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68章 農學論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68章 農學論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王鴻儒的袖口在寒風中簌簌抖動,他揚起《周禮考工記》竹簡,竹簡邊緣的硃砂批註在陽光下格外刺目:\\\"昔者後稷播百穀,以耒耜為宗,今爾用鐵犁破土,直如牛耕馬伐,豈不是讓耕者失其本?\\\"

林羽注意到學正刻意迴避

\\\"效率\\\"

二字,遂從袖中取出鐵犁模型

——

犁頭包著黃銅,犁身刻著防滑紋路:\\\"此犁參考《天工開物》'

生鐵淋口

'

法鑄造,犁頭入土角為四十五度,較傳統耒耜省三成力,深五成土。\\\"

他轉向圍觀的農戶,\\\"張大叔去年試過,可對?\\\"

張大叔擠到前排,粗糙的手掌拍著大腿:\\\"冇錯!我家十畝田,用鐵犁兩天耕完,擱以前得五個壯勞力!\\\"

王鴻儒臉色漲紅,指著林羽腰間的

ph

試紙:\\\"又弄些妖異紙片,莫不是巫蠱之術?\\\"

林羽不慌不忙掏出十二色試紙,依次浸入裝有不同土壤溶液的陶瓶:\\\"學正請看,赤色為酸,宜種蕨菜;藍色為堿,宜種粟米;黃色為中,宜種稻麥。\\\"

他舉起染成藍色的試紙,\\\"就像人分男女,土分酸堿,此乃自然之理,何巫之有?\\\"

冬至前一日,擂台田覆著薄霜。王鴻儒換上粗布短打,卻仍戴著儒巾,耒耜在他手中顯得格外笨重。他效仿古法,左手執耒,右手握耜,腰桿挺得筆直,卻因用力過猛,耒尖卡在土塊中,憋得臉色通紅。

\\\"學正大人,需前後晃動耒柄。\\\"

林羽適時提醒,卻遭白眼。

反觀林羽團隊,張虎早已用鐵犁劃出整齊的壟溝,犁過之處,凍土塊紛紛碎裂,露出底下濕潤的深褐色土壤。林羽蹲下身,用量尺測量壟距:\\\"一尺三寸,通風透光最佳。\\\"

他示意王升撒腐葉肥,\\\"此肥需提前七日與蚯蚓糞混合,方能生

'

生氣

'。\\\"

圍觀的李修然記著筆記,忽然發問:\\\"為何不用草木灰?\\\"

\\\"草木灰性堿,\\\"

林羽解釋,\\\"此田

ph

值已達八點五,再用則過猶不及。\\\"

他展示手中的試紙,果然呈深藍色。

王鴻儒這邊,好不容易翻完土,播下的粟種卻因土層不均,有的深埋三寸,有的裸露地表。他望著林羽田裡整齊的壟溝,額角沁出冷汗,卻仍硬撐:\\\"稼穡之事,貴在順天,縱有巧術,難違天命!\\\"

西北風捲著沙粒撲來,王鴻儒的耒耜再次卡住,他氣惱地踢向土塊,卻因用力過猛摔倒在壟溝裡,儒巾掉進泥坑。人群中發出壓抑的笑聲,李修然趕緊上前攙扶,卻被學正揮手推開。

林羽的鐵犁卻在張虎手中運轉自如,鐵犁與凍土摩擦,發出

\\\"咯咯\\\"

的響聲,驚起幾隻覓食的山雀。虎娃舉著濕度計跑過來:\\\"林叔!土壤濕度百分之二十,正適合下種!\\\"

王鴻儒望著對方有條不紊的操作,忽然想起自己書房裡那套從未用過的農具,耳尖發燙。當他看見林羽用竹製噴壺均勻灑水時,終於忍不住嘀咕:\\\"這般精細,倒像在伺候金枝玉葉\\\"

日頭偏西時,兩塊田終於耕完。王鴻儒癱坐在田埂上,望著自己高低不平的壟溝,再看看對麵如棋盤般整齊的科學法田,忽然想起自己年輕時下鄉勸農,被老農嘲笑

\\\"四體不勤\\\"

的往事。

\\\"學正大人,\\\"

林羽遞過一碗菌菇湯,\\\"古法重禮,新法重物,並無高下。但耕者所求,不過是讓粟米多結幾顆,讓百姓少受些累。\\\"

王鴻儒盯著湯裡浮沉的菌菇,忽然想起州府糧倉年年短缺的報告,喉頭一動,接過湯碗。圍觀的百姓中,有幾個老農湊在一起低語:\\\"要不咱也試試鐵犁?那試紙真能看出土性?\\\"

當晚,林羽在客棧研磨試紙汁液,忽聞窗外有人用京腔吟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掀開窗簾,見一青年書生立在月光下,手中摺扇繪著神農嘗百草圖,扇骨刻著

\\\"陳\\\"

字。未及搭話,書生已飄然而去,地上留下半卷《農桑輯要》,扉頁貼著張紙條:\\\"太學論戰,虛位以待。\\\"

小寒那日,兩塊試驗田迎來首次查驗。王鴻儒的傳統法田裡,粟苗稀稀拉拉,十成種子隻出了四成苗,且苗莖細如筷子,葉片泛黃;而林羽的科學法田,粟苗整齊如隊列,出苗率竟達九成,苗莖粗壯,新葉舒展如劍。

