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六章:互助初成
-
青陽縣衙的朱漆大門在身後閉合時,東方剛泛起蟹殼青。林羽攥著手中的
\\\"勸農帖\\\",隻覺掌心發燙
——
那上麵蓋著青陽縣印,邊角還綴著陳縣令手書的
\\\"因地製宜\\\"
四字,在晨霧中像片破土的新葉。
牛角村的石板路上,早有村民候在村口。張大叔舉著鬆明火把,火光照亮他眼角的笑紋:\\\"縣太爺的轎子剛過竹林,鄉親們都在祠堂候著哩。\\\"
說話間,張虎不知從哪兒冒出來,搶過林羽肩上的竹簍,裡麵裝著陳縣令賞賜的《農政要覽》增補本,封皮上的麥穗紋在火光下格外醒目。
祠堂裡飄著艾草與新麥的香氣。二十三個村民圍坐在雕花梁柱下,周嬸正在給油燈添菜油,燈芯
\\\"劈啪\\\"
炸開火星,映得神龕上的神農氏像麵容慈祥。林羽站在香案前,展開用桑皮紙繪製的《牛角村田畝圖》,墨線勾勒出各家田地的位置,用不同顏色標註著土壤肥瘦
——
這是他昨夜在縣衙借燈繪製的。
\\\"鄉親們,縣太爺允了咱們成立
'
互助農社
'。\\\"
林羽敲了敲麵前的竹製算籌,\\\"今後耕牛、農具、肥料都可共用,收成按勞力與田畝分成。\\\"
他指向圖上的陰影區域,\\\"尤其這十畝下濕田,往年隻能種稗子,如今用堆肥改良,可試種水稻。\\\"
李二撓了撓頭:\\\"種水稻?咱村從冇種過\\\"
\\\"我在縣衙見過《江南稻作圖》。\\\"
林羽取出從手錶相冊裡臨摹的簡筆畫,\\\"水稻需水多,咱引山泉水挖溝渠,再搭竹架防倒伏
——
張虎,把你做的模型拿來。\\\"
十六歲的少年紅著臉捧出竹編的梯田模型,田埂間的竹管代表灌溉係統,水流從山頂蓄水池通過竹管分注各層梯田。村民們發出低低的驚歎,張大叔用旱菸杆敲了敲模型:\\\"乖乖,比縣學裡的沙盤還明白!\\\"
\\\"接下來咱分三個組。\\\"
林羽用炭筆在祠堂白牆上畫表格,\\\"翻地組由張叔帶隊,專研輪作
——
今年粟田收後種大豆,大豆根瘤能肥田,比休耕還管用;育苗組周嬸牽頭,學辨種子優劣,拌草木灰防病害;還有器械組\\\"
他看向張虎,\\\"張虎願不願意帶幾個年輕小子,改良鋤頭、製作丈量木尺?\\\"
\\\"願意!\\\"
張虎胸脯拍得山響,腰間彆著從縣衙鐵匠鋪換來的新鑿子,\\\"我還想給竹製滴灌加個銅閥門,就像縣太爺說的
'
節水如節糧
'!\\\"
祠堂外忽然傳來腳步聲,大伯母的尖嗓門穿透窗紙:\\\"互助互助,莫不是要分光大家的田?\\\"
門
\\\"吱呀\\\"
推開,她抱著個藍布包裹擠進來,眼角餘光掃過香案上的穀穗,\\\"我家那半畝祖墳地\\\"
\\\"大伯母放心。\\\"
林羽打斷她,從袖中取出地契摹本,\\\"縣太爺已重勘地籍,您家名下的田畝,秋收後可自願加入農社,按三成勞力分紅
——
若不願,仍可自耕。\\\"
他知道大伯母貪財卻惜地,特意留出餘地。
大伯母的嘴張了張,終究冇說出話。她盯著林羽手中的勸農帖,突然想起王財被打板子的訊息,嘟囔著
\\\"小崽子出息了\\\",把包裹往香案上一放:\\\"給小穗做的鞋,彆餓死我侄女\\\"
夜色漸深時,林羽在祠堂角落教張虎辨認《農政要覽》裡的蟲災圖示。少年舉著油燈,鼻尖幾乎貼在書頁上:\\\"哥,這
'
螆蟲
'
是不是咱田裡的膩蟲?你說的
'
以蟲治蟲
',真能用瓢蟲殺它們?\\\"
\\\"明日去後山捉瓢蟲。\\\"
林羽用炭筆在竹簡上記錄,\\\"還要教大家留種
——
選穗大粒飽的穀穗,掛在通風處,比王財賣的陳種強百倍。\\\"
他忽然抬頭,看見祠堂外的曬穀場上,周嬸正帶著幾個婦人用新收的苧麻編織肥料袋,月光給她們的身影鍍上銀邊,像極了現代合作社的剪影。
三天後,牛角村的田間出現了奇怪的木架:一丈見方的木框上繃著棉線,劃成五寸見方的格子,這是林羽設計的
\\\"密植丈量器\\\"。張大叔扶著木架,張虎握著木尺打樁,每株粟苗的間距精確如算籌排列,引來路過的佃戶駐足觀望。
\\\"林農正,王財主家的長工問能不能入社。\\\"
周嬸擦了擦額角的汗,懷裡抱著剛登記的入社名冊,\\\"還有山那邊的李家村,派了兩個漢子來學堆肥\\\"
林羽望向遠處的田壟,新翻的土地泛著油光,大豆幼苗與粟苗間隔排列,在微風中輕輕搖晃。他摸了摸手腕上的空錶帶
——
智慧手錶已送給陳縣令研究,此刻那裡纏著根苧麻繩,繩結上串著粒飽滿的穀穗。
互助組的程》,窗外傳來此起彼伏的蛙鳴,像在為這場悄然發生的變革伴奏。當北鬥星轉向天際時,牆角的陶罐裡,新泡的苜蓿芽正在清水裡舒展葉片
——
那是明天要分發給社員的第一批改良種子,也是牛角村邁向新天地的第一片新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