魚鱗狀排列。

歇腳站裡,周嬸的

\\\"雨釀菌膏\\\"

已熬好。她用竹筷蘸著膏體嘗味,鹹香中帶著鬆菌特有的清冽,比尋常菌醢更多了層雨後山林的氣息。\\\"就叫

'

山雨膏

',\\\"

她對林羽笑道,\\\"《齊民要術》裡說

'

濕腐之菌,得火而香

',不想倒得了妙品。\\\"

冬至前五日,李二的商隊終於抵達州府。山貨行王掌櫃盯著淋濕的竹簍,撚鬚冷笑:\\\"這般模樣,如何入得貴人眼?\\\"

李二不慌不忙,從牛皮袋取出用油紙單獨包裹的菌脯

——

三蒸三曬後的菌肉半透明如瑪瑙,在陽光下泛著鬆脂光。

\\\"掌櫃的,\\\"

李二撕下半片菌脯,佐以州府名酒

\\\"鬆風釀\\\",\\\"您且嘗這滋味。\\\"

王掌櫃挑眉接過,菌脯的鮮香與酒的醇厚在舌尖炸開,竟比尋常下酒菜多了份山野的清潤。他忽然瞥見竹簍上的山紋,與麥穗飛鳥標識隱隱呼應:\\\"這簍子倒是巧,可裝得進城西貴胄的馬車?\\\"

李二趁機展開周嬸的

\\\"山雨膏\\\":\\\"此乃雨中偶得,貴人最喜新奇。\\\"

他壓低聲音,\\\"聚賢樓的大廚昨日嘗過,說要用來配鹿肉炙,您不想試試?\\\"

是夜,山貨行後院,王掌櫃對著鬆明火仔細檢視竹簍。張虎改良的荷葉形防雨簷還帶著新鮮竹香,簍底的

\\\"鬆針層疊法\\\"

讓他嘖嘖稱奇:\\\"山野之工,竟有這般巧思。\\\"

他大筆一揮,在契約上畫押,首批五十簍菌脯、二十壇菌醢,就這樣叩開了州府的商路。

冬至前夜,牛角村的曬穀場飄著細雪。老刀在神農祠前

reunt

當日險情,張虎展示著改良的竹簍,周嬸則將

\\\"山雨膏\\\"

的製法刻在陶片上。小虎摸著簍身新刻的

\\\"鬆針紋\\\",忽然想起雨中搶救菌菇時,鬆針上的雨珠曾在竹簍山紋上折射出七彩光

——

那或許就是土地給耕者的啟示。

林羽在竹簡上記下:\\\"初次采摘,得三益:一曰留蒂護種,二曰鬆針層疊,三曰變廢為寶。《齊民要術》雲

'

人善治之,則畝益三鬥

',於山珍亦然。\\\"

他望向案頭的

\\\"山雨膏\\\",膏體表麵凝結的鹽霜竟自然形成鬆菌形狀,恍若天成。

雪粒子打在窗欞上,遠處傳來商隊歸程的駝鈴聲。此次雖損三簍,卻換得

\\\"山雨膏\\\"

的意外之喜,更讓李二在州府打開了高階市場的門縫。林羽忽然明白,耕者與山珍的緣分,從來不是順遂無波,而是在風雨中學會與土地對話,在意外裡懂得變通則久。

當更夫敲響子時的梆子,張虎還在器械組改良竹簍,老刀的旱菸杆明滅如星,周嬸在工坊調配

\\\"山雨膏\\\"

的新配方。後山的老鬆在雪中靜默,樹根處的菌絲正吸收著雨水與鬆針的養分,為來年的菌菇盛宴默默蓄力

——

就像牛角村的耕者,在初戰的得失中,已悄然踏上了與山珍共生共榮的長遠之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