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43章 合作拓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43章 合作拓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康三十八年小雪,後山的石階覆著薄雪,林羽踩著咯吱響的竹屐,帶著張虎和老刀,往鄰縣永豐社走去。竹簍裡裝著新製的菌脯和《育菌十二要》抄本

——

這是去結同盟的

\\\"見麵禮\\\"。

永豐社的曬穀場上,曬著金黃的蜂蜜餅,香氣混著鬆針味,竟格外合襯。社主王伯摸著林羽帶來的菌脯,連連點頭:\\\"早聽說你們的

'

木露珍

',這菌脯嚼著有鬆脂香,絕了!\\\"

他拍拍身後的蜂箱,\\\"咱們的蜂蜜熬製術,熬出來的蜜能拉三尺絲,正好換你們的育菌法。\\\"

當晚,兩社在永豐社的祠堂裡簽同盟書。林羽鋪開《商君書》殘卷,指著

\\\"壹山澤\\\"

三字說:\\\"山林田澤,各有其主。咱們劃界立石,互不越界,卻互通有無。\\\"

他取出一塊刻著麥穗和蜂巢的界石,\\\"此石立在兩社山林交界處,望共勉之。\\\"

次日,永豐社的匠人挑著蜂箱進了牛角村,豐羽的采菌隊則揹著竹簍去了永豐社。張虎跟著永豐社的老蜂農學熬蜜,眼睛盯著熬蜜的銅鍋:\\\"你們這鍋用的是紫銅?\\\"

\\\"是啊,\\\"

老蜂農擦著汗,\\\"紫銅導熱勻,蜜纔不會焦。\\\"

張虎記在心裡,轉頭就把這竅門用在菌脯的蒸製上,改了竹蒸屜為紫銅底,果然菌脯受熱更勻。

豐羽的匠人則教永豐社的人認菌菇:\\\"這是鬆菌,柄白如羊脂;這是毒蠅傘,蓋紅如血,碰都碰不得。\\\"

老刀特意交代:\\\"育菌的孢子液和鬆針保鮮法,是咱們的看家本事,萬萬不能傳。\\\"

就在兩社忙得熱火朝天時,京都萬寶行的商隊來了。為首的陳掌櫃摸著竹簍上的青銅提梁,嘖嘖稱奇:\\\"這簍子,連京都的匠人都仿不出。\\\"

他掏出泛黃的契約,\\\"咱們訂三年契約,預支貨款三百兩,你們專供貨給咱,如何?\\\"

林羽卻皺起眉頭。三百兩貨款雖多,可若是萬寶行賴賬,工坊就得喝西北風。他想起《管子》裡的

\\\"積穀防饑\\\",便道:\\\"預支貨款可以,但咱們得設個公積倉,三成貨款換糧食存起來,以防萬一。\\\"

陳掌櫃一愣,隨即笑道:\\\"林農正果然謹慎,就依你。\\\"

可冇多久,工坊裡就傳出閒話:\\\"聽說永豐社的人在偷學咱們的孢子液?\\\"

\\\"萬寶行給的價太低,不如賣給彆家!\\\"

林羽把村民聚在神農祠,敲著《育菌十二要》竹簡說:\\\"咱們教的是選菌、曬菌之法,核心的孢子液和保鮮法,一根鬆針都不往外漏。至於萬寶行,獨家經銷雖是限製,卻能換穩定銷路,於咱們有利。\\\"

老刀也站出來:\\\"我跟著永豐社的人看了,他們的蜂蜜熬製術,咱們學了能做蜜漬菌脯,這叫互通有無,不是吃虧。\\\"

村民們這才漸漸點頭。

除夕前,永豐社的王伯帶著匠人送來十壇蜂蜜。周嬸看著金黃的蜂蜜,忽然有了主意:\\\"把蜂蜜和菌脯一起熬,做成醬如何?\\\"

她支起大鍋,先熬蜂蜜到起絲,再加入切細的菌脯,撒上山椒和薑末,熬成紅亮的

\\\"山珍蜜菌醬\\\"。

除夕夜,兩社匠人圍坐在神農祠前,嘗著新醬配粟米餅。王伯豎起大拇指:\\\"甜裡帶辣,還有鬆菌的香,絕了!\\\"

張虎忽然指著醬壇說:\\\"這醬用永豐社的紫銅鍋熬,咱們的蓮花陶瓶裝,再貼兩社的盟印,準能賣爆!\\\"

年後,張虎和永豐社的匠師合作,鼓搗出個

\\\"銅竹複合簍\\\"。簍身用苦竹編就,底部和提梁用紫銅加固,既輕便又能承重。商隊試用後讚不絕口:\\\"以前騾車隻能拉二十簍,現在能拉三十簍,山路再顛也不怕散架!\\\"

林羽摸著簍身上的麥穗和蜂巢紋,對張虎說:\\\"這簍子,就是咱們和永豐社的

'

盟書

'

啊。\\\"

張虎笑笑,又在簍底刻了行小字:\\\"銅骨竹身,山盟海誓\\\"——

這是他和永豐社匠師喝了三碗鬆菌酒後,定下的

\\\"匠人約定\\\"。

雪化時,後山的界石旁長出了新芽。林羽站在界石前,看著往來的商隊和交流的匠人,心裡清楚:合作不是全盤交出,而是像鬆菌和鬆樹,根鬚交錯卻各有根基。當永豐社的蜂蜜餅擺上州府的宴席,當豐羽的菌脯出現在京都的茶樓,這些帶著不同山林氣息的珍饈,終將在合作中長成遮天蔽日的大樹。

而他腰間的苧麻繩裡,依舊纏著鬆針和蜂巢碎屑

——

這是耕者的

\\\"心眼\\\",也是牛角村在商道上的

\\\"定海神針\\\"。畢竟,隻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在合作的風雨中,站得穩,走得遠。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