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351章 同尊
如今弘兒不在了,他們生怕她一人獨大、權傾朝野,
便急著推立一位新太子,好借儲君之名掣肘於她,
哼!
一群鼠目寸光的蠢貨!
總是以他們狹隘的小人之心,
去揣度她匡扶大唐的君子之腹!
以為她汲汲營營的,是那點握在掌心的權柄?
這些人眼裡隻看得見她手中的權力,
卻看不見她為朝政宵衣旰食、案前燭火燃儘三更的辛勞,
看不見她為邊境安穩殫精竭慮的籌謀。
她心中係著的,從來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天下黎民能否倉廩實、衣帛暖,不必再受饑寒之苦,
是戍邊將士能否少曆風霜多添鎧甲,不必在烽火連天中牽掛家中妻兒,
是大唐律法能否如明鏡高懸,護得萬民安康,寒門有徑,
更是這煌煌盛世能代代相傳,在史冊上寫下千秋萬代的榮光!
李治斜倚在龍椅上,臉色蒼白,連日來喪子之痛將他本就孱弱的身軀啃噬得愈發憔悴。
他與武媚娘一樣對李弘這個儲君的滿意,早已刻入骨髓,
李弘不僅仁孝恭謹,更兼具治國之才,
往日監國時伏案批閱奏章的沉穩模樣、應對朝臣質詢時的條理分明,
至今仍清晰地在他眼前浮現,宛若昨日。
“諸卿所言,朕知曉了。”
李治的聲音沙啞得,每一個字都裹著化不開的疲憊,
“隻是弘兒剛去,朕心中悲痛難抑,立儲之事,容後再議吧。”
“天皇陛下!”
宰相郝處俊話音未落便急切出列,
雖依舊躬身行禮,語氣急切,
“儲位之事關乎國本,乃是大唐根基所在,豈能以悲痛為由拖延?
陛下若因私情延誤,恐讓彆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
屆時不僅朝野動蕩、人心惶惶,
更是辜負了孝敬皇帝生前對社稷的一片赤誠牽掛啊!”
這番話看似句句為江山社稷著想,實則暗箭傷人,
將“彆有用心”的矛頭隱晦地指向了一旁的武媚娘。
武媚娘端坐在鳳椅上,此刻緩緩抬眼。
她目光如寒潭落在郝處俊身上,語氣平靜無波無瀾,卻自帶震懾人心的威儀:
“郝宰相這話,倒是讓本宮有些不解。
不知道郝宰相口中的‘彆有用心之人’,究竟在何處?”
郝處俊萬萬沒料到武媚娘會如此直白地戳破他的隱晦之意,一時間竟有些措手不及。
武媚娘敢坦然直白的發問,
他卻沒有膽量坦然直白的回答,
他連忙躬身行禮,語氣愈發恭敬:
“迴天後,臣說的是邊境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
以及朝中個彆覬覦權位、借儲位之事煽風點火的宵小之輩。”
說罷,他垂首斂目,姿態謙卑得無可挑剔,
這番回答更是滴水不漏,既避開了武媚孃的鋒芒,
又維持了朝臣進諫的立場,讓人挑不出半分錯處。
武媚娘定定地看著他,似嘲諷又似冷冽,隻輕輕吐出兩個字:
“是嗎?”
不等郝處俊接話,她便繼續開口,聲音寒涼:
“弘兒二七剛過,靈堂的白幡尚未撤去,
陛下正沉浸在喪子之痛中難以自拔,
諸卿不想著如何安撫陛下情緒,如何穩定朝堂秩序,
反而急不可耐地逼陛下立儲?
還是說,諸卿心中早已有人選,
如今不過是迫不及待要將其推上台前,好遂了自己的心思?”
她這話一出,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郝處俊臉色驟變,額角滲出細密的冷汗,卻依舊硬著頭皮躬身抗辯:
“天後此言差矣!
臣等皆是為大唐社稷安危著想,絕無半分私心雜念。
儲位空懸一日,社稷便多一分風險,臣身為宰相,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豈能坐視不理、放任風險滋生?”
“為社稷著想?”
武媚娘重複著這五個字,語氣裡滿是悲涼,
下一瞬,她的語調陡然冷厲,滿是威嚴,
“孝敬皇帝五七未過,靈柩仍在宮中,立儲之事,容後再議!”
武媚娘這就是在下達命令。
她抬眼掃過殿內百官,目光如寒刃般鋒利,
緩緩掠過郝處俊緊繃的臉龐、張文瓘攥緊的朝笏,
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即日起,直至弘兒五七之日,誰再敢在殿上提及立儲之事,
便是對孝敬皇帝的大不敬,一律以‘大不敬之罪’論處!”
言罷,她側首看向身側臉色愈發蒼白的李治,語氣稍緩卻不容拒絕:
“天皇龍體欠安,不宜久勞,今日朝會便到此處吧。”
這是武媚娘第一次在朝會上如此獨斷專行,
完全越過朝臣的意見,直接替李治做了決斷。
大臣們麵麵相覷,神色各異,最終竟齊齊跪伏在地,高聲喚道:
“天皇陛下?”
他們雖然未曾明著忤逆武媚孃的話,
可這一聲呼喚,這集體跪伏的舉動,
無疑是在表達心底的不服,
他們認的是李唐的天皇,而非手握實權的天後。
武媚娘緩緩起身,裙擺掃過鳳椅的錦緞椅墊,她一步步走到台階邊緣,
居高臨下地望著下麵跪伏的百官,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愈發挺拔,
語氣冷厲如冰:
“本宮的話有如聖旨,‘帝後同尊’的旨意早已詔告四海、傳遍九州,
諸位是不識字,還是耳聾眼瞎?
亦或是,故意裝傻充愣,
想借著‘為社稷’的由頭,公然挑釁本宮與天皇?!”
“挑釁帝後”這個帽子,分量重如泰山,殿內無一人敢認領。
大臣們徹底慌了神,麵麵相覷間,
眼神裡滿是驚恐與錯愕,
方纔還群情激昂的奏請氣勢,早已被武媚娘這一番話碾得粉碎。
郝處俊手指蜷縮死死攥緊了手中的朝笏,喉結反複滾動,將到了嘴邊的反駁嚥了回去,
其餘官員見狀,也紛紛收斂了心底的不服,一個個垂下頭顱,沒人再敢流露半分異議。
先是張文瓘悄悄往後退了半步,姿態愈發謙卑,
接著是許圉師輕輕歎了口氣,眼底滿是無奈,
最後,眾人隻能齊齊躬身,聲音沙啞地應道:
“臣等告退。”
腳步聲稀稀拉拉地在大殿內響起,
待殿內徹底空寂,
武媚娘才緩緩轉過身,看向龍椅上眼神茫然的李治,
眼底的冷厲褪去,隻餘下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