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392章 蠢貨
武媚孃的記憶如決堤的洪水,頃刻間漫過了她的理智:
“那年弘兒咳血不止,
太醫用了無數名貴藥材,卻始終止不住他肺腑裡的損耗。
本宮知道,弘兒得癆瘵的事情一定要壓下去,
一旦訊息傳出,那些覬覦皇位的宗室定會趁機作亂,
剛穩定不久的朝局將再次陷入動蕩。
為了穩住大唐的根基,為了守護李家的江山,”
武媚娘說到這裡,嚥下了另一半話語:
她咬牙壓下了真相,對外隱瞞了弘兒的病情,
蓉蓉聰明懂事,以她需要調理身體為由,陪弘兒出行尋醫,
她則想方設法鞏固和擴大自己手中的權力,
一邊以雷霆手段肅清朝堂異己,將心懷叵測的世家勢力逐一拆解,
一邊親理朝政、輕徭薄賦,
用實打實的政績贏得百姓擁護,
避免一旦李弘發生什麼意外也不至於朝局動蕩。
為此,她獨自承受了多少非議,多少不眠之夜,無人知曉。
同時期待著她的弘兒能成功留下一兒半女,
如此她還能親手培養弘兒的孩子!
可如今,她的親生兒子,
那個她傾注了無數心血的李賢,
卻用“摘瓜”二字,
將她釘在了“殺子奪權”的恥辱柱上!
李賢這個蠢貨!
他不記得,她首先是他們的母親,
其次纔是執掌朝政的天後?
若不是她在前麵為他遮風擋雨,
那些藏在朝堂暗處的刀光劍影,
那些世家大族的明槍暗箭,
早就讓他這個太子淪為權力棋局的棄子,
她為他鋪好的儲君之路,被他親手拆成荊棘,
她為他擋住的致命危機,被他曲解成奪權的鐵證!
“好,好,好!”
武媚娘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她的手指因為太過憤怒而開始發抖,
那種被最親近的人誤解、背叛的憤怒,
那種付出真心卻被棄如敝履的痛楚,
包圍衝擊著她的心扉。
這些年,她頂著“牝雞司晨”的罵名,
一步步掃清朝堂的陰霾,
平定叛亂,改革吏治,
為的不僅僅是自己手中的權力,
更是為了守住李家的江山,
為了讓她的兒子們能有一個安穩的未來,
不必再經曆宮廷政變的血雨腥風。
“到頭來,本宮得到的,
卻是親生兒子的怨懟與猜忌!”
並將她視作仇敵一樣!
即便再憤怒再傷痛,武媚娘也沒有將自己的內心完全展露在人前。
儘管殿內跪著的都是她的心腹,
她亦始終保持著天後的威儀與克製。
武媚娘看著俯身的上官婉兒,
這個曾經被自己抄家滅族的少女,
如今卻成了比自己的親生兒子更為瞭解自己內心的人。
還有一顆既懂權衡,更存仁唸的赤誠之心。
而李賢卻是一個大大的蠢貨!
“蠢!真是蠢!”
武媚娘怒斥,聲音裡帶著她自己都察覺不到的哽咽,
“我武媚娘一生精明,怎麼會生出如此蠢笨的兒子?!
他竟分不清誰是真心待他,誰是在利用他!
如此不辨忠奸,勢必也無法擔起這大唐的萬裡江山!”
她想起賀蘭敏樂死的那天,
李賢癱在她麵前,眼神裡滿是驚慌無措。
她當時隻覺得,這孩子太過軟弱,
缺乏皇子應有的硬氣,
恐怕難成大事。
她強令他喂茶,不過是想讓他明白,
深宮之中,容不得半分軟弱與天真,
可他卻隻記住了她的“冷酷”,忘了她背後的苦心。
當初自然也未曾料到有一日會立他為儲,
可這些年自己為他延請名師教導,
從《禮記》《尚書》到兵法謀略,
哪一樣不是挑著最好的資源為他鋪墊?
連朝堂上的奏摺,都特意揀些不涉要害的讓他先練手,
就是想讓他在穩妥裡慢慢生出底氣。
也盼著他能褪去那點怯懦,儘早會雷霆手段。
總以為他應有所長進,
能在朝堂風波裡磨出些許血性,
能懂自己對他的的期許,
期許他鎮得住宗室,壓得住權臣,
更期許他能接穩這李家的江山!
王延年雖俯身跪地,不敢抬頭,
卻能清晰地感知到武媚娘抬手拭淚的動作,
此刻的天後,不過是一個被兒子深深誤解,滿心委屈的母親。
武媚娘深吸一口氣,
將眼底的濕意徹底壓回去,再抬眼時,
眸底的脆弱已被堅定取代。
她轉身回到禦案後,
目光落在那捲素箋上,
字句間的怨懟與詰問,似還在眼前跳動。
她知曉,李賢的怨懟裡藏著恐懼。
可她是天後,是大唐的掌權者,是萬民的依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她不能因為一時的母子私情,
就動搖了國法的根基,
就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有機可乘。
“都退下吧!”
她想獨自安靜,給時間自己疏離情緒。
夜深時刻,黃台瓜辭李治已經看到。
李賢的事過去半月有餘,
李治亦清楚李賢心中的煎熬,
可他自己又何嘗不是為此徹夜難眠?
他是九五之尊的君王,肩上扛著大唐的萬裡河山,
可他也是個父親,骨子裡藏著對親生骨肉的柔軟。
李治半躺在軟榻上,
指尖捏著李賢親筆寫就的手書,
宣紙上的字跡力透紙背,
掩不住字裡行間的惶惑與不滿。
他輕輕將手書放在案上,
抬眼望向武媚娘,聲音疲憊略帶懇求:
“媚娘,賢兒這件事,不如就算了吧?”
武媚娘聞言,緩緩抬起眼簾。
她今日身著一襲深紫色宮裝,
領口繡著暗金色的雲紋,
襯得她麵容愈發沉靜,
執掌朝政多年的威嚴此刻被心酸取代,
她垂眸片刻,再開口時,語氣平靜:
“臣妾知道陛下仁善,
對親生骨肉更是心軟得沒有底線,
陛下見不得骨肉相殘的冷硬,
更捨不得對曾寄予厚望的太子動真格,
即便賢兒殺了唯一能為你調理風眩之症的明崇儼,
還在東宮私藏的甲冑意圖謀反,
你仍然想憑著一句‘父子情分’,將這驚天風波輕輕揭過。
可你要明白,
皇家的溫情從來裹著刀尖,
今日若饒過這‘謀逆’的苗頭,
明日就會有無數人效仿,
像蛀蟲般啃噬大唐的根基,
你坐在龍椅上,容不得半點心軟!”
李治的喉結重重滾了滾,
他能聽出武媚娘話裡的急切與擔憂,
他起身離座,走到武媚娘麵前,
伸手輕輕按住她的手腕,
武媚孃的手腕纖細,卻有著千鈞之力,
這些年,若不是她在一旁支撐,這大唐的朝堂早已亂作一團。
——————分界線
感謝聽書看書的寶子們,感謝催更好評發電送禮物的寶子們,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