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44章 人才引入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44章 人才引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康三十九年春分,牛角村的桃花剛落,林羽就在村口的老槐樹上貼出了招賢榜。黃紙黑字寫著:\\\"豐羽工坊招賢:擅識草藥者、精於色彩者,不限出身,麵議工酬。\\\"

榜文右下角蓋著

\\\"牛角山房\\\"

的山雀印,旁邊還畫著鬆菌和竹簍的簡筆畫,遠遠看去就像幅小畫。

頭一個來應聘的是個清瘦的年輕人,揹著箇舊藥箱,衣襟上沾著草汁。\\\"俺叫王升,在縣城藥鋪當了三年學徒。\\\"

他掀開藥箱,裡麵擺著曬乾的草藥,\\\"聽說你們這兒產鬆菌,俺能辨菌菇毒性,還會配解毒方。\\\"

第二個來的是箇中年漢子,袖口染著紅藍顏料,手裡攥著束野花。\\\"李貴,在染坊乾了十年,\\\"

他把花束往桌上一放,\\\"彆人染布用礬石,俺能用山花染出二十種顏色。\\\"

林羽上下打量兩人,轉頭對老刀說:\\\"試試?\\\"

老刀哼了聲:\\\"外鄉人,嘴上說得好聽,誰知有冇有真本事?\\\"

次日,王升跟著采菌隊進山。老工們私下嘀咕:\\\"一個藥鋪小子,能識得啥菌?\\\"

故意帶他往野藤密佈的懸崖邊走。\\\"看,那是鬆菌。\\\"

張大叔指了指岩縫裡的橙紅色菌菇。王升湊近一看,瞳孔驟縮:\\\"那是毒蠅傘!劇毒!\\\"

張大叔冷笑:\\\"咋?怕了?\\\"

王升還要爭辯,腳下一滑,野藤

\\\"哢嚓\\\"

斷裂,整個人往懸崖下墜去。\\\"抓住!\\\"

小虎眼疾手快,甩出腰間的藤索,纏住王升的手腕,拖回安全地帶。

王升臉色煞白,從藥箱裡掏出株甘草:\\\"剛在崖邊看到的,這草能解百毒。\\\"

老工們這纔有些尷尬,張大叔咳嗽兩聲:\\\"算你命大。\\\"

當晚,林羽在工坊擺了

\\\"共灶宴\\\",讓新老工人們一起做飯。李貴主動請纓:\\\"俺給大夥露一手。\\\"

他把山花搗成汁,染出紅、黃、藍三色的粟米餅,擺成蓮花形狀。王升則煮了鍋菌菇湯,撒了把甘草和薄荷葉,腥氣頓時消散,隻剩清香。

\\\"這湯好喝。\\\"

周嬸喝了兩碗,\\\"小李,這顏色咋染的?用的是紅藍花和紫草。\\\"李貴笑著解釋,\\\"

以後菌脯包裝紙能染成彩色,貴胄們準喜歡。\\\"

王升趁機拿出張畫:\\\"這是十二種毒菌圖,俺配了七言訣,比如

'

紅傘白杆莫輕沾,誤食需飲甘草湯

'。\\\"

老刀接過去一看,圖上的毒蠅傘畫得栩栩如生,旁邊還標著解毒草藥,不由得點頭:\\\"這小子,真有兩下子。\\\"

三天後,采菌房的牆上多了幅《菌毒辨》圖,旁邊是王升手寫的七言訣,老工們路過時都會看上兩眼。張大叔甚至抄了份貼在自己的竹匕上:\\\"以後帶新丁進山,就按這圖教。

李貴則一頭紮進了工坊的廚房,用山花汁給菌脯染色。他對著《周易》琢磨了三天,創出

\\\"五彩菌脯\\\":紅色配枸杞染成離火色,黃色拌薑黃成中土色,青色浸鬆針為震木色,白色用茯苓染作兌金色,黑色泡何首烏成坎水色。\\\"五行五色,對應五臟,\\\"

他向林羽解釋,\\\"貢給朝廷,就叫

'

五氣朝元菌脯

'。\\\"

穀雨時,京都傳來訊息,\\\"五氣朝元菌脯\\\"

被選入宮廷春宴,皇帝讚其

\\\"色合五行,味通天地\\\"。李貴得意地在陶瓶上刻下五行紋,王升則在工坊門口擺了口大缸,裡麵常年泡著甘草湯:\\\"不管是誤食毒菌,還是被蜂蟲蜇傷,喝一碗就冇事。\\\"

老刀拍著王升的肩膀,遞過碗酒:\\\"小子,當初錯怪你了。以後進山,你當咱的眼睛。\\\"

王升忙接過酒碗:\\\"大叔肯教俺認山路,比啥都強。\\\"

入夏時,李貴又有了新點子:\\\"用蘇木染竹簍,能防蟲蛀,顏色還經久不褪。\\\"

張虎跟著他學染竹,兩人竟搗鼓出了紫紅色的山紋竹簍,在州府市集上賣得斷貨。王升則跟著老刀學辨山風,把草藥知識和獵戶經驗結合,編了本《山行急救手冊》,裡麵畫著各種野獸腳印和對應草藥。

林羽看著忙碌的工坊,想起招賢榜上的字,忽然覺得這滿山的鬆菌,就像塊磁石,把有本事的人都吸引來了。而這些外鄉人的本事,落在牛角村的土地上,竟比山花還鮮豔,比鬆脂還淳厚。

\\\"以後咱這兒,\\\"

他對老刀說,\\\"要多貼些招賢榜,讓更多有本事的人來,把山野變成學堂,把鬆菌變成學問。\\\"

老刀望著遠處的後山,點點頭:\\\"山不拒土,才能長萬物。咱不拒人,才能成大事。\\\"

山風掠過招賢榜,黃紙嘩嘩作響,彷彿在呼應老刀的話。王升和李貴的身影在菌圃間晃動,一個蹲著觀察菌菇,一個舉著山花比對顏色,遠處的小虎正追著張虎,喊著要學染竹技術。

這一年的夏天,牛角村的菌圃裡,五彩菌脯在竹篩上晾曬,甘草湯的清香混著山花的芬芳,飄得滿山都是。而那些曾經的外鄉人,早已成了耕者們口中的

\\\"王師傅李大哥

\\\",他們帶來的本事,就像後山的泉水,悄悄彙入了牛角村的溪流,讓這方土地,長出了更多、更美的希望。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