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295章 關雎
李治與武媚娘端坐主位,目光不時掃過眾女。
時不時含笑點頭。
李弘坐於一側,手中握一卷《禮記》,神色淡漠,並未對任何一個姑娘表現的驚豔或是有所親睞,
也不曾主動開口。
武媚娘見狀,於是開口對眾女說道:
“太子素來喜歡讀《詩》,你們若有能解《關雎》之意者,可與太子探討一二。”
武媚娘丟擲來話題,
李弘便順著武媚孃的話說道:
“《關雎》為《詩》之首篇,其義深遠。
諸位若有見解,不必拘謹,隻管暢所欲言,孤亦願聞不同之論。”
話雖溫和,語氣中卻難掩幾分疏離的客氣,手中握著的《禮記》仍未放下,
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書頁,顯然並未真正投入這場“探討”之中。
李弘話音剛落,便有幾位女子起身應答,或引經據典,或空談禮教,李弘皆隻是點頭敷衍。
輪到楊佩佩時,她緩步上前,屈膝行禮後道,
“《關雎》之道,非僅言男女之情,更在‘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若以之為東宮之德,則太子需守中正之道,太子妃需儘輔佐之責,
二者相得,方能安東宮、固國本。”
這番話既解詩義,又暗合東宮職責,
武媚娘滿意點頭,
李治聞言欣然笑道,
“說的好!小小年紀,竟有這般見識,
既通詩書義理,又明東宮體統,弘農楊氏果然教女有方!”
說罷,他還轉頭看向李弘,眼神裡滿是期許,
期盼盼著兒子能從這姑孃的談吐中,看出幾分難得的穩重與格局。
李弘亦抬眸看向楊佩佩——隻見她身著淺綠襦裙,發髻僅簪一支玉簪,
雖不施粉黛,卻眉目清秀、神色從容,與方纔那些刻意討好之輩截然不同。
他心中微動,卻仍未鬆口。
武媚娘倒未顯露出對楊佩佩的格外青睞,僅淡淡含笑,
似乎對每位姑娘皆有認可,又似乎對每位姑娘都不甚滿意。
李弘一時竟猜不透她的心思,索性便不再揣測。
母後有句話說的對,選太子妃也是為他選終身伴侶,
不能拿來與母後置氣。
他指尖摩挲著詩經的書封,
目光落向遠處盛開的白蓮,
心緒漸漸沉定。
既是終身伴侶,便當求一份安穩妥帖,
能在往後漫長歲月裡與他並肩而立,
共擔東宮風雨,而非為了一時賭氣相爭,
誤了自己,也辜負了父皇母後的一片苦心。
這般想著,先前因揣測而生的煩躁儘數散去,隻餘下幾分對未來伴侶的審慎與期待。
李弘身上的叛逆氣息消散,
武媚娘作為母親,第一時間就感應到了,
她心中歡喜,
她的弘兒真是孺子可教,
懂得孰輕孰重。
宴席過半,武媚娘借“賞梅”之名,將李弘引至蓬萊殿外的梅園。
此時梅枝雖無芳蕊,卻蒼勁挺拔。
武媚娘指著梅枝道,
“弘兒你看,此梅樹雖不似桃李那般豔麗,卻能經冬耐寒,守得住氣節。
選太子妃亦是如此,容貌次之,品性纔是根本。”
李弘沉默片刻,直言問道,
“母後是想說楊佩佩?”
武媚娘並未直接承認,隻是輕歎道:
“母後知道你不願被人左右,可東宮之事關乎國本,容不得半點任性。
楊姑娘出身世家,知書達理,且與你有遠親之誼,
若能入主東宮,既能助你打理內務,又能讓弘農楊氏為你助力。”
話說到此處,
武媚娘還是細心觀察兒子的麵部表情,
見他並沒有像之前討論政事時露出不耐煩和明顯排斥的樣子,
才繼續說道:
“當然你若實在不喜,母後也不會勉強你,
畢竟是與你相伴一生的伴侶,要你自己喜歡的纔好。”
李弘覺得武媚娘這句話不免有些虛偽,
“母後當真這麼想的嗎?”
武媚娘抬眼看向李弘,
目光清澈坦然,帶著母愛的光輝,
“是的,母後唯願你往後在東宮之中,既有政務順遂的安心,也有枕邊人知冷知熱的舒心。
不必困於朝堂紛爭,不必憂於無人可依,能得一份安穩圓滿,便是母後最大的心願了。”
她說著,指尖輕輕拂過李弘發間,語氣裡的期許遠勝過往日,
此刻她不再是運籌帷幄的皇後,隻是一個盼著兒子能得到幸福的尋常母親。
而且武媚孃的話既點出了楊佩佩的優勢,又給了李弘台階,讓他不至於覺得自己是在被逼迫娶妻。
李弘垂眸望著母親指尖掠過發間的弧度,喉間先輕應了一聲,
再抬眼時眼底已沒了往日麵對安排時的滯澀,多了幾分軟和:
“兒臣知道母後是為兒臣著想。
從前總覺得東宮之事處處被安排,倒忘了您最盼的從不是兒臣事事順從,
而是兒臣真能過得安穩。”
他微微傾身,聲音放得更輕:
“關於楊姑娘,兒臣先前也覺得她知書達禮,既母後也說她知冷知熱,兒臣往後便試著與她多接觸些。
若真能如母後所願,得一知心人相伴,也是兒臣的福氣。”
說罷,他抬手覆上母親還停在發間的手,
指尖觸到她指腹細微的薄繭——那是常年批閱奏摺磨出來的。
武媚娘聽到李弘的話,麵上卻未顯露半分急切,隻抬手理了理李弘並不淩亂的衣領,指尖帶著恰到好處的溫度。
“弘兒,無論朝堂上母後與你是否有政見不和,
但你首先要知道,你是母後的兒子,
母後愛你是毋庸置疑的。”
武則天執起他的手,
“選太子妃當慎重,
不僅是為你選往後半生的依靠,
也是想有人替母後,在你處理政務疲憊時遞杯熱茶,在你身陷非議時站在你身側。
楊佩佩家世清白、性情溫婉,最懂分寸,她不會擾你東宮正事,更能替你穩住後院,”
她頓了頓,見李弘緊繃的肩線微微鬆動,又緩聲道:
“當然,這世間的好姑娘千千萬,若是這十二個姑娘你都不喜歡,父皇母後再為你甄選其他的好姑娘,
但你得靜下心來想想,究竟想要什麼樣的人陪你走下去。”
李弘望著梅枝,想起方纔楊佩佩解詩時的從容,
兒時的母子溫馨場麵湧上心頭,他知道母後雖然強勢,卻肯定不會害他,
“兒臣明白,多謝母後!”
————————分界線
母子之間並不是一直冰炭不相容的,
除開朝政,李弘並不排斥女皇,
女皇溫柔陪伴他的童年,
對於這個處於叛逆期的少年李弘,也從多方麵給予教導,
嚴慈交替,鬆弛有度。
繼續求催更好評發電哈,
感謝寶子們的支援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