王升捧著雕花木盒上前,盒中擺著兩株對比苗。\\\"傳統法田用種五升,出苗率百分之四十;科學法田用種三升,出苗率百分之九十。\\\"

他用銅尺量苗高,\\\"傳統苗高五寸,科學苗高八寸,根係長一倍有餘。\\\"

林羽抓起兩把土,一把是傳統法田的板結土塊,一把是科學法田的疏鬆腐殖土:\\\"諸位看,科學法田每立方寸有蚯蚓三條,傳統法田無。\\\"

人群中爆發驚呼,張大叔蹲在田邊扒拉泥土,果然看見暗紅色的蚯蚓在腐葉間鑽動。\\\"這可是活土啊!\\\"

他轉頭對學正,\\\"我爹說過,蚯蚓多的地,種啥長啥。\\\"

三日後突降冷雨,傳統法田因土層淺、排水差,粟苗被泡得東倒西歪;科學法田因壟溝深、坡度合理,雨水順溝流入儲水窖,粟苗反而在雨後抽了新芽。王鴻儒冒雨檢視,不小心踩進傳統法田的積水坑,險些滑倒,惹得圍觀百姓竊笑。

又過十日,傳統法田遭蚜蟲侵襲,粟葉蜷曲;林羽則讓人在田邊插上粘蟲板,板上密密麻麻粘著蚜蟲,科學法田的粟苗卻安然無恙。李修然捏著粘蟲板咋舌:\\\"這法子比煙燻省力百倍!\\\"

雨過天晴,林羽在文廟前擺開

\\\"土壤實驗室\\\"——

十幾個陶盆裡裝著不同配比的土壤,旁邊放著天平、量筒等器具。\\\"糞壤者,稼穡之母也。\\\"

他指著標有

\\\"酸性土\\\"

的陶盆,\\\"此土

ph

值四點五,宜種茶樹,若種粟米則枯;此土

ph

值八點二,\\\"

他指向另一盆,\\\"宜種粟米,若種茶樹則萎。\\\"

張虎搬來三個木桶,分彆標著

\\\"腐葉肥蚯蚓糞

骨粉肥\\\"。林羽用天平稱出各五兩,混入不同陶盆:\\\"腐葉肥輕虛,宜改良板結土;蚯蚓糞細密,宜育苗;骨粉肥性熱,宜越冬作物。\\\"

他取出《齊民要術》殘卷,\\\"賈思勰言

'

糞種,謂用糞拌種

',與我等今日之法,並無二致。\\\"

小虎推來螺旋水渠的微縮模型,竹製水管裡流著摻了藍靛的水,模擬山泉水流。\\\"傳統車水需人力踩踏,\\\"

林羽轉動模型把手,\\\"此渠借山勢落差,水自高處來,經螺旋彎道減緩流速,既省人力,又防沖蝕。\\\"

水流經

\\\"梯田\\\"

時,竟自動分成三股,分彆注入不同的

\\\"稻田\\\"。

王鴻儒盯著模型,忽然開口:\\\"若遇大旱,渠中無水,又當如何?\\\"

\\\"渠旁設連環儲水窖,\\\"

林羽指向模型邊的陶缸,\\\"上窖接雨水,中窖濾泥沙,下窖儲清水,窖底鋪石灰與黏土,三月不涸。\\\"

他翻開《水利圖經》,\\\"北宋蘇軾知杭州,修六井引西湖水,與此理相通。\\\"

李修然突然舉起《農政全書》:\\\"學生查得,徐光啟亦言

'

凡耕田,不問春秋,必須乾燥

',與林盟主的深耕法不謀而合!\\\"

王鴻儒終於鬆動,撚著鬍鬚道:\\\"縱有巧術,然五穀生長週期,豈是人能改?\\\"

林羽指向科學法田:\\\"此粟種經優選,耐旱耐澇,生長期較傳統種縮短二十日。\\\"

他取出兩份穀種對比,科學種顆粒飽滿如珍珠,傳統種卻大小不均。\\\"古法選種靠肉眼,我等選種靠篩具,\\\"

張虎舉起五孔篩,\\\"大孔篩去小粒,小孔篩去雜物,留下的皆是精華。\\\"

州府書院山長李淳風撥開人群,親自用

ph

試紙測土,看著試紙由黃變藍,點頭不已。\\\"老夫曾疑《天工開物》'

水泉酸堿

'

之說,今日方知非虛。\\\"

他轉身對王鴻儒,\\\"鴻儒啊,聖人亦雲

'

溫故而知新

',農耕之法,何嘗不是如此?\\\"

說罷,山長從書童手中接過《齊民要術》善本,扉頁鈐著

\\\"天聖四年國子監刻本\\\"

的朱印,在

\\\"耕田程》。

三日後,林羽收到州府急報:京都太學博士彈劾他

\\\"淆亂農統\\\",要求革除其耕者同盟盟主之職。而與此同時,李修然等學子聯名上書,請求將科學種田納入州府書院課程。當林羽捧著山長贈予的《齊民要術》善本時,書頁間掉出半張紙條,上麵用蠅頭小楷寫著:\\\"太子監國,急尋農學奇才。\\\"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