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女皇武則天 > 第437章 造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女皇武則天 第437章 造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夜漏三響,長安城已陷入沉沉死寂。

一道身影裹著濃重的夜色,跟著管家穿過雕飾精巧的月洞門,

正是喬裝改扮的李敬業。

他一身粗布短褐,布料緊貼身形,

全然褪去了英國公府的錦袍華服,

唯有鬥笠陰影下那雙眸子,

依舊透著軍旅生涯沉澱的沉凝銳氣,

如寒星墜夜,鋒芒難掩。

管家引著人至石桌旁,躬身退去,

石桌之上,茶爐正沸,水汽氤氳繚繞,

裴炎一襲素色朝服端坐於旁,衣料上繡著暗紋流雲,低調卻難掩宰輔氣度。

他見來人駐足不前,既不起身相迎,也無半句寒暄,

隻抬眼淡淡掃過那鬥笠簷下的半張臉,

指尖漫不經心地撥弄著茶盞邊緣,語氣平靜無波,帶著疏離的審視:

“深夜造訪,先生既不肯以真麵目相見,何必冒此風險,來擾裴某清夢?”

李敬業聞言,

緩緩抬手摘下鬥笠,露出棱角分明的麵容,

額間幾道淺淺紋路,是常年征戰與近日憂思留下的印記。

他目光如炬,灼灼鎖定裴炎,聲音壓低,字字鏗鏘有力:

“裴相身居宰輔之位,手握中樞大權,

卻眼睜睜看著太後臨朝稱製,擅行廢立君主之事,

朝堂綱紀形同虛設,難道心中就無半分憤懣不平?”

裴炎執壺的手微微一頓,滾燙的茶湯順著壺嘴注入白瓷茶盞,

泛起細密的浮沫,如他此刻波瀾暗湧的心境。

他垂眸望著茶盞中沉浮的茶葉,語氣依舊沉穩:

“先生既敢深夜闖我裴府,當知當朝局勢錯綜複雜,

太後臨朝,乃先帝遺旨輔政之延伸,廢立之事雖震動朝野,

卻也關乎社稷安穩,非我等臣子所能妄議揣測。”

“安穩嗎?”

李敬業陡然冷笑一聲,笑聲滿是譏諷,

望向裴炎的眼神銳利又滿是壓迫,

語氣裡滿是難平的憤懣與不屑:

“裴相公滿口社稷安穩,卻不見李氏江山便已風雨飄搖!

太後如今行廢立之舉,擅改天命獨攬朝綱,這是輔政還是篡權?

你我皆是先帝托孤之臣,

食李氏俸祿受先帝恩遇,

當此之時不思匡扶社稷保全正統,

反倒為虎作倀粉飾太平,

這般‘安穩’,是太後的安穩,還是我大唐列祖列宗的安穩?

是你裴相公官運亨通的安穩,

還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安穩?”

裴炎抬手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葉浮沫,

“先生言重了,太後輔政,乃是先帝旨意。”

李敬業見裴炎不為所動,身子忽然前傾,雙臂撐在石桌上,力道之大讓桌麵微微震顫,

“廬陵王被廢流放,形同囚籠,

當今皇上雖端坐龍椅,卻如傀儡一般,事事受製於太後,有名無實!

太後狼子野心,覬覦神器,早已路人皆知!

裴相乃先帝欽點的顧命大臣,受先帝托孤之重,肩負輔佐社稷之責,

難道就要坐視李唐江山旁落異姓之手,

淪為太後囊中之物?”

石桌上的燭火被晚風一吹,搖曳不定,

昏黃的光暈在兩人臉上明明滅滅,映得彼此神色愈發凝重。

裴炎緩緩抬眸,目光沉肅如鐵,不帶半分溫度,直直望向李敬業:

“社稷安穩,重在固本培元,而非輕舉妄動,招致禍端,

起兵謀反,乃十惡不赦的滅族之舉,

一旦事發,不僅會累及宗族親眷,滿門抄斬,

更會讓天下百姓陷入戰火紛飛流離失所的境地,

此等不仁不義禍國殃民之事,裴某斷不能為!”

李敬業眼底寒光乍現,手掌重重按在石桌上,燭火震顫得更烈,幾乎要熄滅殆儘。

他盯著裴炎,聲音壓得更低,卻帶著穿骨裂帛的鋒芒:

“不仁不義?裴相此言,錯得離譜!”

他深吸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痛心疾首,

“先帝在時,太後尚且有所顧忌,不敢公然攬權,

如今先帝龍馭上賓,撒手人寰,

她便撕去了所有偽善麵具,野心勃勃,毫不掩飾!

廢帝易儲,視同兒戲!”

他俯身逼近裴炎,目光灼灼如燃,

要將心中的怒火與焦灼儘數通過自己的目光和聲音傳遞過去:

“你我皆是李唐臣子,蒙受先帝厚恩,

先帝托孤於你,絕非隻讓你守一時之‘安穩’,

更是讓你護江山社稷永續、保李唐宗廟不絕!

如今太後劍指帝位,步步緊逼,旦夕之間便要改朝換代,顛覆乾坤!

屆時李唐宗室必無遺類,忠臣良將皆會身首異處,

裴相所恪守的‘臣節’,難道要向篡國逆賊屈膝稱臣,淪為千古笑柄?

他日九泉之下,裴相有何顏麵去見先帝?”

李敬業話鋒一轉,語氣中更添激昂與篤定,目光灼灼地鎖住裴相,

“我舉兵並非一時衝動,更非妄動乾戈,而是順天應人,民心所向!

江淮父老感念李唐恩德,

聞我舉義,紛紛投軍效命,短短數日便聚兵十萬,軍威浩蕩,

宗室諸王雖身處險境,卻也暗通款曲,願為內應,共襄盛舉,

裴相隻需在中樞略施援手,借調京畿糧草時稍作拖延,

傳遞平叛文書時略加遲緩,便能為我大軍爭取喘息之機,

我定能以雷霆之勢席捲中原,直搗神都,迎回廬陵王重整乾坤!”

他語氣愈發懇切,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家國的赤誠:

“撥亂反正,讓百姓免受亡國之禍,使宗室免遭滅頂之災,

這纔是真正的固本安邦,長治久安!

屆時裴相便是再造大唐的社稷之臣,

功高蓋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豈不美哉?”

——————分界線

李敬業出身將門世家,是初唐名將英國公李積的孫子,

李積原名徐世積,因功勳卓著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氏,改名李積,

李敬業憑借祖上累積的赫赫功勳與皇室所賜李姓,

他得以承襲爵位,躋身勳貴之列,

早年便在朝堂與軍中嶄露頭角。

光宅元年,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叛,

兵敗被殺,

武媚娘下令剝奪他所有官爵,並收回皇室所賜的“李”姓,

勒令其恢複本姓“徐”。

也正因這一曆史變故,

後世史書中多以“徐敬業”相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